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地处鸣沙山东麓,自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始建至明代末期,开凿历史前后延续竟达10世纪之久。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和多元文化融合的典范,<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赋予“世界文化遗产”和“东方艺术宝库”两大桂冠。</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国内,敦煌莫高窟与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国际上,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世界完全符世界文化遗产六大标准的仅有两处,除莫高窟外,能与之比肩的只有意大利名城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教煌莫高窟如此评价: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分南北两区 ,南区洞窟487个,既是礼佛的主要场所,也是目前对外开放部分。洞窟内保有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 2400 多身,是莫高窟的的主体部分。</p> <p class="ql-block"> ▼北区则是僧人修行、居住和埋葬灵骨之地,有 248 个洞窟,其中仅有 5 个洞窟有壁画和彩塑,其余洞窟内有生活设施遗迹,目前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前秦的莫高窟先后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延续千余年的开凿历史,才形成如此宏大规模的石窟群。因而被誉为座“沙漠中的美术馆” 和 “墙壁上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的参观票分普通票(A票)和应急票(B票),A票包括两场数字电影,8个实体洞窟(有讲解)和4个博物馆,B票只能看4个洞窟(无讲解)和3个博物馆。但A票每天限约6000张,作为首次来莫高窟人群,旅行社早早为我们预约到了A票。</p> <p class="ql-block"> ▼如此规模宏大、题材丰富的莫高窟,说起开创者却是生卒年份都不祥的乐尊和尚。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尊云游至此,见三危山山顶金光万道似千佛显现,遂依崖就壁开凿首个佛教石窟。从而开创了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开端,后经历代扩建形成规模,唐代《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有明确记载。</p> <p class="ql-block"> ▼游程开启首先观看两场电影,第一场《千年莫高》主要讲述莫高窟的历史;第二场球幕电影《梦幻佛宫》,沉浸式展示 7 个经典洞窟的详情细节。</p> <p class="ql-block"> ▼继而景交车将我们送到洞窟区,按序参观指定的洞窟。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窟内严禁任何形式的拍摄,下列佛像、壁画等图片资料均来自敦煌研究院的官网。</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第16、17窟</b></p><p class="ql-block"> 第16窟是莫高窟的大型洞窟之一,窟主为晚唐高僧洪辩法师,因此窟也被称为“吴僧统窟” 。</p> <p class="ql-block"> ▼洪辩法师俗姓吴,幼时即出家,学养丰厚,精通佛理和吐蕃语。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议潮率众起义推翻吐蕃对敦煌及河西地区的统治,重新归附唐王朝。因洪辩力助张议潮收复河西,因而被唐宣宗敕封为释门河西都僧统,统管吐河西地区的佛教事务。</p> <p class="ql-block"> ▼第16窟外部的三层楼为道士王圆箓主持修建,与第17窟共用一座大门 。1900 年 6 月 22 日,莫高窟守院道士王圆箓清理第 16 窟甬道时,偶然发现绘满壁画的北壁有道裂缝,用手敲击有空洞回声。出于好奇凿开墙壁的刹那,一个尘封千年的密室就此显现。内藏各种经卷、文书、绘画、法器,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藏经洞。</p> <p class="ql-block"> ▼据调查藏经洞文献总数在5万件以上,从北魏延续至北宋(最晚纪年为公元1002年),下图右侧即为第17窟藏经洞门洞。至于封闭的缘因有两说:一为“废弃说”,因为发现的多为经文残卷;另一为“避难说”,1035年正值西夏入侵之时,敦煌僧众为保护文物仓促封闭藏经洞。 </p> <p class="ql-block"> ▼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人纷至沓来,他们陆续用低廉的价格骗购文书、经卷和其他文物近4万件,敦煌藏经洞文物中的大多数精品就此流失海外。</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第12窟</b></p><p class="ql-block"> 晚唐时期开凿,为唐代常见的覆斗顶、西壁开龛式洞窟,也是现存约60个晚唐洞窟中的典型家窟,窟内绘有供养人题记。家窟是莫高窟中由敦煌世家大族出资营建、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专属洞窟,兼具佛教信仰与宗族祠堂功能,是佛教场所社会化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内壁四周绘有诸多经变图,犹以《法华经变》、《观无量寿经变》、《弥勒经变》犹为著名,其中的婚礼图、作战图生动反映了唐代婚俗和战争场景,其艺术价值既延续了盛唐传统、又增强了世俗化叙事,为敦煌壁画风格演变的关键节点。</p> <p class="ql-block"> ▼何为经变画?经变画是佛画之一种,以诠释佛经内容,通过一部或多部佛经绘制成画,不识佛经的普通民众也能籍此了解佛教教义,从而推动了佛教的汉化和传播。经变画内容除佛经核心思想外,还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场景,极具历史考古和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第386窟窟</b></p><p class="ql-block"> 为初唐开凿的覆斗顶形洞窟,中唐、五代、清代多次重修。内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清代重绘色彩 。