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京剧人——分享《巡营》参赛收获

凤鸣安然(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初冬的岭南尚存暖意,第九届粤港澳京剧艺术大赛决赛舞台的追光灯下,当"巡营"的最后一个音韵在剧场缓缓消散,组委会公布《杨门女将》选段荣获优秀奖的刹那,无数张面孔在记忆中浮现——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原该镌刻着所有授艺之恩。</p> 意外 <p class="ql-block">  22日上午,坐在粤港澳京剧艺术大赛化妆室候场的我,因为包头勒得太紧,开始头晕恶心时,我才明白了以前听闻的“包头”不合适会吐是真的,尽管在此之前的我参加的n次演出中从未遇见。</p> <p class="ql-block">  在请求暂时放松帅冠遭到“正当理由(担心重新戴帅冠时间来不及)”拒绝后,又吐了三次,想闭上眼睛休息却觉得飘在云端,只好强睁着眼,浑身冒虚汗在等了一个多小时后,踉跄出场,不为名次,只为责任。</p> <p class="ql-block">  同伴们问我要不要弃权?那一刻,我的耳边响起的是周洪武先生的“戏大于天”的叮咛,想起了初赛以后的众多老师的关爱,他们有国家一级演员,有国家一级导演,有“和平杯”双十佳得主,堪称众星引领。想起了配演好友的真诚支持,想起了票社领导和票友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一个坚定的信念在心底深处涌出:不放弃!努力过就不会遗憾!</p> <p class="ql-block">  深呼吸,我强制自己进入气功态,用气功调节浑身冒汗,四肢乏力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终于轮到我上场了。脑子里众多京剧名家的教导犹在耳边,我用尽全力幕后唱出导板“趁月光瞭敌营山高势险”,恍惚看见无数双手在艺术长河中托举着我前行‌,尽管两件被冷汗湿透的内衣冰得我直打哆嗦,但赢得了本社鼓师等人的唯一一次赞美——那是众多名师名家指点我必须要赢得的。</p><p class="ql-block"> 然后踩着发飘的台步,我站到了出场口,再走到九龙口,好费劲。舞台上追光灯炙热,观众席鸦雀无声。</p><p class="ql-block"> 唱完“趁月光瞭敌营”那一刻,感到一阵猛烈的眩晕——“佘太君”的帅冠,化作一道越来越紧的铁箍,死死扼住我的额角与太阳穴。</p> <p class="ql-block">  我强撑着想用周洪武老师指导的千锤百炼的“咬字归音”发音,但每一个字却像在砂纸上摩擦,飘散在空中;我试图调动冯颖杰老师亲传的“气息”唱出”擞音”,那股托起悠长拖腔的丹田之力,竟在翻涌的恶心感中寸寸涣散。</p> <p class="ql-block">  台上的“我”在分裂:一个是仍在宛励新老师设计的“调度”中竭力保持山岳之稳的“佘太君”,另一个却在那越缠越紧的帅冠束缚下,眼睁睁看着江斌老师雕琢的“身法眼法”失去坐标,无法精准到位。</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匠心传承,都被一个突发的意外,击得粉碎。</p> <p class="ql-block">  台上的狼狈与台下的掌声一同沉淀竟然那么和谐,我忽然看清了比名次更重要的东西。那融于血脉的“苍音共振”,那游走于呼吸的“气息、擞音”,那步步规范的“程式”,那浑身是戏的“眼随身法”——这所有的一切,早已不是为了一场比赛。它们是我的师长们,将京剧艺术那片博大的星空,亲手嵌入我灵魂的星轨。</p> <p class="ql-block">  终于演完了,立刻卸下行头后,在同伴的搀扶下赶紧换下内衣——竟然能拧出虚汗的两层内衣。</p><p class="ql-block"> 晕晕乎乎的我反复叩问:若没有这番意外,是否能将师长们倾注的心血,更圆满地绽放在那片灯光下?</p> 收获满满 <p class="ql-block">  当我看到组委会为我拍的美照时,简直不敢相信,那么虚脱的我,竟然也“精神”!我仿佛明白了我在台上支撑的是什么了。</p> <p class="ql-block">  我记起了穿透时光的声腔雕刻‌。很多个午后斜阳照进排练厅,国家一级演员周洪武先生一字一句地教导的"苍音共振",震彻心扉。</p><p class="ql-block"> 周洪武先生将“咬字归音”化作可触摸的刻度——他要求“百岁人”三字如金石相击,“岁”字尾音需精准收于齿间,他让我在演唱“趁月光瞭敌营”时,每个喷口变得如金石迸裂,能穿透剧场最后一排,却丝毫不损声带健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位老艺术家指导的科学发音体系,让</span>我忽然懂得所谓国家水准,是将每个音符都锻造成可流传的骨血,恍然惊觉那些曾在传记里仰望的名字,此刻正通过口传心授化作我血脉里的韵律,他将杨门女将百岁老人的骨气拆解在每一个唱词中,他将藏着六十载舞台淬炼的智慧无私地传授给我一个业余的京剧爱好者。而我有义务将他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特地多次去温州请教"和平杯双十佳"获得者冯颖杰老师的每一次场景。</p><p class="ql-block"> 冯老师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纠正我的问题,并示范正确的发音,指导气息的强弱,似江南绣娘的细腻,带着我在"观敌瞭阵"的拖腔里穿针引线。那些气若游丝却绵延不绝的韵律,恰似她当年摘取桂冠时留下的星火,让我迷醉在京剧的浪漫中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 她以“擞音”为丝线,教我如何用横膈膜托住“瞭敌营”的悠长拖腔,那游丝般连绵不绝的韵律,恰似她当年摘取桂冠时留下的艺术星火。决赛现场,这套气息心法让我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音色圆润,赢得行家的称赞。</p> <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身段学习的温馨时光,宛励新先生的无偿无私的倾情指导。</p><p class="ql-block"> 身段,于方寸之间见山河‌,那是流淌千年的动态诗篇‌。