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 闲云清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492357</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我们突尼斯之行的出发点。突尼斯是个小国,南北长约700公里,开车最多10个小时;东西长约400-450公里,开车最多7个小时。坐在车里一边看风景,一边在下线地图上把我们经过的地方都标上红点。最后再看地图,竟在突尼斯走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简称突尼斯 ,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p> <p class="ql-block">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雄踞于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枢纽位置,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蔚蓝海域的心脏地带,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成为连接欧、非、亚三大洲的重要桥梁,更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壮丽海岸线,这绵延不绝的海岸线犹如一条金色的丝带,环绕着国家的北、东两侧,孕育了丰富的海洋资源,滋养着独特的滨海生态,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天然画卷,使其成为地中海沿岸一颗耀眼的明星。</p> <p class="ql-block">去了突尼斯才知道,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美得像画报!游走路上,在纯粹的蓝白色彩中,仿佛闯入了一个天上的童话故事。</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的历史,公元前9世纪建立迦太基。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的阿非利加省。703年被阿拉伯人征服。1881年沦为法国的保护领地。</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1956年3月20日独立。1957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突尼斯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通用法语。</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市是突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位于地中海南岸,突尼斯湖以西,毗邻突尼斯湾。突市历史悠久,可上溯至迦太基时期,自13世纪哈夫斯王朝起成为突首都。突尼斯市实际上是一个大区,由突尼斯、阿里亚纳、本·阿鲁斯和马努巴四省组成,总人口约260万。</p> <p class="ql-block">麦地那在阿拉伯语中是“城市”的意思,因此也称之为“麦地那”老城。突尼斯2013年仍有7个保存相对完整的“麦地那”老城,其中突尼斯市和苏塞市的“麦地那”老城更是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城区由新、老两部分组成。老城麦地那(MEDINA)是伊斯兰传统城市建筑的象征,保留了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其中宰顿清真寺建于公元704年,864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老城集住房、手工业和商业功能于一身,共有2800个手工作坊(包括木器、金属、首饰、皮革、纺织、食品等),3050家店铺,1050个商业服务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麦地那的传统手工艺和商业面向旅游者,有的商品如铜器、金银手饰和古董等,其收入的90%来自旅游者。麦地那的阿拉伯市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这里一个小巷接一个小巷,每条小巷就是一种工艺产地,生产特定的商品,保持着封建的、分散的小作坊生产方式。</p> <p class="ql-block">有铜器巷、金银手饰巷、香料巷、阿拉伯帽巷、阿拉伯服装巷、橄榄木制品巷、地毯巷等等。每条小巷地上堆着、墙上挂着各种光彩夺目的商品,一派阿拉伯市场色彩。</p> <p class="ql-block">新城紧邻老城。布尔吉巴大街是首都最繁华的商业街,两旁汇集了众多的饭店、旅馆、商店、电影院和咖啡馆。据传该处以前是一片湖水,后一男爵夫人为扩大其领地雇人填湖造地而成。</p> <p class="ql-block">麦地那与新城,阿拉伯世界和欧陆的交汇处阅读突尼斯这本历史书,可以从首府突尼斯市开始,它与国家同名,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市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立的新城与阿拉伯“麦地那(Medina)”(阿拉伯语中“老城”的意思,指阿拉伯人传统聚居的城区)融合而成的城市。麦地那是突尼斯的瑰宝,全国7个世界文化遗产中有4项都和麦地那有关,至今仍保留着数百年前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整个突尼斯新城也都是由法国人一手建起来的。