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但是,就像有一首歌唱的那样: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那,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呢?</p> <p class="ql-block">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是中国著名的国际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国学泰斗”。季老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非同寻常。一生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有人问季老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先生说:积自己七八十年努力的经验,得到了这样一个公式: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p> <p class="ql-block"> 季羡林认为,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对此我很认同。许多行当都需要有一点儿天资,比如学钢琴、小提琴……但凡乐器方面有点成就都离不开天资。比如唱歌,那也需要天资,不是努力了就一定可以成为歌唱家。再比如大学生选择专业,一定要考虑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资,就是老百姓说的:是不是那块料?如果不是那块料,再努力也难于取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 因此我赞同大学生发现选错了专业应当支持他转换专业。没有某方面的天资,再努力也难于成功。</p><p class="ql-block"> 那是不是有了天资就可以成功呢?季羡林先生说“我对现今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的人,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p><p class="ql-block"> 这意思说,天资再好,不努力也不行,千万不要以为天资好就一定能成功,你只是比别人有了一点优势而已。</p> <p class="ql-block">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所以,对于主持人专业,不是普通话好,长得好,不用努力就能成为有作为的主持人的。天资再好不努力也不行,这早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p> <p class="ql-block">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人生真正有效的机会并不多,能抓住两三个就很不错了。比如考上了大学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遇,但并不是每一个考上了大学的人都抓住了这次机遇。有些人大学上得很不成功,浑浑噩噩混了四年,把本来的机遇荒废了。常听人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并不是每一个有机会上了大学的人都等于抓住了机遇。</p> <p class="ql-block"> 季羡林先生说,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王国维</p> <p class="ql-block"> 季羡林先生还拿了王国维关于读书三境界的一段话来劝诫世人: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p> <p class="ql-block"> 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拿了这个比喻来比喻成功,也真的挺贴切。你天天期盼成功,成功迟迟不来;你一直在努力,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成功就在你身边。</p> <p class="ql-block">陈忠实</p> <p class="ql-block">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是一个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经过几十年努力,成为著名作家。朱军描述说:“一间破屋子,西北风呼啦呼啦把窗户纸吹出一个个破洞,一只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一只用草绳扎着腿的破桌子……”陈忠实就是这样写出《白鹿原》并从一个乡村青年成长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p> <p class="ql-block"> 陈忠实有一句激励自己的话可以拿来作我们的座右铭:“但问耕耘,不问收获”。季羡林先生说:“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记住先生的话,把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