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p><p class="ql-block"> 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相传为李白所作。西风中,残阳下,历经岁月剥蚀的巍巍汉陵,在苍茫天地间,孤独地诉说着一个王朝曾经的繁华旧梦。</p><p class="ql-block"> 由南越王博物院,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主办,通过127套210件出土文物,重新解读海昏侯刘贺荣耀与悲剧交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贺“,指李贺,“岁”指人生岁月。</p><p class="ql-block"> 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6岁继承自父亲成为昌邑王,18岁时被权臣霍光拥立为皇帝,仅27天后被罢黜。29岁受封海昏侯,33岁郁郁而终。刘贺一生历经王,帝,侯三种身份的转换,被裹挟在朝堂政治中,既极尽繁华,又风雨飘摇。</p><p class="ql-block"> 2011年,江西南昌,一座沉寂了两千多年的西汉古墓被发现,开始了抢救性发掘,随后,古墓出土了大量黄金等稀有珍贵文物而震惊世人。让人惊叹不已的,经考古确认,墓主是汉武帝刘彻之孙,第一代海昏侯刘贺。</p> <p class="ql-block"> 与汉武帝的名气相比,这个孙子明显逊色多了。刘贺的父亲是汉武帝第五个儿子刘髆,母亲李夫人。刘贺一生只有三十三年,却经历了王.帝.侯不同身份的复杂转变。跌宕起伏,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 戏剧化的人生,留下太多未解之谜,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海昏侯刘贺墓被意外发现,揭开了古代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破解了不少让人困惑的历史谜团,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猜想。</p> <p class="ql-block"> 少年刘贺生活在富足的昌邑国,自由地挥霍着时光,财富与荣耀。虽年幼失怙,但在昌邑群臣的扶持下,在礼乐儒学的浸润下形成了最初的人生观。他学着记忆中的父亲,修建自己百年后的陵寝,以为能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然而,在风起云涌的西汉宫廷政治中,生而为王的刘贺注定一生难以平凡。</p> <p class="ql-block">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歌中唱的这位“倾国倾城”的美人即汉武帝的李夫人,刘贺的亲奶奶。汉武帝一生雄韬伟略,但到了晚年渐好大喜功,昏聩迷信,挥霍无度,性变多疑,甚至引发“巫蛊之祸”,导致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自杀,皇孙刘询流落民间。</p> <p class="ql-block"> 这次展览展出多件刘贺墓中出土的鳞趾金,褭蹏金以及钟类繁多的兵器,礼器,生活用器,反映刘贺富足的少年生活和大汉王朝的鼎盛。</p><p class="ql-block"> “鳞趾金”,刘贺墓出土共25枚,含金量约为98.9%,鳞趾金顶部镶嵌琉璃或玉石。口沿外侧饰黄金掐丝纹带,底部铸有“上,中,下”。鳞趾金始造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是汉武帝为神化“天马”“白鳞”“黄金”三件祥瑞事件而铸造的黄金纪念币。是对白鳞趾瓣形状的模仿,用于对诸侯王的赏赐。目前仅见于刘贺墓,刘贺儿子刘充国墓及河北定州八角廊40号汉墓。</p> <p class="ql-block"> “褭蹏金”刘贺墓出土大号褭蹏金17枚,含金量99%,重量不一,多为240_250克。小号褭蹏金31枚,含金量约98.6%,重量不一,多为28_38克。形似马蹄,为模仿天马足蹄形状。其中“褭”为汉代良马的专用名。“蹏”是“蹄”的异体字。大号的褭蹏金顶部镶嵌琉璃或玉石。底部铸有“上,中,下”字。这褭蹏金是为纪念祥瑞事件而铸造的黄金纪念币,用于对诸侯王的赏赐。目前仅见于刘贺墓,刘贺儿子刘充国墓以及河北定州八角廊40号汉墓。</p> <p class="ql-block"> 刘贺墓中出土《论语》竹简500余枚,显示刘贺可能是一位受过系统儒家文化教育,兴趣高雅,遵守礼法的宗室贵冑。</p> <p class="ql-block"> “孔子像漆衣镜”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由铜,漆板构成面板的衣镜,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孔子形象。