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洪武诏书定邦交:占城称臣入明藩,南海千年共安宁</p><p class="ql-block">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一纸诏书,为明朝与占城国(今越南中部)的千年友好关系奠定基石。这份收录于《皇明诏制》的册封文书,以“畏天命,知尊中国”的赞誉,将占城正式纳入明朝藩属体系,也开启了两国政治互信、经贸互通的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 诏书开篇即赞占城“自乃祖父,世笃忠贞”,称其主动遣使朝贡、“思法前人之训”的举动“良可嘉尚”,特遣官颁印封其王为“占城国王”。这不仅是政治名分的确认,更体现了明朝“一视同仁”的宗藩理念——占城对内可自主治理,对外则与明朝共护南海安宁,形成“以内治外,以小事大”的稳定格局。</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占城是明朝最早建立朝贡关系的南海国家之一。早在洪武二年(1369年),占城便率先遣使入明,此后两国往来频繁:占城贡以犀角、象牙、吉贝布等特产,明朝回赠丝绸、瓷器与历法,贸易纽带日益紧密。郑和下西洋时,占城更成为船队首泊之地,其港口“新州港”(今越南归仁)是南海贸易的重要枢纽,中国青瓷、占城稻等物资经此互通,深刻影响了双方经济与民生。</p><p class="ql-block"> 这份诏书的意义,远超一纸封册。它既体现了明朝“厚往薄来”的怀柔政策,也为占城抵御安南侵扰提供了政治支撑——此后百年间,明朝多次调停占城与安南争端,维系了南海区域的和平。而占城始终恪守藩臣之礼,历代国王即位必请明廷册封,成为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以和为贵”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份诏书仍在诉说着古代中国与南海诸国的友好渊源。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启示着今日:以诚信为基、互利为本的邦交之道,足以跨越时空,维系千年安宁。(中华朱氏网编辑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