再访沈阳故宫,倾听历史回音

方盈

<p class="ql-block">时隔三日,今日二刷故宫,不赶路线不追人流。红墙下的光影依旧浓烈,角楼映水的轮廓却更显温润。初游惊叹于规制恢弘,再访才懂细品砖纹里的岁月,原来身边的好风景,值得一读再读。</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是清朝初期的皇宫,也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资料记载: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定沈阳为都城,并开始修建大政殿和十王亭,此为沈阳故宫营建之始。皇太极时期继续建造中路建筑,大体于崇祯九年(1636年)完成。</p><p class="ql-block">​清朝时期: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故宫成为陪都宫殿。乾隆年间,又增建了中路两侧的东所西所及西路的嘉萌堂、文溯阁等建筑,至此沈阳故宫基本建成。</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时期:1926年,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在奉天宫殿成立,后历经变迁,1986年正式定名沈阳故宫博物院。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明清故宫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东路:为努尔哈赤所建,主要建筑有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议政审案之处,十王亭是八旗大臣议政办公之所,呈现“大政殿+十王亭”的独特布局。 </p><p class="ql-block">​中路:是皇太极所建的主体部分,主要建筑有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崇政殿是皇帝临朝理政的地方,凤凰楼是当时沈阳城的最高建筑,清宁宫则是皇太极与皇后的寝宫。 </p><p class="ql-block">​西路:为乾隆所建,主要建筑有嘉荫堂、戏台、文溯阁等。文溯阁是收藏《四库全书》的地方,嘉荫堂及戏台是皇帝东巡时举办宴会和赏戏之处。 </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品丰富,共有文物藏品34类,藏品总共105085件,涵盖了书画、陶瓷、玉器、金银器等多个门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再次踏入沈阳故宫,红墙黄瓦在天光下铺展成庄重的画卷,不同于北京故宫的恢弘,这里的建筑藏着满族特有的豪迈与规制。大政殿的八角攒尖顶直指苍穹,黄琉璃瓦流光溢彩,殿身的“出廊抱厦”设计,既保留了满族帐殿的遗风,又融入皇家的威严,十王亭分列两侧,再现了八旗制度的森严秩序。</p> <p class="ql-block">缓步穿行,木构建筑的榫卯纹路里嵌着岁月痕迹,檐角垂兽静默伫立,仿佛仍在守护当年的王朝风云。展柜中,满族服饰的盘扣刺绣精致绝伦,青花瓷器的釉色温润如玉,这些文物静静陈列,诉说着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兴衰往事。</p> <p class="ql-block">红墙隔绝了外界喧嚣,阳光透过窗棂在青砖上投下斑驳光影,分不清是建筑承载了历史,还是历史滋养了建筑。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器一物,都沉淀着满汉文化交融的密码,承载着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走出宫门,回望那片红墙黄瓦,心中满是对岁月厚重的感慨与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畏。</p> <p class="ql-block">此次再游,不仅是对一座古建的重新认识,更是对时光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原来真正的风景,从来都藏在“再遇”的心境里,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中,等待着我们在不同的时光里,读出不一样的感动与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