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天赋的才华、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豁达的胸襟将文学家、艺术鉴赏家、文艺理论家、书法家和画家等诸多艺术家身份集于一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北宋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苏轼的画作存世量极为罕见。中国美术馆藏《潇湘竹石图》、上海博物馆藏《古木怪石图》和保利艺术中心这次要展出的《偃松图》,为苏东坡精神图像中最具符号性的不朽名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偃松图》,绝大部分行内人士都是听说却从未见过原件。11月24日浙江杭州崇文堂赵全甫先生同意将珍藏的宝贝公开露面,十分难得。带着无比的崇敬,寒风中前往保利艺术中心,排队等待见这古画的真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排队,还有个小插曲,展方为了保存画,不让画暴露在灯光下时间太长,临时要提前结束紧紧四天的观展。排在后面队伍被告知不能观看的人群出现与保安发生了争执、骚动,场面一度失控。群众据理力争,要求严格按照通告时间观展,但大家保证遵守尽快看画,减少停留。终于平息了这场小风波,这也让我和我的挚友更加珍惜这次观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偃松图》为纸本手卷,卷后有元末明初大儒张谦、郑伯固等题跋,经明代项元汴、李日华李肇亨父子鉴定收藏,入清归康熙辅政大臣索额图长子索芬所有,后进入内府,乾隆时著录于《石渠宝笈》,贮御书房,列为上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到了可以近距离隔着玻璃,亲眼目睹清末民初流出宫廷后,历经项元汴、张学良等名家递藏,曾被乾隆皇帝多次临摹、题咏的苏东坡独步千古的卓越画作,无比兴奋。画静静地躺在陈列柜里,那“松石间意”的文人画理念,“秃毫特写老松枝”直陈画作简劲笔法,“古心劲节焉肯毁”借松枝偃伏之态,体现了苏轼被贬惠州仍倔强不屈的精神品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六十平米的房间因这幅传世精品而不同凡响,人们排着有序的队伍膜拜着这千古奇作,但粗糙的布展实属对伟大的苏先生作品的不尊重。若我们策展,我们会将这幅作品的展览场地配上“念奴娇”的曲调,内容分五部分进行,即偃松图创作背景、画风介绍及AI动图、实际作品展、苏先生一生足记及成就、苏先生精神总结。以不网费这千年的文物说出的话,对得起伟大的苏先生毕生留下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房间后,留给我和挚友的后劲儿十足,我们静静地以先生贬谪后仍坚守气节做此画为起点,探讨倔强的苏先生不朽的非凡一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词作均开创新风。其词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创豪放派,散文如《赤壁赋》融合哲理与抒情,诗歌数量达3000余首,题材广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法以《寒食帖》闻名,绘画自成一派,尤擅文人画风格。其艺术作品兼具技巧与思想性,影响后世文人艺术发展。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在地方任职期间绝对是勤政模范,他注重水利建设,杭州西湖、苏堤就是其中之一;他推广农业技术,河北定州水稻种植就是他的杰作;更是兴办教育,海南儋州办学、惠州自筹资金建学堂书院,密州的拨款修缮破败州学等等,都是他的努力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还是发明家,发明秧马(插秧工具),推广农学知识,并以《秧马歌》记录实践,融合实用与趣味,反映宋代科技传播的民间智慧。 那著名的、经久不衰的东坡肉,承载了苏轼“慢火足时”的烹饪智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一生风雨飘摇,却永远保持满腔豪情、笑傲人生。人生磨难之多,几乎每十年的节点都必有一劫。20岁出头失去母亲,30岁失去娇妻和父亲;40岁出头遭遇乌台诗案,50岁丧子,62岁第3次也是最后一次被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观他的仕途,一生有三十次委任,十七次失宠或者被流放。他活了64岁,却走了10多万里路,在那个时代,可真是不容易。但也就是这阅历,眼界,让他不畏艰难,坚持学术探索和文学创作,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是可豪情万丈,可清新婉约,可家国情怀,也可田园闲趣,每一个风格他都有传世之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泛舟赤壁。“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望湖楼,这些令世人无法超越的对大好河山的赞美,更是当下不二的旅行指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生即使有“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的感慨,依然保持初心。从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那断肠的对妻子的思念。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怀,始终保持着“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豪迈的情怀则贯穿于生命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语堂说:“苏轼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间绝版。”。的确,他被贬到偏远之地,确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用诗词抚慰心灵,用书画表达情怀。每一段段漂泊的岁月里,都孕育出最为璀璨的艺术瑰宝,让他的跨界才华实打实的成为“中国文化史全能冠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坡先生用一生书写了诗意的篇章,用心灵绘就了人间的美景。感恩他面对风雨的洒脱、享受当下的通透、超然物外的宁静,他一首长歌的人生经历如永不熄灭的穿越千年的精神灯塔,激励每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人的心灵,照亮着当下人的未来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