今天的“法国大街”还有一个学名,叫“布尔吉巴大街”,就是突尼斯独立以后的第一任总统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在突尼斯城的脉搏中,布尔吉巴大街(Avenue Habib Bourguiba)如同一条流动的金色河流,将地中海的蔚蓝、阿拉伯的艳丽与法兰西的优雅熔铸成一条独一无二的风景长廊。</p> <p class="ql-block">布尔吉巴大街呈东西走向,大街东端是共和国广场的一座钟楼,西端则连接着突尼斯最为著名的阿拉伯麦地那老城。</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压迫,只有参天的棕榈、斑驳的殖民建筑与悠闲的人群,在北非炽热的阳光下,谱写着一曲关于时光与生活的慢板乐章。</p> <p class="ql-block">整个大街的两侧“堆满”了典型的欧洲建筑。法国大使馆、国家大剧院、天主教堂、古朴的咖啡馆、小酒吧等一些唯美的法式建筑,将布尔吉巴大街装点得分外靓丽。</p> <p class="ql-block">布尔吉巴大街的骨骼由两排对称的棕榈树构成。这些高大的植物如同忠诚的卫士,从街口一直延伸至地平线,将整条街道框成一条绿色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棕榈叶的缝隙,在柏油路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仿佛撒了一把跳动的金币。</p> <p class="ql-block">正午时分,树冠交织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将街道笼罩在清凉的庇护下,只有零星的光柱穿透叶隙,照亮了行人手中的冰咖啡或街边小贩的水果摊。</p> <p class="ql-block">傍晚,夕阳将棕榈的影子拉得老长,与远处清真寺的尖塔重叠,为街道镀上一层温暖的琥珀色。</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侧的建筑是光影的画布。殖民时期的法式建筑占据了主导地位,米白色的外墙被岁月染成淡金色,窗框与门廊的雕花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仿佛每一道纹路都在诉说着百年前的故事。这些建筑并非整齐划一,而是高低错落,有的带着新古典主义的庄重,有的则融合了阿拉伯装饰的繁复。</p> <p class="ql-block">当阳光以不同角度照射时,建筑的明暗对比会随之变化——上午,东侧的墙面被照得雪亮,而西侧则沉入阴影;下午,角色反转,整条街道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翻转,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布尔吉巴大街的心脏是独立广场(Place de l’Indépendance)。这里没有刻意的景观设计,只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与几座喷泉,但正是这些简单的元素,与周围的人群形成了最生动的互动。纪念碑顶端的自由女神像手持火炬,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成为广场的视觉焦点。孩子们常绕着纪念碑奔跑,他们的笑声与喷泉的水声交织,将严肃的历史符号转化为生活的背景音。</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的咖啡馆是观察布尔吉巴大街的最佳窗口。木质桌椅沿着人行道一字排开,遮阳伞下,当地人或独自阅读报纸,或与朋友低语交谈,手中的薄荷茶腾起袅袅热气,与街角的烤栗子摊的香气混合。侍者穿梭其间,托盘上的玻璃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而远处,有艺人弹奏着乌德琴,琴声悠扬,为这日常的场景添上一抹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布尔吉巴大街的色彩是突尼斯的缩影。街边的小店如同被打翻的调色盘,靛蓝的陶器、橙红的织物、金黄的香料与翠绿的橄榄油瓶在橱窗中争奇斗艳。</p> <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手工编织的地毯摊——摊主将色彩斑斓的地毯铺满人行道,红色、蓝色、绿色与黄色的几何图案交织成视觉的盛宴,行人路过时,不得不放慢脚步,以免踩到这些“地上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艺术在布尔吉巴大街是流动的。街头画家支起画架,用油彩捕捉街道的瞬间:可能是某位老妇人挎着面包篮的背影,也可能是棕榈树影下的咖啡馆一角;雕像家则就地取材,用黏土或石膏塑造出夸张的人像,吸引孩子们围观;而最有趣的是那些“人体雕塑”——艺人全身涂满银色或金色颜料,摆出固定的姿势,仿佛从建筑雕花中走出的活人,直到有行人投币,才会突然眨眼或挥手,引发一阵惊喜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布尔吉巴大街的美,是传统与现代的握手,是喧嚣与宁静的和解,是日常与诗意的共生。这里的每一片棕榈叶都记得阳光的角度,每一块石板都听过千年的脚步声,每一盏路灯都见证过无数个黄昏的谢幕。</p> <p class="ql-block">当旅人最终离开时,衣襟上沾染的香料气息、耳畔回荡的琴声与眼前挥之不去的光影,会共同编织成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是布尔吉巴大街赠予世界的,最鲜活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这条大街也就被当地人自豪地叫做突尼斯的“香榭丽舍大街”了。在这条大街两旁的绿荫下还有一道风景,就是突尼斯的男男女女们悠闲地坐在遮阳伞下,用一杯薄荷茶消磨时光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同处北非,同样免签,同样说法语 ,在“网红”摩洛哥光芒的掩盖下,邻居突尼斯显得有些无人问津,但其实作为北非明珠的突尼斯,拥有不输摩洛哥的爆表颜值和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政府广场又称卡斯巴广场(Kasbah Square),面积近 9,000 平方米,是突尼斯老城最大广场之一,也是国家权力象征的核心地带。