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虎山二日游

成成(余文成)

<p class="ql-block">小雪时节天渐寒,</p><p class="ql-block">北风萧瑟百花残。</p><p class="ql-block">银装素裹呈新景,</p><p class="ql-block">龙虎山上白素妆。</p><p class="ql-block">2025.11.22,游5A江西龙虎山,看丹霞地貌,溯道教之源、揽泸溪之胜、观崖墓升“棺”表演,解千古之谜探崖墓之奇!乘竹筏漂流·泛舟泸溪河·领略沿岸山光水色,赏大型山水演出《寻梦龙虎山》。</p> <p class="ql-block">龙虎山位处中国大陆东南部、武夷山脉北段北西侧、信江中生代陆相盆地中段南缘。遗产地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和上饶市境内,总面积19690公顷,缓冲区面积59820公顷。记录了信江盆地白垩纪以来重要地质演化历史;突出的侵蚀残余型峰林、孤峰、残丘与河谷平原组合特征,形成老年早期疏散宽谷峰林型丹霞地貌的模式区域。区内保留了低海拔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重要的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悬崖洞窟中众多的古代悬棺群,中国道教祖庭的文化景观等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水画卷与天人和谐相处的典型范例。</p> <p class="ql-block">仙桃岩</p> <p class="ql-block">和尚背媳妇。</p> <p class="ql-block">  仙水岩崖墓群为古墓葬,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水岩崖墓群地处江西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仙水岩崖墓群是我国现存崖墓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区内16座山峰的崖壁上共发现207座崖墓,绝大部分崖墓为春秋战国时期干越人的墓葬,另有少量明代道士的墓葬。仙水岩崖墓群以年代久远、数量众多、位置险要、文物丰富著称,有着“天然考古博物馆”之誉,对于干越、百越族史的研究有着重要历史意义。崖墓中出土的纺织工具和古筝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音乐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悬棺</p> <p class="ql-block">龟山</p> <p class="ql-block">仙人桥</p> <p class="ql-block">九虎一龙壁</p><p class="ql-block">因断层切割形成了陡峭平整的巨型丹崖赤壁,崖壁面残留了许多顺层分布的岩槽和洞穴。水蚀作用形成了形态不一的沟纹,加上植被苔藓和地衣生长的不均匀性,使崖壁面勾画成了许多象形图案。你看到几头虎?</p> <p class="ql-block">猴子头</p> <p class="ql-block">老头岩</p> <p class="ql-block">莲花石</p> <p class="ql-block">崖墓探奇亭</p> <p class="ql-block">竖状洞穴—一仙女岩</p><p class="ql-block">丹霞山体中发育有垂直节理,在长期的下渗水流冲刷溶蚀作用下,有时形成高度远大于宽度的直立洞穴称为竖状洞穴。仙女岩为一丹霞竖状洞穴地貌,是下跌的水流沿一走向的垂直张裂隙冲刷溶蚀而成,由于下跌水流冲刷力下部较上部更强,就形成了上小下大竖状洞穴,又因其洞底发育成人字形悬沟,酷似女性阴部与臀部故名。其美学价值为国内外丹霞地貌景观中绝无仅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绝景”。</p><p class="ql-block"> 仙女岩—又称「大地之母」,它是传说中生命诞生之地。这座庞大的酷似女性阴部的岩壁,似一位心灵纯洁的裸体女子刚从泸溪河出浴尚未穿衣,端坐在岸边小憩一般,人们称这为「仙女献花」。仙女岩完全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一景观形象逼真,造型巨大,被中外游客称为「天下第一绝景」。</p> <p class="ql-block">好运桥</p> <p class="ql-block">放悬棺表演悬棺试吊表演</p><p class="ql-block">崖墓葬(悬棺葬)是古越赣人特有的一种丧葬形式,也是我国多种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别的一种丧葬形式。这些崖墓大多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数以百计。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p><p class="ql-block">红色砂砾岩层受地壳抬升、节理切割和风化剥蚀作用形成长条状石梁,其中部岩块受岩层面和两条垂直节理控制发生崩塌,因而造成中空。左侧山体似象身,局大雄伟;右侧残余石梁酷似大象鼻子,惟妙惟肖。整体造型好似一头饮泉大象,被誉为“天下第一神象”。</p> <p class="ql-block">  无蚊村,位于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该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p> <p class="ql-block">晚上观看大型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游览约70分钟)是由北京阳光媒体集团联手江西龙虎山旅游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耗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剧目。该剧主创集合阳光媒体集团主席、中国著名主持人杨澜,中国当代著名编导家,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14年南京青奥会总导演、东方歌舞团团长陈维亚、多媒体制作数虎图像等一线著名编导,剧情分为《序.入梦》、《生之逍遥》、《山水之逍遥》、《心之逍遥》、《尾声.出梦》五个篇章,三百名演员完美呈现山水舞台天穹帷幕,全球首创的行进式观演模式,山水实景演出的划时代革命,真正意义上的全实景演出,紧扣“神仙地,逍遥游”这一主题,着重展现“千古名岳,道都仙山”的仙境风光,突出表现"新、奇、特、情、趣、美" ,让本场实景演出的过程成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场心灵净化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龙虎山真武殿主要供奉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及龟蛇二将神像。