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我站在龙首桥上,脚下的石板还残留着白日的余温。桥面铺着灰白相间的石砖,两侧石栏低矮古朴,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千年流淌的龙江水。远处高楼林立,与近处的古桥形成奇妙的对望,仿佛时间在此交汇。水面泛着金红的光,像是把整座城市的晚霞都揽入怀中。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人们说这里是“福清版三坊七巷”——它不只是一条街,而是一段活着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沿着桥往南走,一座彩绘牌坊静静矗立在河岸一侧,飞檐翘角如鸟展翼,朱红与靛蓝交织的雕饰在暮色中依然鲜明。桥上有行人缓步,一辆摩托车轻巧地穿行而过,像是从旧时光里驶来的信使。河面倒映着两岸的屋宇与树影,也映出远处那座层次分明的塔楼——瑞云塔,它像一支笔直插天际的毛笔,书写着福清的文脉。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并不冲突,反而像河水与桥,彼此依存,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利桥古街的名字,就来自这座千年古桥“龙首桥”,曾是福清南门的交通枢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沿着龙江路慢慢走进街区,东至竹溪路,西靠南门大桥,这片约三百亩的土地,曾是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繁华之地。如今虽不再有货船停靠,但街巷间仍能嗅到一丝旧日市井的气息,仿佛宋井的水还在低声诉说那些远航归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弯,一座石构牌坊静静立在巷口,那是为纪念明代首辅叶向高而建的“黄阁重纶坊”。石柱斑驳,却掩不住雕刻的精细,飞檐下红灯笼轻轻摇曳,像是在向过往行人致意。我驻足片刻,仿佛看见一位身着官袍的老者缓步走过石板路,身后跟着捧卷的书童。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拂过檐角铜铃的轻响,提醒我这不是梦境,而是真实留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瑞云塔终于近在眼前。这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古塔,历经十年建成,七层八角,每层飞檐都刻着细腻的纹样,在夕阳下泛着浅黄的光泽。它不高,却极有分量,像一位沉稳的长者,俯瞰着城关的变迁。我绕塔而行,树影婆娑,塔影斜长,仿佛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年轮上。</p> <p class="ql-block">在街角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我发现了“宋井”。一块石碑立于井口旁,黑栏围护,碑上“宋井”二字苍劲有力。井圈石砌,边缘已被岁月磨得光滑,旁边还摆着几盆小花,像是有人每日照料。更有趣的是,背后竟是一家国际品牌的店铺,招牌醒目地挂着。这种反差让我笑了——历史并未被供奉在高阁,而是就在这烟火人间里,与咖啡香、霓虹灯共存。</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街深处,红砖厝一栋接一栋,荷园、吴氏八扇厝静静藏在巷弄之间。这些侨厝融合了南洋风格,墙头有异域纹样,门楣却仍是中式雕花。我站在一座老宅前,想象当年华侨远渡重洋,归来时带回的不只是财富,还有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如今,这些老屋有的成了茶馆,有的改作文创空间,红砖依旧,故事却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街上渐渐热闹起来。一群穿着汉服的年轻人从巷口走来,衣袂飘飘,像从古画中走出的仕女。不远处,非遗打铁花的场地已搭好,火光即将划破夜空。我路过一家大漆艺术工作室,橱窗里陈列着手绘漆器,光泽温润。街区里还有研学基地,孩子们正在学做传统灯笼。文化不是陈列在展柜里的标本,而是在这里,活生生地呼吸着、传承着。</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整条街亮了起来。橙色灯笼一串串挂满屋檐,石板路映着暖光,像铺了一层金箔。国庆期间这里曾迎来八十万人次游客,我不意外。走在街上,你能同时感受到“融”的包容、“归”的温情、“喜”的热闹、“潮”的活力,还有“夜”的浪漫。它不只是景点,更像是福清人共同的城市客厅,一个让人愿意一来再来的精神原乡。</p> <p class="ql-block">我在一家“古厝咖啡店”坐下,窗外是百年老墙,窗内是手冲咖啡的香气。隔壁的邮局咖啡还保留着绿漆柜台,墙上挂着老式信箱。传统建筑里藏着现代生活,这种融合毫无违和。一杯拿铁,一段慢时光,历史与当下,在这一刻达成了默契。</p> <p class="ql-block">站在龙江门市民文化广场,我回望整条利桥古街。它以“一江、一街、一塔”为骨,以侨乡文化为魂,规划出“两核、两轴、一带、六片、多点”的格局。但对我而言,最动人的不是蓝图,而是眼前这一切:老人在塔下打太极,孩子在牌坊前骑小车,情侣在河边拍照,游客在井边读碑文。它不是被复刻的古镇,而是仍在生长的街区。</p> <p class="ql-block">夜深了,瑞云塔亮起灯光,金色尖顶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我沿着龙江滨江带缓步而行,江风拂面,远处传来隐约的南音。天后宫、基督堂、闽剧院、码头旧址……这些散落的“点”,被一条街、一条江温柔串联。它们各自讲述不同的故事,却共同构成了福清的底色——开放、包容、坚韧、温情。</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我最后一次回望利桥古街。它像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上河图,有桥、有井、有塔、有厝,有人间烟火,也有诗与远方。它不声张,却自有力量。我知道,我还会再来,带着朋友,带着孩子,来听一听福清的故事,走一走这条通往过去的路,也走向未来的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