</p><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家一级导演,他更侧重于京剧表演的规矩:龙套和角色调度常用程式。他告诉我:“真听、真看、真感受”是表演艺术的三大基石,它们贯穿于每一次的表演之中,无论是细微的动作、生动的表情,还是每一句深情的台词,都离不开这三大要素的支撑。通过细腻的情感体验与外部动作的精准结合,表演者能够创造出鲜活、令人信服的角色形象。</p><p class="ql-block"> 宛励新老师教会我在圆场步里寻找重心,仿佛将杨家将的忠魂注进摇曳的步态‌。他示范的"撩袍观阵",让水袖翻飞成朔风中的战旗,当水袖划破空气中的微尘,我仿佛瞥见了杨家将在历史深处的巍峨剪影。</p><p class="ql-block"> 他让我明白了顶级导演的功力——把每个身段都变成会说话的史书,每次云手翻转都在重构时空……</p> <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国家一级演员江斌老师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1、步法沉稳‌:每一步需满脚着地,避免轻浮,体现老年妇女的迟缓与庄重。‌‌</p><p class="ql-block"> ‌ 2、协调性‌:头部点动与手臂摆动需自然同步,避免僵硬。‌‌</p><p class="ql-block">‌ 3、呼吸控制‌:动作配合缓慢呼吸,保持上身平稳,忌晃动。‌‌</p><p class="ql-block"> 她指导我从“这一旁”转到“那一旁”,脚下搓步的正确动作……她要求观敌时眼随指动、指随身转。她扶正我斗篷角度的瞬间,仿佛整个沙场都在方寸之地苏醒——这就是国家级别艺术家的魔力,能让最细微的动作承载千钧力量。‌</p> <p class="ql-block">  站在决赛舞台中央,所有教诲都凝在云手回眸的瞬间。那些深夜抠腔的灯火,汗透水衣的旋转,终于让《巡营》不再仅是戏文,而成了我与师者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当掌声阵阵涌来,我深深稽首——这满台光华,原都是接力传递的星火‌。</p> 顿悟 <p class="ql-block">  忽然了悟:我始终站在巨人肩头起舞。那些被冠以"国家一级"的匠心、"双十佳"淬炼的才情,从来不只是头衔,而是照亮后来者前行的不灭灯盏。</p><p class="ql-block"> 当追光落下的刹那,我以传统叩拜礼深深稽首——这满台生辉,原是无数星辰接力点燃的永恒光焰。</p> <p class="ql-block">  这份遗憾,恰恰让我明白:我所追寻的,并非领奖台上短暂的辉煌,而是在漫长岁月里,如何带着这些被植入生命的艺术火种,走下去。</p><p class="ql-block"> 名次,是刹那间烟云,而能在生命中烙下这般精妙、深邃的艺术印记,才是永恒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  这不起眼但沉甸甸的证书,让我忽然明白:这座凝结着粤港澳三地期许的优秀奖,实则是几代艺术家的集体馈赠。那些被小心传承的苍音韵律、被反复锤炼的身段程式,在跨文化的舞台上验证了经典的永恒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这份荣耀,完整地属于你们——我敬爱的师长们。</p><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时,想起先生们常说"艺无止境"。奖状不是终点,而是带着师长们的艺术火种继续前行的起点。在传统与创新交融的时代潮头,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当以更丰满的声腔、更精准的身段,让京剧艺术在岭南大地上谱写新的华章——这或许是对所有授艺者最好的感恩。</p><p class="ql-block"> 前路漫漫,我将带着这份比任何奖杯都贵重的传承,继续我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捧着沉甸甸的获奖证书,那些在排练厅反复打磨的咬字归音、气息控制、台步韵律、眼身配合,此刻都化作珠江两岸的星灯光影。</p><p class="ql-block"> 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时段为我点亮艺术星火的师长——正是他们以匠心为舟,以慧心为桨,才让我得以在传统与创新的潮头破浪前行。</p> 感恩 <p class="ql-block">  比赛是成长的推力,比赛是进步的见证。名次固然重要,享受过程却是真收获。 </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走来,铭记的不仅是京剧技艺和知识的博大精深,更有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倾情指导与帮助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一场“意外”,让我明白了“京剧人”应该有的精神,庆幸我也成了“京剧人”,致敬指导、帮助我成长的师长们!致敬德艺双馨的京剧艺术家们!致敬京剧人!</p> <p class="ql-block">  感恩所有师长们!感恩一直陪伴支持关心我的姐妹们!感恩演出现场关怀我的票社领导和社员们!致敬温馨的京剧人!</p> 赛事简介 <p class="ql-block">成人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自今年上半年发布举办消息后,本赛事得到了粤港澳三地京剧票社和票友的热烈响应,共有200多人报名参赛,其中选手年龄最大的是老当益壮的84岁老者,最小的是稚气未脱的8岁儿童,显示出京剧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通过6月份线上初赛评比,有成人33人、少儿16人进入决赛。组委会特别聘请了北京名家王玉珍、周铁林、谢晔华和香港演艺学院雷群安教授、澳门中华戏剧家协会张国政主席,担任决赛评委。组委会还邀请广州市南方公证处对比赛全程监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