</p><p class="ql-block">主要供奉神祇</p><p class="ql-block">真武大帝:全称“混元六天、传法教主、玄天上帝”,为道教重要神祇,掌管北方、镇守北极,以荡魔护道著称 。</p> <p class="ql-block">  东隐院种植有一棵樟树和一棵槠树,树龄约1800年,传为第四代天师张盛为其夫人朱氏手植。</p><p class="ql-block"> 樟树谐音“张”槠树谐音“朱”。两者合种,取“张朱合璧”,阴阳协调之意。每至金秋时节,槠树硕果累累,有子孙兴旺之意。</p><p class="ql-block">赞曰:</p><p class="ql-block">樟枝清容色味均,</p><p class="ql-block">槠叶碧玉岁岁春。</p><p class="ql-block">还居龙虎成夫妇,</p><p class="ql-block">子孙绵延演道音。</p> <p class="ql-block">伏魔之殿</p><p class="ql-block">传说张天师创建道教时,大战导教、将号称摩怪的异教首领擒住关押,此殿即是传说中张天师关押妖磨的地方。这里也是《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洪太尉误走一百单八个魔君的</p><p class="ql-block">镇妖井所在。</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上清古镇</p><p class="ql-block">上清古镇既是山水风光秀丽的人间天堂又是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的文化宝库这里是“神仙都所”是中国道教传播和发展的中心它演绎着中国道教1900多年的历史蕴藏着63代天师传承繁衍的秘密考古发现,上清镇在两晋时期渐有人聚居唐高宗武德八年(625)设雄石镇唐末镇遏史倪亚因剿匪有功被封为倪亚王雄石镇于是改名倪亚市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宋徽宗命江东漕臣将上清宫从龙虎山迁建于此地于是倪亚市又改名为上清市清乾隆三十年(1765),正式称名“上清镇”“上清”之名出自道教“上清”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四御”中的“灵宝天尊”所居住的禹余天的上清仙境古樟树</p><p class="ql-block">这棵已经历了1300多年风霜雨雪的古樟树屹立在古镇入口处迎来送往它是唐武德八年(625)设雄石镇时种下的见证着上清古镇的诞生、发展、繁荣和磨难静观着多少代芸芸众生的忙碌、更替却依然这样挺拔、葱郁、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古镇广场</p><p class="ql-block"> 是新兴建的古镇广场,广场主要由“道”字影壁仿古戏台、大花坛等组成整个广场气势恢宏体现了浓郁的古镇商业文化和道教宗教文化的气息</p><p class="ql-block">上清古街</p><p class="ql-block">走在上清古街上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商家店铺脚下是鹅卵石铺成的街面街面中间的长条青石上有着深深的、长长的车辙这是当年的商贩脚夫们推的独轮车年复一年地磨刻而成的!走在这样的古街上大家是不是觉得古镇风韵扑面而来?古街沿着泸溪河而建,全长约1500米东西走向,横贯全镇沿街两边的店铺,都是砖木结构一律坐北朝南,排列整齐但细看却又有错落,不在一条直线上当地人称这种建筑方式为“兜财屋”如果房子建在一条直线上就叫“流水屋”,财运就会随着流水流走当地人建房,总是要将房角凸出一些来希望永远留住自己的财运。</p> <p class="ql-block">道字走字底是个虎首字是条龙</p> <p class="ql-block">道教祖庭·天师府这是龙虎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必打卡点。这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府内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环境堪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元代大铜钟,亦名神钟、金钟。由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代天师张嗣德、玄教宗师吴全节,会同上清宫提点戴永坚提举知官龚德同等,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铸造于杭州凡用赤金九千斤,钟长(高)一丈,中围一丈八尺,钟唇厚三寸九分,重9999斤。钟上铸双龙盘顶图案,龙身为铜钟螭钮。钟面有太阳(赤乌)、太阴(玉免)、八卦、玉皇诰等风调雨道教图案文字。四方铸有“皇图巩固、大道兴行顺、国泰民安”等篆书。下方《钟铭》由临川进士朱夏所撰,大上清宫道士、元代著名书画家方从义所书。江西省人民政府1959年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七星古樟万法宗坛三清殿神仙都会·大上清宫大上清宫是龙虎山道教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是历代张天师从事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等重大法事活动的地方,素有“道教总会”、“神仙都所”、“百神授职之所”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仁靖真人碑位于鹰潭市上清镇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内宫保第东侧约30米处,青石雕刻,碑高2.30米,宽1.60米,厚0.39米。碑底座高0.95米,长2.5米(龟长),宽1.60米,碑额有双龙戏珠纹样,座底为龟形刻样,形象生动,雕工细腻,堪称一绝。整个石刻碑文阴阳两面共1639字,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奉诏撰书,由张留孙弟子玄教嗣师吴全节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诏而立,迄今690余年。</p> <p class="ql-block">东、两棵罗汉松,东雄西雌,雌树秋季结籽,相转为南宗时所植,树龄近仟年,为江南之寇,人称“千年不老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