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滇南之旅”第三站,建水悠悠任尔行。大家兴高采烈的乘坐了一次从建水临安古城到团山民居的小火车,全程12.8公里,沿途停靠乡会桥站、双龙桥站和团山站。</p><p class="ql-block"> 毕竟是“七彩云南”,车窗外绿水青山,一片田园风光,伴随清风荡漾,好一派“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迷人景色。据说凡是来到建水古城的游客都会不约而同乘坐这趟小火车,其根本原因就是缅怀这条具有110年历史文化的传承,沉浸于先民的开放图强的精神所感染,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云南人民的先进理念和勇于创新的文化体验。大家沿途欢声笑语,留下美好时光记忆。</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认为能在这古稀之年还能乘坐悠悠闲闲的舟车之旅,也是短暂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快乐幸福时刻。今后还能否有幸再次登临再另当别论吧。</p> <p class="ql-block"> 建水临安小火车站的历史可追溯至1928年,其前身为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又称个碧临屏铁路)的重要车站,2015年转型为米轨观光旅游项目,成为工业遗产保护与文旅娱乐相结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临安火车站的旅客候车室。</p> <p class="ql-block"> 车站广场巨大的橡胶树下,精心包装的红飘带金色浓妆装扮的红牡丹花,特别醒目耀眼,催生了百年车站欣欣向荣的新格局、新气象。</p> <p class="ql-block"> 旅客乘车点穿插在喧闹的城市间彰显独特魅力,喧闹中的平静,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中法合璧的古老车站,与售烟儿童亲密接触还真别有新意。</p> <p class="ql-block"> 站点指示牌前,清楚标明:临安站-双龙桥站-双会桥站-团山站,共设四个站点。</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趟列车的起点临安——团山全程近13公里,行程近2小时,沿途的四个站点都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 米轨小火车站完全具有法式风格,部分建筑保留至今,从保护文物的角度看,既从视感上体现古老中的优雅,也彰显百年后的历史文脉。</p> <p class="ql-block"> 临安站前的仓房与货场依然保持历史的原貌,保护原有的建筑风格,就是尊重历史,不忘百年间的历史沧桑,具有非凡意义。</p> <p class="ql-block">历史传承,不可小觑。</p> <p class="ql-block"> 火车启程前的告别,都留下了每一个幸福瞬间。</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与历史相拥,不但因为米轨火车的历史,更能汲取文化的认同,重温历史旧梦。想到此,我想起上海民国时期的小火车也很鼎盛,可惜城市改造后相继拆除了,文脉被阉割了。</p><p class="ql-block"> 上海曾有多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小火车线路,其中吴淞铁路(1876年)和上川铁路(1926年)是代表性案例,分别见证了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和浦东地区的发展。他们也都是一米轨窄轨铁路。</p> <p class="ql-block">行进中的小火车既休闲又爽歪歪。</p> <p class="ql-block"> 亲自体验一把,弥补少年时代因下乡而中断的踏青野趣。重新记忆上海的小火车历史。其中最尴尬的要数浦东地区的</p><p class="ql-block">川沙小火车</p><p class="ql-block">建设背景:1926年建成,是浦东早期铁路运输的重要设施。 </p><p class="ql-block">运营时间:1926年-1975年,因设备老化和公路交通发展停运。 </p><p class="ql-block">停运影响:拆除后改建为上川公路和川南凤公路,推动浦东从铁路时代转向公路时代。 </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记得那是从庆宁寺——川沙,全程35公里,价格0.25元,从浦西复兴岛摆渡过黄浦江即到庆宁寺火车站。那回中学时代去南汇下乡劳动就乘过它一直到祝桥,然后在转车去惠南镇。“文革”后期说没就没了,其实关键问题还是权利之争导致的经济困难严重拖累了国民经济,眼光短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假如放在现今时代,这条川沙铁路的价值无论从各种角度,都是一条现代城市发展与历史文脉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车厢内欢声笑语,留下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 我夫人终于和两位老总合上影了,彼此高兴快乐。</p> <p class="ql-block"> 饶有兴趣地为双龙桥量身打造,留下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车站的浪漫一刻。</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背影,赶忙让夫人摄下这一珍贵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 同来的朋友们也都按自己喜欢的姿态,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面对双龙桥(十七孔桥)咔咔摄下多张它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 车站外、河滩边、双龙桥堍,到处都是拍照的人流,有点摩肩接踵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也选择了自认为最满意的一个摄影角度,近距离的来一张反映老骥伏枥的照片,毕竟机会有时还真稍瞬即逝。</p> <p class="ql-block"> 乌云层层密布,更凸显双龙十七孔桥的雄伟壮观。有专家将此桥与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相媲美,我认为不是不可能。原因有二:</p><p class="ql-block"> 1,初建于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仅三孔桥体。道光十九年(1839年)因河道拓宽续建十四孔,形成现存148米长的完整桥体。双龙桥是中国传统石拱桥的杰作,凝聚了滇南人民的高超技艺。1965年,桥梁专家茅以升将其列为全国最著名的古桥之一,并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中专题介绍。