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美景——穿越黄牛石

太空

<p class="ql-block">进入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踩踏厚厚的已枯萎的落叶,发出的沙沙声挺好听的,领先队友步伐习惯性的快,我们不急着追赶,一定要沉住气,在符合自己习惯的偏快点并适应就行,要是心跳急促难以平抑,那肯定不好。</p><p class="ql-block">沿着两边粗大挺拔的竹林而行,有一种绿林好汉的气概,允许这个念头存在,却不可能狂妄自大,保持一切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也是决胜千里的基本。</p> <p class="ql-block">上山路较为平缓,是难得的开始,有的上山路突然一个陡峭,迫使人马上进入状态,一点适应性的热身都没有肯定没那么好,尤其是对我们身体多方面不稳定的更不好。</p><p class="ql-block">行动在这段漫长的竹林间,由于天亮才开始,竹林密集,天空的光线是无法直达地面的,保持着阴凉几乎是这段漫长上山路的常态。这些高大竹子有的横七竖八倒地没有人处理,表明自然保护区不需要人工处理这些,顺其自然的慢慢消解吧。</p> <p class="ql-block">虽然有的路段偏陡,也不会让人望而生畏,有时候希望陡一点,毕竟爬升1200多米是铁板钉钉的,趁着当前状态可以,难度大一点没关系。</p><p class="ql-block">离开竹林进入林区,有一段约一公里路程几乎没有爬升,或者感受不到爬升,拦路的庞然大物枯死或病死的粗大树干随处可见,顶多被人锯断方便人行动而已,可依旧处于原地状态。</p> <p class="ql-block">在行动得有些厌倦的密林里,虽然凉爽,却有点无尽的感觉。来到简陋像茅屋的白云寺,队友说终于看到天了。其实,这仅仅是一次短暂的调节,继续前进,不久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继续感受遮天蔽日的完好植被带来的生态庇荫。</p><p class="ql-block">有一段路边的山泉快活地流淌,形成迷你瀑布,其潺潺的声音悦耳,消解这一路的枯燥与疲倦。也预示着冲刺段开始。这段来到第一个山头的路,开始陡峭起来,路上的乱石路不好走,也容易打滑,得打醒十二分精神行动,万无一失的稳步上去,看见右边的山脊在金色阳光照耀下好像是红铜组成的,这个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到了山脊,一片稀疏的芒草迎面而动,上来山脊,两边的山脉如莲花般逐渐多层展开,在山岚与阳光的作用下,远处山脉呈靛青青蓝淡蓝色依次铺开,人们不由自主的发出惊叹声,太美了,太难得了,这样的天气,要是早两个小时上来,肯定能够看到绝美日出。</p> <p class="ql-block">这样上行的一路,时不时遇到重装背负的年轻人下山来,是在山上露营或早起上来看日出的,说日出可以。每次登山要是经过不辞辛苦的之后总能够看到这样的晴好景象,那肯定是超值的。</p><p class="ql-block">这只是美景的开始,沿着山脊上行或下行,在高度与角度的不断变化中,除了固定的远处山脉,山脊周围的山体山貌也是一大看点,这些都是近距离的,山脊绝大多没树木,顶多是变形的坚韧不拔的低矮灌木,大多是变黄的依附在山体上的野草,芒草虽然稀疏,可起点缀作用,让山上有了一种金黄的风情伴随。</p> <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我们行动的左边一般是翠绿的服帖在山体上的小竹子,右边总是变黄的野草,当中以弯曲而窄窄的路径为分界线。山脊线条顺势延展,脚下的碎石偶尔滑动,每一步都需稳扎稳打。</p><p class="ql-block">视野逐渐开阔,远处层叠的山峦在阳光下显露出清晰的轮廓,光影交错间,仿佛大地的脉络被一一唤醒。风从两侧山谷涌入,带着草木微微的气息。行至一处突出岩壁,驻足回望,来路已隐没在起伏的山褶中,而前方的路径依旧蜿蜒如初,仿佛没有尽头。