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甘肃省博物馆

老李成蹊

<p class="ql-block">  非常高兴有机会到甘肃省博物馆参观。</p> <p>  甘肃省博物馆座落在兰州七里河区西津西路。据说它的前身是1939年由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的甘肃科学教育馆,始建于1956年,2000年时候经行了改造和扩建,2006年完工成了今天的规模。其展览馆的主楼是一座仿欧式古典风格的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展厅面积达2. 8万平方米,展览区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其规模国内可以排前三。这就是中国旅游的标志物马踏飞燕铜奔马。</p> <h3>  甘肃省博物馆平面呈“山”字型,中间五层,两翼三层,后为展览大厅,尾部有圆形讲演厅。展览大厅两侧有宽4米的回廊,与两翼相连。</h3> <h3>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堪称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h3> <h3>  博物馆一共有三层,分为丝绸之路文明展、甘肃佛教艺术展、甘肃彩陶展、古生物展和红色甘肃几个主题常设展馆,其中以丝绸之路、佛教和彩陶三个主题最为精彩。一层是一座临时展馆,举办临时的文物和艺术品展览,所以我们走马观花,直接上二楼。</h3> <h3>  二楼有三个展馆,东侧是红色甘肃展馆,西边是古生物化石展馆,中间部分就是最为重要的丝绸之路文明展馆。</h3> <h3>  东侧是红色甘肃展馆。介绍了甘肃的革命斗争史,这里是当年红军创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长征取得决定性胜利。</h3> <h3>  西边是古生物化石展馆。</h3> <h3>  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如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h3> <h3>  二楼最主要就是丝绸之路文明展馆。这是最精彩的部分。</h3> <h3>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地段,也是最辉煌的地段,是大航海时代以前中国同西域地区乃至西方世界交流的必经之地,因此,在这里诞生了璀璨的文化,因此,丝绸之路文明展馆是大的展馆。</h3> <h3>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h3> <h3>  所以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跟丝绸有关:绢底平绣人像,这件绣品的颜色十分艳丽。西汉,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作对话状。人物栩栩如生,十分形象。汉代的丝绸能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h3> <h3>  丝绸之路上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铜奔马”,可谓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东汉,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已被定为国家旅游的标志。</h3> <h3>  甘肃省博物馆的又一镇馆之宝:三彩骑俑队列,三彩骑俑队列中从右侧数第二个人,他的面部有茂密的胡须,衣服是翻领的,鞋子还是长靴,是十分典型的胡人形象。</h3> <h3>  甘肃省博物馆的最后一件镇馆之宝:彩绘木独角兽,历史上的独角兽是一种神兽,经常会出现在目的之中,辟邪用的。</h3> <h3>  一整套铜车马一起,出土于武威的雷台汉墓。气势恢宏。</h3> <h3>  将军骑马。</h3> <h3>  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h3> <h3>  还是其他珍品展览。</h3> <h3>  三楼也是三个展馆,东侧的是佛教艺术展馆,西边是黄河古象和史前恐龙化石展馆,而中间就是规模宏大的彩陶展馆。</h3> <h3>  甘肃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美誉。省内史前遗迹分布之密集,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器物数量之众、品位之高,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近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显示,甘肃是中国彩陶的发祥地,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持续时间最长、类型最为众多、器型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致、图案最为绚丽、艺术价值极高的地区。 因此,彩陶展馆的规模同样很宏大。</h3> <h3>  马家窑文化,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其器身上的纹路多是勒刻出来的。</h3> <h3>  彩绘单耳手执器。这类器物在器身有一个可以单手把持的手柄。器身绘制有图案。</h3> <h3>  陶工还善于用粘土捏制各种人头造型和动物塑像,人头长颈圆颊,双眼仰望。</h3> <h3>  少量彩陶,绘以菱形、网格、三角、水波和蝶形花纹,线条简化而流畅。器物造型以平底器为主,三足器和圈足器较少。典型器物有双耳罐、盘、鬲、盆、镂孔圈足豆等,其中以双大耳罐和高领双耳罐最富有特色。</h3> <h3>  下面的这件瓶的图案很值得细看,其中的动物像蛇,但是有腿,据研究是可能是大鲵。所以这个纹样被称为“鲵纹”。一般来说,图案并非是随意绘制的,都是有一定的含义的,表达了绘制者的思想在里面,这一点古今都是一样的。这条大鲵有一个特点,就是口咬着自己的尾巴,呈现出圆的形式。有人解读为一种生死的循环。太极的双鱼纹,其就是首尾相接的,或许和这有些传承的关系。</h3> <h3>  看这些彩陶,你一定会惊叹于古人的艺术素养。的确,古人的图案精彩绝伦,美轮美奂。这些图案是有一定的演变过程的,总体上来说,就是先有具体写实,后有抽象写意。图案图形是逐渐简化,逐渐象征化。这点还后代人类的绘画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h3> <h3>  这是元代的玻璃莲花托盏。</h3> <h3>  这类物件就是著名的面具彩陶。馆内收藏有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7000-3000多年彩陶发展体系。另外还有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葫芦形网纹彩陶壶、旋涡纹彩陶罐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文物珍宝。不一一介绍了。</h3> <h3>  东侧的是佛教艺术展馆。</h3> <h3>  这是佛塔。</h3> <h3>  西边是黄河古象和史前恐龙化石展馆。其中黄河古象化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还有目前发现的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古生物化石标本,闻名世界,影响巨大。</h3> <h3>  西边是史前古生物化石展馆,如恐龙化石。</h3> <h3>  这是根据恐龙化石现代模拟的恐龙模型。</h3> <h3>  这是根据古代蝴蝶化石现代模拟的蝴蝶模型。</h3> <h3>  甘肃省博物馆周边建筑,说明兰州变化是日新月异。</h3> <h3>  这是我们从博物馆出来后,到黄河边上走一走。</h3> <h3>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兰州是我国西部一座被贫穷掩盖的文化圣地。总之,喜欢古文化的人一定要去看看甘肃省博物馆,相信你一定会不虚此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