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是藏东最大的冰川淡水堰塞湖之一。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上游的高深峡谷内。巴松措湖面约27平方千米。湖面海拔约3490米,集水面积1209.5平方千米。巴松措靠湖区降水与冰川融水补给。其地表冰川融水补给水源主要为由东北角汇入的仲措弄巴曲(曲:藏语意为河流)及由东头汇入的白朗曲和罗杰曲等三条河流。也是雅鲁藏布江五大一级支流之一尼洋河上游支流巴河的最大补给水源。以巴松措为核心建立的巴松措景区于1994年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同时被世界旅游组织列入世界旅游景区(点),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国家4A级景区,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部授予国家森林公园称号,2017年8月,成为西藏首个自然风景类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9月7日,我们来到了工布江达巴松措。巴松措是自然谱写的蓝色诗篇。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湖面,巴松措便揭开了它最壮丽的帷幕。这片被雪山环抱的湖泊,像一块被天神遗落在人间的蓝宝石,在海拔3700米的青藏高原上,用最纯粹的色彩诉说着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松措的蓝是动态的、有生命的。清晨的湖面泛着冷冽的钢蓝色,仿佛一块巨大的冰晶;正午时分,阳光穿透云层,湖水瞬间化作千万片流动的碎银,随着风的方向流淌;而到了黄昏,雪山将最后一抹金粉撒向湖面,整片水域便成了熔化的琥珀。这种色彩的变幻不是简单的光影游戏,而是自然最精妙的调色实验——它用雪山的白、森林的绿、天空的蓝,调和出无数种难以名状的蓝绿色调,每一种都带着高原特有的纯净与凛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湖对岸的雪山终年积雪,像一位披着白袍的巨人俯视着镜子般的湖面。当风吹过,雪山的轮廓在湖中轻轻颤动,仿佛在低声诉说千年的秘密。最神奇的是湖心岛,那座红教寺庙的飞檐刺破水面,与雪山的倒影构成完美的对称。我乘船靠近时,船桨划开的水纹将倒影搅碎,又缓缓复原,如同自然在演示一场关于永恒与瞬间的哲学课。这种雪山与湖的对话,不仅存在于视觉上,更存在于每一滴湖水中——它们来自岗巴拉山的冰川,带着雪山的灵魂,在湖中完成生命的轮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环绕湖岸的原始森林是巴松措的另一道风景。这些古老的松柏与云杉,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湖泊。它们的绿色不是单调的,而是有着丰富的层次:近处的树木是深沉的墨绿,随着距离渐变成清新的草绿,最远处则与雪山融成一片淡雅的灰绿。当阳光穿透树冠,在湖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整个森林仿佛在湖中跳舞。我走进森林,脚下是厚厚的苔藓,空气中弥漫着松脂的清香,偶尔还能听到几声鸟鸣,这种原始的气息让人瞬间忘却尘世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巴松措的景色会随着光线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阴天时,湖水是忧郁的灰蓝,与铅灰色的云层融为一体;而一旦阳光穿透云隙,整片湖面瞬间被点燃,从深蓝到碧绿再到金黄,像一条从湖底延伸到天边的彩虹带。最震撼的是雨后初晴,云雾缭绕的雪山倒映在湖中,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装进了这面蓝色的魔镜。这种光影的变幻不是简单的视觉效果,而是自然最伟大的艺术创作——它用最原始的元素,谱写出最动人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巴松措湖畔,我忽然明白为何藏族人称它为“绿色的水”。这不仅仅是对颜色的描述,更是对自然最崇高的敬意。巴松措的景色不是照片能捕捉的,它需要用心去感受:感受湖水的温度,感受雪山的呼吸,感受森林的低语,感受光影的舞蹈。这或许就是自然风光的真谛——它用最纯粹的元素,讲述着最复杂的宇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