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记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梁 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博物馆”一词,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女神。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所有的人文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的某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靠战争掠夺的各种战利品的宝库,被视为人类早期博物馆的雏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前3世纪,年仅32岁的马其顿王亚力山大去世,其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王朝,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靠继续征战掠夺来的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成为只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罗马帝国的铁蹄踏进希腊开始,掠夺的战利品转入宫廷、寺院及王公贵族的家园里,珍物变成贵族私产。中古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寺院成为保存艺术珍品和文物的场所。十六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时,私人搜集珍物兴起,古代的“博物馆”呈现出多种形式。到了十七世纪时,私人收藏家开始公开其珍藏文物供一般民众参观,私人博物馆以及公共性博物馆相继成立。直到1753年,大英博物馆的建立,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各个帝国的博物馆里挤满了连骗带抢来的艺术珍品以及昂贵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掠夺源于人性的贪婪和人之初的“恶”。人类从“该隐杀弟”开始,就将本能的占有和杀戮,不断的“发扬光大”。古老的各个帝国之间的征战从未停止过。到15世纪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批专业“强盗”。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航海发达的国家,以惊人冒险精神,以发现新大陆的名义、在那个貌似“文明”的东西掩盖下、以极其野蛮的方式强行掠夺。(比如,那些著名的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库克船长们)。加上各各帝国无休止的征战,对艺术品的掠夺升级为浩劫版。但也有各别比较讲究的君主(比如法国的路易十四)掏空国库购买了大批包括伦勃朗在内欧洲各种流派的绘画,这属于体面的购买。但到了1798年,拿破仑搬进卢浮宫时,他把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运到了巴黎。亨利四世用13年功夫建造的长达300米巨大的长廊里布满了拿破仑掠夺来的艺术品。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党魁们更是疯狂到极致,成批成批的文物、艺术珍品遭到毁灭性的掠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想起2020年在敦煌、在1650《文明的回响》展厅里,当看到大量真迹均为从被英国、法国博物馆收藏而复制过来的展品时,不得不想起那个120年前的王圆篆(一个不识字的王道士),敦煌石窟的罪人,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是花钱来买。但因他王道士使几万件宝物被掠夺殆尽,因他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惨遭破坏却是不争的事实。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因他(王道士)让世界更早的了解了中国的敦煌,使敦煌艺术在世界发扬光大。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好的评语,但因他(王道士)弄丢了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宝贝,还是不争的事实、是地地道道的“败家”。但话说回来,当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时,多次上书朝廷,请求保护,石沉大海、没人理睬。朝廷哪里有空管这等事,人家大清,几百年间,什么也没干。只做一件事,换皇帝。阴谋、政变、杀戮。和百姓有关的事,一定是民不聊生与血雨腥风;和百姓无关的事,要属紫禁城里的太平盛世、大故宫内的歌舞升平。这样看,还怪不到人家王道士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今,世界上47个国家中的218个博物馆中有164万件中国文物仍流落“异乡”,“回家”无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当走进世界各大博物馆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眼前的一切会不会是被“偷”、被“骗”、被“抢”来的。甚至会产生怀疑,看到的是真迹、还是赝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段时间,惊闻卢浮宫多件馆藏文物被盗。有网友发声,反正都是“抢”来的,再被“抢”走,“抢”来“抢”去呗。真真是悲剧重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纵观人类“博物馆”之历史,清晰可见。贪婪的人类,在丛林法则的“游戏”里、在强者的掠夺成性中,一座座“博物馆”在刀光剑影中建立,一件件“珍物”都浸满了淋漓的鲜血。全人类最美的艺术品以及价值连城的文物时时刻刻处在或被偷来抢去、或被骗走占有、或被毁灭殆尽的水深火热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那尊全世界最美的 《断臂维纳斯》大理石雕塑,1820年2月希腊农民伊奥尔科斯在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挖掘出女神雕塑,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要以高价收买,但农民却把神像卖给了希腊商人并装船运走。法国领事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消息也派舰艇赶来凑热闹,混战中雕塑的双臂被砸断,维纳斯成了断臂女神。引来的几路"英雄"救美,却把美给弄残缺了。 时至今日,维纳斯也没有找到自己的那两只美丽的臂膀;如今,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里,维纳斯恬静地向世人展示着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残缺美。由于维纳斯们的进驻,博物馆俨然成为了艺术圣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二百多年美第奇家族和他的反对者之间多次争斗与战争杀戮中,米开朗基罗用四年创作的《大卫》,瞬间被反对者砸坏了胳膊,在美第奇家族再次复兴重返佛罗伦萨得以重新修复,昔日文明没有断层而重新得到关怀。如今,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无比伟岸的站在艺术舞台的中央,向世人展示着力与美的完美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博物馆从皇室私藏到公共教育机构的演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博物馆已变了模样,靠疯狂掠夺的时代已成为了历史,文明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常态,被有观点称博物馆是一座巨大的坟墓场里的团团妖雾已然散去,现代博物馆的增容与扩建,已没有了兵荒马乱与刀光剑影,以文明姿态出现的人类合作精神逐渐发扬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20世纪60年代,埃及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丹铎神庙”,在修建阿斯旺水坝时,无力保护大量珍贵文物,于是决定将这些文物赠予美国。美国得到这些文物后,如获至宝,立即将它们整体搬迁至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历经十年,使得这些文物得以完好保存并供世人欣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如,1978-1980年,美国阿斯特基金会投资130万美元,把中国苏州园林“明轩”完整地建造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古典庭院里。