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仿佛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像我们这些出生于五十年代初的人,不知不觉间,已然七十有余。退休后的日子,闲适安逸,闲暇之时,往事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幼年的纯真无邪、童年的熠熠生辉,那些画面愈发清晰。</p> <p class="ql-block"> 我年幼时,家住在济南槐荫区检察院的院子里,父亲时任检察院检察长一职。那时候,各类运动接连不断,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和姐姐。于是,我们年纪尚小就被送进了市委第一幼儿园,用如今的话讲,这属于“全托”性质,一周里吃喝拉撒都在园里,仅周末能回家住一天,周六下午接回家,周一清晨就得送回幼儿园。要是碰上传染病肆虐的时期,就连周日也得留在园内,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少之又少。</p> <p class="ql-block"> 父亲酷爱看戏,犹记得小时候,每周六下午父亲接我回家,晚饭后,他总会带着我和姐姐一同前往戏院。我家与济南西市场仅隔两条街,彼时的西市场和大观园堪称济南最热闹、最繁华之地,商铺林立,应有尽有,从日用百货、五金器具、时尚服装到精美布匹,乃至各类餐馆、照相馆,一应俱全,西市场内还有两座戏院和一家电影院。在我的记忆深处,每次回家,几乎都跟着父亲穿梭于西市场的戏院之间。像《穆桂英挂帅》《樊梨花》《杨门女将》等诸多经典折子戏,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些精彩的唱段、鲜活的人物形象,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有一回吃晚饭,我吃饭慢腾腾的,父亲在一旁不停地催促。等我好不容易吃完饭,却发现父亲和姐姐没了踪影,我焦急地跑去问母亲,他们去哪儿了。母亲无奈地说:“你爸带你姐看戏去了,你吃得太慢,等不及你了。”那时的我毕竟年幼,一听这话,顿时又哭又闹。母亲实在拗不过,只好带着我去寻父亲。那时候,戏院里看戏无需提前购票,进去后自有人帮忙安排座位、沏茶倒水,等戏唱过一段,才会有工作人员提着小筐,挨个座位收钱。我和母亲在戏院里寻了个遍,也没找到父亲。母亲本就不太热衷看戏,可为了安抚我,也只能陪着我在戏院坐到散场。回到家才知晓,原来我和父亲去的并非同一戏院,看的也不是同一出戏。</p> <p class="ql-block"> 如今,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生活方式也焕然一新。西市场昔日的小戏院、电影院早已销声匿迹,大多数人闲暇之余,都沉浸在网络世界里,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但儿时那段纯真质朴的生活,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深深镶嵌在我的记忆长河之中,永不褪色,每每想起,心中便泛起阵阵温暖与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