根据伴随出土的《衣镜赋》漆板文字记载及衣镜背板上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和传记,被定名“孔子衣镜”。体现了汉代“崇儒”的文化风尚,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文化转折的印证。</p> <p class="ql-block"> 汉武帝驾崩后,八岁的少子刘弗陵以生母钩戈夫人被赐死的代价登上帝位。权臣霍光把持朝政。十四年后,年仅二十二岁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无后。</p> <p class="ql-block"> 无风不起波澜的一天,刘贺的命运悄然改写了。公元前74年,昭帝崩逝,一册玺书传召昌邑王入京,18岁的刘贺纵银鞍照白马笨赴长安,登基为新帝。</p> <p class="ql-block"> 仅27天,霍光以“行昏乱,危社稷”的罪名将刘贺废归昌邑国,之后从民间迎立刘询登帝位,为汉宣帝。而刘贺在昌邑王府幽居十年后,29岁的刘贺南下为海昏侯,4年后于封地病逝。这是一场清醒梦,荒诞而真实。刘贺挣扎又沉浮。但似乎都在做“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无用功。</p> <p class="ql-block"> 关于刘贺速立速废的原因,后世史学界多有纷议,但大致结论还是归因于政治经验浅薄的刘贺急于扳倒势力深厚的霍光而痛遭反击致一蹶不振。</p> <p class="ql-block"> 从昌邑王到登基为帝到被废,刘贺走完这段跌宕起伏惊险刺激的历程仅用了短短的二十七天。之后他回到昌邑国度过了十年幽囚生活。元康三年(63年)得封“海昏侯”迁居封地豫章郡(今江西)海昏县。</p> <p class="ql-block"> 刘贺墓出土除了金子多,出土的钱也多。共出土五铢钱10余吨,约300万枚,成串放,高达1.8米,可谓堆积如山。五铢钱是刘贺准备的献费,献费是王国,侯国,郡国给皇帝的货币奉献,具有臣向君主贡献的性质。按规定,刘贺墓中这批随葬五铢钱大概相当于三年应缴的献费。</p> <p class="ql-block"> 刘贺去世后,海昏国被废除,原侯府中贮藏的黄金随葬于刘贺墓中,造就了墓中大量黄金的罕见情况。据统计,共出土黄金478件,合计115公斤。是迄今中国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p> <p class="ql-block"> “雁鱼青铜缸灯”,灯形呈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衔鱼管,雁体,灯盘,灯罩组合而成。鱼身及雁颈雁体中空相通。使用时灯火点燃,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入雁体內,被其中贮存的清水吸收溶解,达到环保无污染的效果。两片弧形灯罩可左右转动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p> <p class="ql-block"> 雁自古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俱全的灵物,其嘴中鱼,有多子多福,夫妻恩爱,金玉满堂等吉祥寓意。此灯融科技审美于一体,兼实用和艺术双重功能。</p> <p class="ql-block"> 对比生长在皇室深宫里的刘贺,与在民间江湖上成长的刘询显得更懂生存之道。从前朝政治到后宫生活,他对霍光以极大的顺从忍耐。霍光死,刘询风光大葬,肯定功劳,以此彰显自己合法继承大统的正当性。之后,刘询稳定心神,谋篇布局,一举铲平霍氏家族,亲握政权,开启了一段“孝宣中兴”。</p> <p class="ql-block"> 历史是生动的,是丰富的,是复杂的,又是变幻莫测的。展览完整呈现刘贺这个历史人物极尽繁华又跌宕起伏的人生岁月。</p><p class="ql-block">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切已成历史,历史又渐为迷雾所笼罩。刘贺的脚步已经走远,是非成败由后人评说。</p> <p class="ql-block"> 刘贺出生时,汉武帝已经垂垂老矣,汉武帝七十岁驾崩时,刘贺不过6岁,也许汉武帝见过幼小的刘贺。但刘贺成年后,恐怕很难想起这位威震四海的皇爷模样。只有昌邑王宫的黄金珠宝能时刻提醒刘贺,能活得如此富足,到底靠谁。</p><p class="ql-block"> 那些引人注目的黄金,五铢钱等陪伴了刘贺一生,最后又埋进了他的墓穴。多年后,人们乍一见到海昏侯墓那些百公斤黄金总不免惊讶!</p><p class="ql-block"> 你看见的是钱,它代表的可能是命!</p><p class="ql-block"> (2025.11.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