被誉为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永恒展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看看下面这组数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9月28日,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尔莱因表示,将向相关国家归还更多来自非法渠道的馆藏艺术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5月28日,据美联社报道,美国28日向意大利归还约600件文物,其中包括古代青铜雕像、金币、镶嵌画和手稿,价值6000万欧元。其他一些被归还的文物来自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一些知名的纽约慈善家,这些慈善家向博物馆捐赠的文物后来被证明是赃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7月3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MET)正式向柬埔寨政府归还了14件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举措,标志着博物馆已步入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轨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代博物馆的模样,长得越来越像艺术圣殿了,她不惧喧闹、不怕拥挤,伫立于大都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与有活力的城市同呼吸、共发展。巨大的艺术洪流密不透风地融入进喧闹的城市生活之中,就像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MIT)等学府,没有校门和围墙,她就散落在都市里的每个角落,与市民亲密无间,覆盖和笼罩整座城市,学术和艺术无处不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印象中,有些国度及省份的博物馆和大学学府,大都会远离都市中心,在市郊找几块安静的地方,盖个大大的楼,安顿那些无价之宝。再给学府重新安装上钢铁校门和坚硬围墙,戒备森严的保安设置令人生畏。博物馆里没有了熙熙攘攘、没有了人头攒动,只有安静加安静,仿佛你也变成了出土文物;被结结实实围起来的大学也远离了市井、远离了烟火气。学术和艺术空气在城市的上空很稀薄。这是把她们弄走、躲得远远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地处闹市的博物馆,到访者会络绎不绝,人们会像逛公园般不停歇去看遍馆藏。历史、人文、艺术等巨大的信息量会不停歇袭来,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芒会照耀四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世界上众多博物馆馆藏的许多艺术珍品背后都有一个个血淋淋的故事、都有不断被折腾的历史,为了国家的荣耀,国家的脸面,艺术和美被迫生活在不光彩的掠夺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类最多的故事一定深藏在那一座座古老、雄伟、神秘的博物馆里…</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1、部分文字.资料、图片取自互联网;2、本篇图片为笔者在欧洲部分国家博物馆美术馆馆藏及城市街头拍摄的部分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5日拍摄于德国哥廷根市政中心广场“鹅女孩”塑像(根据格林童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5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5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镇馆之宝)《自由女神》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天才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这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天才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美第奇家族的支持下用了将近二十年,为圣母百花大教堂建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比罗马万神殿还高得多的大圆拱顶。天才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的绝世之作,成为全城建筑的最宏大的交响乐,让整个城市的佛罗伦萨人为之沸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帕修斯杀死了女妖美杜莎》又译作帕尔修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宙斯的儿子。他建立了很多功业,包括杀死了女妖美杜莎等,他是雅典城的创立者。作者卡诺瓦(意大利).(1757-1822)梵蒂冈博物馆馆藏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瑞雷斯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瑞雷斯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16年7月15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5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5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掷铁饼者(Discobolos),米伦(Myron)公元前450年。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7月15日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美术馆馆藏)。朱利亚诺·德·美第奇,在其父去世后,他和兄长洛伦佐·德·美第奇一起统治佛罗伦萨。在1478年的复活节谋杀中,朱利亚诺身中19刀当场死亡。他的私生子朱利奥由其兄长收养长大,后来成为教皇克雷芒七世。(美术学院学生画素描石膏像: 美第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7月15日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科斯梅丁圣母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斯梅丁圣母堂是一个很小的教堂,正门外长廊尽头墙壁上,一块大石头雕刻成河神的脸,被称为"真理之口"。据说说谎的人把手放进河神的嘴里,手就会被河神咬断。其实这只是一块1632年在教堂外墙边被发现的古罗马时代的井盖。古罗马人真了不起,居然连一块井盖都是件艺术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真理之口"最原始的"测谎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国电影《罗马假日》外景拍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电影《罗马假日》的诱惑下,派克和赫本带动了数不清的说谎和不说谎的人,常年累月每天都排着队貌似虔诚地把手都伸进了河神的嘴里,又依次地把手都取出来了,完整无缺。于是,不说谎的人心胸坦荡,说谎的人照说不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国电影《罗马假日》剧照。电影《罗马假日》于1953年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完成。该片由威廉·惠勒执导,奥黛丽·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主演,同年8月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9月在美国正式公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号(图左):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瑞雷斯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瑞雷斯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2日拍摄于意大利“国中国”的梵蒂冈博物馆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雕塑:《拉奥孔与儿子们》(1)、梵蒂冈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购买的一座大理石雕像。这座名为拉奥孔与儿子们的雕像于1506年1月14日在圣母玛利亚主教堂附近的一个葡萄园里发掘出来。教皇从葡萄园主那里买下了雕像。一个月后,教皇在梵蒂冈向公众进行了展示。随后许多其它的雕塑也运入梵蒂冈,形成被称为“雕像庭院”的核心。经过许多开明的教宗和收购艺术和收藏品,便形成梵蒂冈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2日拍摄于意大利“国中国”的梵蒂冈博物馆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雕塑:《拉奥孔与儿子们》(2)、拉奥孔是特洛伊祭司,他看破了希腊人使用的“木马计”,雅典娜派来两条巨蟒,抢在拉奥孔警告特洛伊人之前,缠死拉奥孔和两个儿子。