广场一边白色的楼房是突尼斯总理府(Prime Minister's Office)和著名的贝伊宫(Dar El Bey)---- 曾是18世纪胡赛因王朝冬宫,现为政府办公地。</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卡斯巴广场一侧的突尼斯市政厅(City Hall / Hôtel de Ville de Tunis),是一座于1998年落成的现代建筑。它融合了简洁的现代线条与伊斯兰建筑的传统元素,白墙、拱门、几何图案与马赛克装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为行政权力的象征,它静静矗立在古老麦地那的边缘,成为历史与当代之间的一座桥梁。</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一角有一座建筑引人注目,乍一看以为是座清真寺。导游说那是一所中学,建于1878年法国殖民时期。它是突尼斯最古老、最负盛名的中学之一,曾培养出许多国家政要与知识分子。</p> <p class="ql-block">卡斯巴清真寺(Kasbah Mosque)矗立在卡斯巴广场的西北角。它是突尼斯首都最具历史地位与视觉特色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建于1220年左右,它的宣礼塔(Minaret)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的国家广场位于突尼斯市中心,是突尼斯的城市地标和行政中心区域。该广场以卡斯巴广场(Place des Martyrs)为核心,周围分布着多个政府部门,包括国防部、财政部等国家机构。</p> <p class="ql-block">卡斯巴广场始建于1956年突尼斯独立时期,最初作为制宪议会的所在地,后经多次更名和职能调整,现为突尼斯行政中心区域。 </p> <p class="ql-block">卡斯巴广场的正中央耸立着高大的国家纪念柱(National Monument)。纪念柱于2009年建成,是本世纪初突尼斯城市美化和纪念建筑项目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国家纪念柱由一根高耸的白色石柱组成,底部为红色花岗岩,顶部装饰有象征自由的火焰图案,有时看起来像一朵盛开的花,柱体线条向上收束,体现民族团结、复兴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国家纪念柱四周围绕着突尼斯的三权机关建筑,它是突尼斯国家团结与现代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老城因其完整保存了中世纪伊斯兰城市结构、丰富的历史建筑与多元文化交融的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的老城麦地那在古时是有高大坚固的城墙的,是一个独立的城堡城市,那时有7~8座主要城门。如今,已没有了城墙的踪迹,但是几座城门却被保留了下来。Bab El Bhar 是其中保存最完整、最有名的一座城门。</p> <p class="ql-block">导游告诉我们,Bab El Bhar的意思是“通往大海之门”或“海门”。这座城门是首都最具象征意义的古城门之一,是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的重要分界线。城门正对新城的哈比卜·布尔吉巴大道(Avenue Habib Bourguiba),这是以突尼斯“国父”哈比卜·布尔吉巴(Habib Bourguiba)的名字命名的一条主要大街。</p> <p class="ql-block">突尼斯国家剧院(Théâtre Municipal de Tunis)是这条大道最著名的文化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家剧院建于1902年,带有早期20世纪法国设计风格。剧院上演歌剧、戏剧、舞蹈、交响乐,也是突尼斯国际文化节的重要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突尼斯的最后一晚,被安排在这个漂亮的酒店里。酒店就在古城门“海门”Bab El Bhar旁边老城一侧, 是麦地那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酒店建于19世纪中后期,外观为新古典主义风格,保留了高大窗棂、对称立面与浅黄色立墙。</p> <p class="ql-block">这个酒店还有一段光辉的历史----它曾是英国设立在突尼斯的大使馆。这家酒店精心保留了许多原始建筑细节,特别是马赛克瓷砖、中厅拱门和高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前厅镶嵌精美的马赛克图案,仿佛走进了皇宫。细碎的彩色琉璃与釉石在灯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每一颗都像是被精心雕琢过的宝石,拼接成繁复的藤蔓与祥云纹样,沿着墙裙蜿蜒向上,又在穹顶边缘汇聚成一轮绽放的太阳图腾。</p> <p class="ql-block">酒店门口是突尼斯最热门的拍照打卡点之一,站在酒店门前,就是连接突尼斯“旧世界”与“新世界”的经典视角。清晨,一位老人在酒店门前的小广场上喂鸽子。鸽子成群地飞来飞去,在他的周围盘旋、俯冲、落下,又扑扇着翅膀起飞。</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城门两侧,时光仿佛被劈为两半:一边是现代都市的轮廓,高楼并立、道路开阔;另一边则延续着千年旧梦,屋宇低矮,小巷如织。</p> <p class="ql-block">再过几个小时,飞机将带我离开突尼斯。可我的记忆,会一直停留在这个清晨——海门旁,一个老人和一群鸽子,一扇通往时光深处的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