其“一桥锁双龙”的命名寓意(两河如龙蜿蜒)及“金光穿洞”的奇观(日出时阳光穿透桥孔),使其成为建水古城的地标性景观。如今,双龙桥不仅是研究清代桥梁建筑的重要实物,也是游客体验建水水文化的热门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2,颐和园十七孔桥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的一座标志性古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全长150米,因拥有17个拱形桥洞而得名,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长的联拱石桥。</p><p class="ql-block"> 两桥各有特色,都以拱桥形状而扬名华夏,双龙桥又因建在穷乡僻壤,自然不能相提并论,但有一点很重要,时间上双龙桥要比颐和园桥早开建14年。</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走近廊桥,满目疮痍,仿佛在向游人叙述着历史与岁月的纵横,捭阖之下挥之不去的曾经春秋鼎盛,</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早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201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立碑。</p><p class="ql-block">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庄镇白家营村,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该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为三孔石桥,后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形成全长148米的十七孔联拱石桥,桥身建有飞檐阁楼三座,尤其中间楼阁高约20米,造型精美。双龙桥融合桥梁建筑科学与艺术,是中国古桥杰作,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经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下的双龙桥依然静卧泸江与塌冲河谷,为子孙后代继续发挥调节水位,安民顺达的功能,造福一方。</p> <p class="ql-block"> 远眺河床内外,双龙桥镇守一方,人民安居乐业。回顾当时道光年代,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旻宁陛下还真是干了一桩利国利民的善事,永志立碑,万世传颂。</p> <p class="ql-block"> 我情不自禁走上桥头,抚摸着近300年的历史文脉感慨之情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时间掐的很准,火车准点出发,又要开往下一个站点,必须要上车了。</p> <p class="ql-block">留下一张照片记住历史瞬间。</p> <p class="ql-block">记住建水古城的山水间有一座名垂青史的双龙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开车了,下一个站点乡会桥站。</p> <p class="ql-block"> 火车就要开了,还有乘客恋恋不舍地爬上火车再留下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经过15分钟的行驶,火车到达了第三座车站乡会桥站。上车下车的游客络绎不绝,乡会桥还真是个热闹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车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铁路车站,现主要作为旅游景点使用。该车站建于1936年,原为个碧临屏寸轨铁路的一部分,1970年改造为米轨铁路,2015年重启运营后成为建水古城观光小火车的重要站点。 </p><p class="ql-block"> 车站建筑采用中西合璧风格,法式站房与中式木构顶棚相映成趣,内部设有咖啡馆等设施。2016年,车站与建水站、临安站共同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车站每日接发观光列车,连接双龙桥、团山村等景点,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p> <p class="ql-block"> 建水乡会桥位于红河州建水县西庄镇新房村泸江上,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为三孔石拱风雨廊桥,主桥长30米,桥面宽7米,是建水现存唯一完整覆盖楼阁的桥梁建筑。</p><p class="ql-block"> 远处隐约可见,规模要比双龙桥逊色多了,作为清代古桥毕竟成为一方水土的文物宝贝。</p> <p class="ql-block"> 下车的游客抓紧时间,利用有限的空间立即穿行在车站附近的村庄,去寻觅自己心仪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代表了丰收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店铺里的南瓜、水果,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一次难忘的旅行以米轨小火车而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 树上成熟的柠檬果香气诱人,吸引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车站外形尽管斑驳陆离,但依然阻挡不住游客的好奇心及光怪陆离的兴趣爱好。大概是造型别致的法式建筑风格和浸透满目疮痍的场景令游人无法释怀。</p> <p class="ql-block">在一家店铺里面看到肥硕饱满的芭蕉,绿色且透着香气四溢,禁不住让人拍了拍。当地售价并不高,但无法携带享用。</p> <p class="ql-block"> 在等待火车开车的罅隙间,我们赶紧再抓拍难得的镜头,摆一下PS。</p> <p class="ql-block"> 乡会桥车站很美很干净,两边的绿化带和公路及建筑令游人无不称赞。</p> <p class="ql-block"> 坐在小火车驶过的轨道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遥想我们此刻从隆隆的铁轨声感觉远方的那一头仿佛听到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声渐渐渐渐地在靠近。</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我家门前有一条有轨电车,每次电车驶过时总留下电流般的斯斯声,于是便趴在铁轨上倾听前方电车就要驶来的电流声(其实这是金属发出的声响)感觉心旷神怡的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幸福快乐写在脸上。