雕塑刻画的运动、痛苦和恐惧,极端的情绪呼之欲出。文艺复兴时期,当人们从尼禄金屋的遗迹发掘出这尊雕塑的时候,被惊呆了,那时候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艺术品,它对当时的米开朗琪罗有振聋发聩般的启发和影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2日拍摄于意大利“国中国”的梵蒂冈博物馆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雕塑:《拉奥孔与儿子们》(3)、雕塑背后的故事:雕塑出土的时候,拉奥孔右臂缺失,艺术家们为右臂是伸直还是弯曲激烈争论,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伸直,而31岁的米开朗基罗认定为弯曲,结果教皇以前者状态命人修复了雕像。直到450年后挖掘出的部位证明了米开朗基罗的正确。原教皇安排修补的部分被新出土部分所取代。(学生时代学美术画过拉奥孔石膏头像素描,拉奥孔奇怪的面部表情至今还有些许记忆,但当时不知拉奥孔为何许人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瑞雷斯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 (局部)。</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 (局部)。</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 (局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瑞雷斯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左: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图右:笔者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0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8月2日拍摄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2日拍摄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斜塔广场”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2日拍摄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斜塔“奇迹广场”上的比萨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拍摄于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世界各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艺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拍摄于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世界各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艺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拍摄于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世界各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艺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拍摄于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世界各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的艺术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中心花园.“小金人”小约翰·斯特劳斯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歌剧院。</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中心花园.斯特劳斯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中心花园.斯特鲁斯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7日拍摄于法国巴黎凡尔赛宫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纳沃纳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特莱维喷泉“许愿池”。</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16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特莱维喷泉“许愿池”。</p> <p class="ql-block">笔者2016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万神殿。</p> <p class="ql-block">笔者2016年7月14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威尼斯”广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中心花园“音乐家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雅典卫城“伊瑞克提翁神庙”)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雅典卫城“伊瑞克提翁神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女像柱闻名天下的伊瑞克提翁神庙。神庙的名称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厄里克托尼俄斯。传说有一天雅典娜找赫淮斯托斯打造兵器,没想到这位长相奇丑的锻造之神竟想非礼女战神。女神当然不从,在双方追打过程中赫淮斯托斯的精液射到了雅典娜的腿上,女神急忙用羊毛擦掉扔到地上。谁知这情种竟在大地之神盖娅的孕育下诞生了,雅典娜无奈接受了这个孩子,取名厄里克托尼俄斯(由羊毛和大地这两个希腊单词演绎而来),但不想让这丢人的事宣扬出去,于是把他装进一个盒子里交给刻克洛普斯(雅典创建者和首任国王)的三个女儿保管并警告她们千万不要打开。就在雅典娜前往帕勒涅半岛搬运一座岩石山准备用于雅典建设时,两个女儿难掩好奇心偷偷打开了盒子。一只乌鸦碰巧看到这一切,急忙飞到雅典娜身边告密,愤怒的雅典娜一气之下将岩石山扔在半路(就是现在的狼山),赶回来惩罚了两个女孩,令她们发疯后自己坠崖而亡。厄里克托尼俄斯长大后成为新的雅典国王,为感谢雅典娜养育之恩创立了泛雅典娜节。因为他有点跛足,所以喜欢驾车,并将此技艺传授给雅典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为防止风化,卫城博物馆室内馆藏的是当年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外景的“伊瑞克提翁神庙”为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伊瑞克提翁神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伊瑞克提翁神庙”结构复杂的爱奥尼式神庙建于公元前421年至公元前406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注: 为防止风化,卫城博物馆室内馆藏的是当年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外景的“伊瑞克提翁神庙”为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希腊雕刻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柏拉图: (公元前427一前347年)苏格拉底的学生,创办西方最早高等教育机构“柏拉图学院”;其对话录兼具哲学深度与文学性,如《斐多篇》《会饮篇》。柏拉图创立“理念论”认为真实世界是理念的投影;在《理想国》中提出哲人王统治的乌托邦社会模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左):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智慧巨人。(公元前384-前322年)柏拉图的学生,曾任亚历山大大帝导师;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等多个领域。他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涵盖了道德、美学、逻辑、科学、政治和玄学等多个方面。