呈现初唐塑像体态丰腴,菩萨衣纹流畅,弟子像表情生动等特征。</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397窟</b></p><p class="ql-block"> 隋代开凿的洞窟,现存壁画为宋代重绘,以双层佛龛、三兔藻井和千佛壁画为主要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407窟</b></p><p class="ql-block"> 407窟<span style="font-size:18px;">窟顶呈八瓣莲花状,莲花周围环绕八身飞天持法器飞行,花瓣、飘带与云气纹形成旋动韵律,整体构成黄金分割比例。其</span>三兔共耳藻井更是隋代艺术的巅峰之作,通过三只共用耳朵循环奔跑的兔子,展现了古人对时空共生关系的哲学思考。三兔共用三耳构成等边三角形,每只兔子单独观察仍具备双耳完整性,通过线条穿插形成无限循环的动态美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三兔藻井隐含了对应的佛教智慧与轮回,三耳分别对应佛、法、僧三宝,闭环奔跑暗喻因果循环。同时又对应了中国传统《道德经》“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体现万物相生相续的东方宇宙观。</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428窟</b></p><p class="ql-block"> 428窟为北周时期(公元557—581年)开凿的中心塔柱式洞窟,位于莫高窟入口上方三层,是莫高窟现存最大的中心塔柱窟,面积达178.38平方米,其佛文化与艺术特色尤为突出。 </p> <p class="ql-block"> ▼《萨埵太子舍身饲虎》采用“S”形连环画构图串联12个场景,讲述王子为救饿虎自尽的故事,也开创了中国连环故事画先河。《须达拏太子本生》则采用“Z”形叙事方式,表现太子施舍妻儿的善行。</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427窟</b></p><p class="ql-block"> 427窟是敦煌莫高窟中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洞窟,其建筑形制、彩塑与壁画均体现了隋代至宋代的文化交融与艺术成就。也是隋代规模最大、形制保存最完整的代表性洞窟之一,集中体现了隋代佛教艺术的装饰性特征与创新形制。</p> <p class="ql-block"> ▼主室三组佛菩萨像:每组均为一佛二菩萨立像,佛像高逾3米,面部圆润庄严,衣纹采用阶梯式雕法。菩萨头戴宝冠,身披联珠纹披帛,璎珞装饰融合波斯萨珊王朝纹样。 </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45窟</b></p><p class="ql-block"> 45窟建于盛唐时期,为唐代彩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其塑像群以动态美、人物性格刻画和宗教主题融合的完美,展现了盛唐时期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佛像造型为七身塑像,即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为唐代雕塑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 ▼其塑像比例准确,技法纯熟,注重表情与动态的刻画,如迦叶的沉毅、阿难的恭顺、天王的威猛,形成“有静有动、文武并俱”的活跃氛围。(该图摄于数字电影播放内容)</p> <p class="ql-block"> ▼主尊佛像呈吉祥坐,左手抚膝,右手上举,头顶螺纹肉髻,面部丰满圆润,眉眼低垂,将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刻画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弟子阿难上身后倾,腰胯微侧,双手交置于腹前,面容英俊秀朗,神情恭顺腼腆,展现了世俗少年的俊美。</p> <p class="ql-block"> ▼这尊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菩萨塑像,她头戴宝冠,发梳高髻,上身半裸,肌肤如玉,身姿呈现出优雅的S形曲线。她目光低垂,神情专注,仿佛正在聆听朝拜者的心声。她不仅是慈悲与善良的象征,也是理想与艺术结合的典范,展现了大唐盛世的自信之美,同时也体现了宗教艺术向写实风格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96窟</b></p><p class="ql-block"> 96窟始建于武周证圣元年(公元695年),首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依崖而建的九层楼阁 ,它攒尖高耸、檐牙高啄,<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崖壁荒芜的莫高窟石窟群中更显突兀;</span>与周围的沙漠戈壁相互映衬,蒼茫而壮美。睹景思情,那大漠烽烟、春风不渡的西域历史感由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窟内有尊依山崖而塑35.5米高的巨型弥勒佛像,也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已称“北大像”。在古代造像中它的高度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高62米)和荣县大佛(36.67米),如果以室内泥塑佛像计当属全国之冠。96窟的营建,也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更是唐代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在佛教信仰中,弥勒将是释迦牟尼佛之后的下一尊佛,他将于56亿7千万年后降生人间。大乘佛经描述,弥勒成佛后将带来一个极为祥和、富足的美妙世界。</p> <p class="ql-block"> ▼佛像两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视,给人以高大威严的感觉。大佛右手上扬作施无畏印,意为拔除众生痛苦;左手平伸作与愿印,意为满足众生愿望。</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一眼千年看莫高”,莫高窟的千年之美,不仅在于唯美的塑像与壁画,不仅代表了敦煌艺术的巅峰,更因它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积淀与丝路文化的交融,何尝又不是下一个文明之路的开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