</p> <p class="ql-block"> 小火车又开起来了,下一站正驶向本次旅游的终点站——团山车站。</p> <p class="ql-block">团山车站到了,临下车之前我真还恋恋不舍地和想和小火车告个别,拉住车头正式示意,挥手致意。</p> <p class="ql-block"> 团山车站上已有游客再等待归程的火车回建水。我们一行在此下车的目的地是负有盛名的“团山村”史称“团山民居”(张氏家族)。旅客们为大都为目睹该村而来团山的。</p><p class="ql-block"> 原来团山站并不是正式车站,不具备正规车站的编制准则,属称团山乘降所。它始建于1936年,隶属于个碧临屏铁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因团山张氏族人在修路中承担较多费用而设立,初衷是方便村民出行。其核心性质是乘降所而非车站,不办理售票业务,仅提供旅客上下车服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团山村是云南建水县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以汉族与彝族融合的建筑风格闻名,现存16万平方米古宅,包含119间房、21个天井的张家花园等代表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团山民居建筑群台匾。</p> <p class="ql-block"> “乡愁餐厅”我们的最爱。干净整洁无异味,客户满意是店主的服务宗旨。</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一行14人在村里云上乡愁书院享用一顿丰富的美味佳肴。在造型别致的乡村小院繁花似锦觅得安宁,确有增添了味蕾而获得酒足饭饱。</p> <p class="ql-block">在场院的广场上聆听“老队长”曹主任的广播通知。</p> <p class="ql-block"> 余 “老支书”和褚“团支书”也勉励村民积极参与秋收季节的“嗮秋”活动,展示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p> <p class="ql-block"> 来团山村参加“晒秋会”是我们的必选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 来团山村参加“晒秋会”是我们的必选项目。(之二)</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一颗上百年的老槐树见证了团山村的风雨人生。</p> <p class="ql-block">花草簇拥的村居民宅。</p> <p class="ql-block"> 张家花园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庄镇团山村,是一座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大型私家园林式民居建筑群,由当地富商张国义、张国民兄弟建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团山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团支书”褚建民被“将军第”的英勇壮举所感染,搞政工的就是不一样,总有肩负未来的重任时刻献给祖国的召唤。</p> <p class="ql-block">我也被英雄将军的爱国情操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拜访了“将军第”,有一种庄重肃然起敬的感觉,戎马倥偬一生为民族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热血男儿,一定会受到人民的爱戴和祭奠的。</p> <p class="ql-block"> 作为建水民居的典范,张家花园展现了清末滇南商贾家族的兴衰史,其建筑技艺和家族文化对研究地方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园内至今保留原始风貌,未过度修缮,更显历史沧桑感。</p> <p class="ql-block">游客正在陆续参观“张氏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处有着声望的家族人家。</p> <p class="ql-block"> 团山村张氏祖先为张福,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于明朝洪武年间(约1376-1390年)因贸易经商迁至云南临安(今建水县),最终定居团山并繁衍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氏祖训。</p> <p class="ql-block">张氏“祭祖歌”。</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一口大井,700年养育之恩,润泽乡土,浇灌桑园,惠植于团山父老。</p> <p class="ql-block">走到村边缘的山头下忽见一处”大成寺”,其实也叫“大乘寺”,有着数百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大成寺”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我走了许多乡村荒野,从没有看到一个700年荒郊乡村有这一殊荣。</p> <p class="ql-block">寂静之地。</p> <p class="ql-block"> 殿里供奉着“四大神灵”即:刘、关、张、诸葛。据说三国时期蜀国西征云滇,帮助圣民平定了地方独霸,解决了匪患,深受村民爱戴,人人集资建庙塑像,这才有了一方平安,因此香火从未间断。历史上确有其事。</p><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里有一章专门讲到“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对诸葛丞相大义凛然,不拘小节,辅助安民的政策佩服之至,把“四大神灵”奉为上宾也是理所当然。</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巷子。</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巷子还有许多许多,因时间关系本想再多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的确非同凡响。一个外来户张氏从江西迁徙来此苦心经营,挖掘到第一桶金开始,慢慢走上了“实业救国”的艰难人生,最后创建了“张氏家族”而名扬云滇,令我们后辈望其项背。</p> <p class="ql-block"> 终于要和团山村说再见了。漂亮而精致的双层巴士给团山村带来了足够的人气。我们就是为振兴云南建水古城再加一把火的这群人。</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25日 写于静思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