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右):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 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出身平民,拒绝著书立说,思想通过弟子(如柏拉图)传播;因“腐蚀青年”罪名被雅典民主政权判处死刑,成为追求真理的象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国中国梵蒂冈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23日拍摄于瑞士·因特拉肯-施皮茨古堡.小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23日拍摄于瑞士·因特拉肯-施皮茨古堡.小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16年7月23日拍摄于瑞士·因特拉肯-施皮茨古堡.小教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23日拍摄于瑞士·因特拉肯-施皮茨古堡.小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23日拍摄于瑞士·因特拉肯-施皮茨古堡.小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7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瑞雷斯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佛罗伦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30日拍摄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洪堡雕像)。洪堡大学的前身柏林大学成立于1810年10月,由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洪堡大学历史上曾产生57位诺贝尔奖获奖者。爱因斯坦、普朗克、黑格尔、马克斯·冯·劳厄、玻恩、亥姆霍兹、赫兹、哈伯、薛定谔、韦伯、格林、叔本华、谢林、海涅、魏格纳等一大批学界大师都曾在该校学习任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11日拍摄于意大利罗马纳沃纳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31日拍摄于德国柏林宪兵广场德国著名诗人席勒雕像。又称“御林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31日拍摄于德国柏林歌德广场歌德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31日拍摄于德国柏林歌德广场歌德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31日拍摄于德国柏林歌德广场歌德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31日拍摄于德国柏林歌德广场歌德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30日拍摄于德国柏林洪堡大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5日拍摄于德国哥廷根市哥廷根大学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2日拍摄于英国伦敦白金汉宫,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白金汉宫前的核心雕像是维多利亚女王汉白玉坐像,该雕像位于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中央,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1837-1901年在位)的象征。纪念碑中心是一尊高2.3米、由意大利雕刻家托马斯·布罗克设计的维多利亚女王汉白玉坐像,女王头戴王冠、手持权杖,面容威严,象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纪念碑于1911年落成,旨在纪念女王即位50周年及对英国社会改革的推动作用,成为伦敦地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7月22日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基座的四面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2日拍摄于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英国国家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巴黎凯旋门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巴黎凯旋门雕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巴黎凯旋门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9日拍摄于法国卢森堡公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9日拍摄于法国卢森堡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巴黎街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8日拍摄于法国巴黎“但丁”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早年接受古典文化熏陶,精通拉丁语、哲学和音乐。但丁不仅是文学巨匠,还积极参与政治,1300年当选佛罗伦萨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委员之一,后因党派斗争于1302年被流放,终身未能返回故乡,最终客死于拉文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丁的代表作《神曲》是欧洲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由《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构成,通过虚构的冥界之旅,批判教会腐败,歌颂人性与理性,被誉为“百科全书式诗性哲学”。其他重要作品包括爱情诗集《新生》、政治论著《帝制论》等,他主张政教分离,推动意大利民族语言发展,成为人文主义思想的先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9日拍摄于法国卢森堡公园(公园内有一百多座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9日拍摄于法国卢森堡公园(公园内有一百多座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9日拍摄于法国卢森堡公园(公园内有一百多座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9日拍摄于法国卢森堡公园内,法国赠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模型,(公园内有一百多座塑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1日拍摄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贝伦区特茹河畔的“发现者”纪念碑)。发现者纪念碑,在贝伦塔旁边,是为纪念葡萄牙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的地标性建筑,位于里斯本贝伦区特茹河畔,形如帆船,象征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辉煌历史。纪念碑前的广场铺设巨型航海罗盘图案,中央为标注葡萄牙航海路线的世界地图。</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21日拍摄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贝伦区特茹河畔的“发现者”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1日拍摄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贝伦区特茹河畔的“发现者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1日拍摄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黑马广场“奥古斯塔凯旋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1日拍摄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黑马广场“奥古斯塔凯旋门”)。约瑟一世(1714-1777年)在位期间(1750-1777年),实际权力由首相庞巴尔侯爵掌握。地震后,庞巴尔侯爵为巩固政权,在广场中央树立国王雕像,强化君主制权威。