就这样,每一段路程都在起伏中考验着体力耐力与毅力,而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得更加明亮和碧蓝,一路走,一路赞不绝口,这样的天气加上不简单的群山相拥,都情不自禁的感叹今天的活动真的太好了。</p> <p class="ql-block">美景当前,队友们都忘记了登山这回事,以为是来旅游的。这段山脊之旅也不太陡,诸多因素的共同营造,让人忘却来路的平淡与辛苦。在清风的陪伴与阳光的照顾下,谁还在意接下来的考验?一座山的绵长山脊两边的形貌不断变化,突兀凌厉的石头虽不奇异,可这些造型折射出它们所经受的磨难与考验是避也避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这段山脊的不同姿态,真的应接不暇,道路的起伏曲折成为串联这些景致的主线,一种不可或缺的线条,有了这条清晰的线路,让山的形貌有了彼此间的区分与非凡的特点体现。上主峰的路段,比较陡,却不需要胆战心惊,在于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安全上去,没有龙斗峰那样每过一段总是冒出悬崖峭壁横亘在面前或脚下让你无法干脆利落行动,必须调整好恐慌心理,小心翼翼攀登或借助绳索半悬空探索下去。</p> <p class="ql-block">虽然难度均衡着有时候令人吃不消,只要注重当下,不要要过于计较它们的险要,只要稳定情绪,是完全可正常行动上上下下的。</p><p class="ql-block">上了主峰,主峰不起眼,虽然有些平坦,却容纳不了更多的驴友在这停留。</p><p class="ql-block">下行一定路段之后上山,上山后下山,循环一两次之后来到分叉口,往右下行,去看象鼻石究竟为何,偏左是直行,可忽略这个衍生出来的造型。既然好不容易来了,还是要过去看看,也许真的象形呢。</p> <p class="ql-block">下行中看到一块石头,造型像鹦鹉,有的说像鳄鱼,都是是队友说的,经他们这么一说,再看看,真的有些像鹦鹉。绕着它下行,下行多低,等一下上行也相应的多高。只有来到这个与一个山峰连在一起的空洞着的石头前看,才知道已到达,真的像象鼻。那么,当然要两边都看看,毕竟可以过去看的,一边是必须经过的。</p> <p class="ql-block">看了拍了之后,在平缓山路上休息并午餐,吃后就得开始收拾物品重新行动。</p><p class="ql-block">上山的过程心率与呼吸急促起来,好在控制着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急躁地跟着前面的人速度行动,保持适合自己的速度进行,这才相对好受些,还没到山顶,已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了,最好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其实,上下山整个过程,只有午餐时段正儿八经休息了,其余的大多是借助给队友拍照或请队友拍照时歇息,因此也就可从容地行动,不需要赶时间。过了主峰经过好几次上下山脉,才迎来一味地下行。也就是快要下行的时候,左大腿肌肉不但疼痛也痉挛起来。有时候被紧绷着无法正常走路,只能停下来休息和放松大腿。这个是暂缓的,只要上山,马上就疼痛。好在关键时刻在想办法解决此问题的时候想起带来的万花油,从背囊里拿出来退下长裤对疼痛部位擦拭较多的万花油,这个办法竟然让我们下山途中轻松起来,不再出现大腿紧张引发疼痛问题。</p> <p class="ql-block">而接下来虽然还有上下山,难度比刚才经过的已降低。到真的彻底下行路段,才提高警惕与专注力,小心经过潮湿而长满苔藓的石头与外露树根的路径上,由于树林遮天蔽日,因此景色打了折扣。而随处倒地的巨大枯树这一路还是经常遇见,有的横跨在山涧上,好像一座天生的木桥。河水流动的声音比较响亮发出,表明山体自身的蓄水能力强,可以让河流长年都有山泉汇聚于此并长流不息。</p><p class="ql-block">虽然此线路不能轻松拿捏,却不必诚惶诚恐的行动,保持定力,一定能够征服与通过。整条穿越路线约14公里,8小时完成。不快不慢,过得去了。(2025.11.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