该雕像曾因地震损毁,后于1825年重建,现仍作为葡萄牙历史象征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拍摄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黑马广场奥古斯塔凯旋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拍摄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黑马广场奥古斯塔凯旋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拍摄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黑马广场奥古斯塔凯旋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21日拍摄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6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哥伦布广场哥伦布纪念碑哥伦布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6日拍摄于西班牙被教堂包围的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设计的“米拉之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古时的“行刑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设计的“米拉之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市政厅“马约尔”广场。马约尔广场(西班牙语:Plaza Mayor),又称主广场,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由菲里普三世于1619年主持修建为四方形广场。广场由四层建筑围合,横纵长宽分别为128米和94米,中央矗立着菲里普三世骑马雕像,现存建筑风貌定型于1953年修复工程。该广场历经三次火灾损毁与重建,历史上曾举办皇家仪式、斗牛活动及宗教审判火刑,现为全天开放旅游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堂”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正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背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背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背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的“圣家族大教堂”背面雕塑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7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9日拍摄于法国卢森堡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16年7月22日拍摄于瑞士日内瓦联合国卫生总部街头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16年7月28日拍摄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太阳门广场,马德里市徽:熊抱树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德里市徽:熊抱树莓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马德里的太阳门广场,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塑——熊抱树莓。雕塑中,一只熊直立着,前爪紧紧抱住树干,仰头望着树上的果实。这个雕塑也是马德里七星皇冠市徽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熊抱树莓”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马德里(Madrid)这个词在西班牙语中近似于“妈妈快跑”(Madre id)。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孩子如何勇敢地救母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马德里被茂密的森林包围,野熊、野猪等凶猛动物时常出没。一天,一个住在森林边的小男孩放学后很久没回家,焦急的母亲出门去寻找。她听到远处传来儿子的叫喊声:“妈妈快跑!妈妈快跑!”原来,小男孩在放学路上遇到了野熊,他尽力高声叫喊着,希望妈妈能够赶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它深深打动了人们,尤其是小男孩的无畏和爱母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5日拍摄于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博物馆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阿尔穆德纳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阿尔穆德纳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阿尔穆德纳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街区。</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6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古代行刑广场塑像群。</p> <p class="ql-block">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古代行刑广场塑像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9日拍摄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化身女修道院西班牙剧作家维加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文坛三大怪杰(西班牙剧作家) 洛佩•德•维加(1562-1635)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创作了超过1800部剧本,现存400余部,题材涵盖社会各阶层生活,被誉为“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他出身于马德里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为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军成员,后因生活压力选择宗教职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纪念碑”.文学巨匠的永恒雕像)/ 塞万提斯雕像,是为了纪念西班牙伟大的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而建立的纪念碑,落成于1916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纪念碑”.文学巨匠的永恒雕像)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开创了西方近代小说的先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纪念碑”.文学巨匠的永恒雕像)。堂吉诃德雕像,由花岗岩基柱和白色大理石雕像组成,塞万提斯戴着项套坐在太师椅子上,右手握着《堂吉诃德》,左手则用披风巧妙地掩盖了他在1571年勒班托海战中失去的左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塞万提斯出生于西班牙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镇,早年随父亲颠沛流离,仅完成中学教育。1569年赴意大利参军,1571年在勒班陀海战中负伤失去左手,获“勒班陀残臂人”称号。1575年回国途中被海盗俘虏,囚禁五年后赎回。回国后生活窘迫,担任过军需官、税吏等职,多次因账目问题入狱,晚年靠写作维生,1616年病逝于马德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1547年9月29日—1616年4月23日),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埃纳雷斯堡,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堂吉诃德》达到了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标志着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塞万提斯对于世界文学的影响巨大,甚至连西班牙语都因此被称为“塞万提斯的语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堂吉诃德》:创作于1605年(上卷)和1615年(下卷),通过讽刺骑士小说展现现实主义风格,被马克思、歌德等誉为“人类心灵最伟大的表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笔者2025年7月18日拍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广场“塞万提斯塑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