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乐”台湾8日环岛游(六)

水下广角镜

<b>2012年3月24日</b><div>早上起来,先仔细观察一下汽车旅馆的内内外外,然后到餐厅用早餐。</div> 我们住的508号房间,挺宽敞,特大号单人床,但电视还是CRT的,比较落后。 楼下出口就是车库,很宽敞,估计能放下2辆小卧车,还有洗车的水龙头,水桶等设施。 旅路旅馆有好几排这样的房子,这一排是501-509,一共8套房子,中间缺少504这个号码。 我们后面一排是106-113,也是8套。据说这种设计是为了方便一些公众人物带“小秘”出来度周末。汽车直接开入车库,下车就进房间,具有很好的私密性,不宜被人拍到。 旅路汽车旅馆正门,门口还有自行车。 门外i马路边早上都是附近果农和菜农摆的地摊,蔬菜和水果都很新鲜。他们一家一户开着小卡车拉着蔬菜和水果在这里卖。 这是一家卖凤梨的摊位。 摆在地上的凤梨看相都非常好。 还摆着2包削好的凤梨块。 我们团的一位大姐观察了这个老农半天,最后指着一个又大又黄非常好看的凤梨让老农给她削。这个老农装作听不见,只管拣小的削。 没办法,最后我们这位大姐也只好认了,掏钱付款。看付了款,老农就开始说话了,他边削凤梨边说他们种的凤梨是新的改良品种,跟大陆的菠萝不一样,削出来是平的,大陆的菠萝削出来有一条一条的沟。 买好菠萝,我们这位大姐突然惊叫:“你怎么光着脚?”。这位老农很幽默,说:“这是真皮鞋啊,商店里买不到”。 路边还有一辆卖椰子的小卡车。 主人把椰子一个一个砍开,把椰子水倒在一把铝壶里。我花50台币买了一大塑料瓶椰子水,大概相当于3个椰子的水。 吃完早餐我们回房间取行李。汽车旅馆的道路都有箭头指示,单行道,这个门进,另一个门出,不能逆向行驶。 我们住的508房间,从车库大门进入。 台湾饭店房间里都免费供应2瓶矿泉水和面巾纸,李导说都尽量带走,路上用。台湾的矿泉水很贵,要20台币/瓶。 二舅子车轮饼,估计是当地知名小吃。 老规矩,08:00H准时出发,今天的第一个景点是太鲁阁,先要穿过花莲市区。 花莲市中山路和民国路交叉口。 位于中山路上的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中油中山路加油站,在这里我第一次看清楚了台湾的油价:92号31.8台币,95号32.5台币,98号34.0台币,超柴30.0台币。 在中央路四段和裕民路交口处一家Family Mart前面看到么一伙人。他们的穿戴和摩托车与众不同,车牌都是红色。 这些人好像都是中年人,摩托车也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看起来很豪华,很值钱,绝非普通台湾人可比。 难道他们就是传说中的“飞车党”? 蛇形铁丝网里面就是著名的花莲空军基地。 乡公所这个名词在大陆已经消失半个世纪了,而在台湾还在继续沿用,就相当于我们的镇政府。 新城乡民代表会,估计就相当于我们的人代会吧。 太鲁阁就离昨天我们下火车的新城火车站不远,如图所示,从花莲市过去乘大巴车走了45分钟。 08:46H我们进入太鲁阁公园,李导去办理团队票,我们停车休息。下车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纪念雕塑,铭牌上写着“中横故事:<br><br>随政府迁台之后,退役军官成为中横筑路人,秉持爱国精神,以凿斧于民国四十五年至四十九年间完成举世之作,从无到有,从海平面至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区,逶迤一百九十八公里,无数穿越峻岭的隧道、各式桥身皆说明开路艰辛,今日游人视野随路流转峡谷、高山和流水之风貌于焉展开中横公路的角色亦随着历史推演向着与自然融合的方向前进”。<br><br>读了这段文字什么感觉?我个人感觉台湾行文的通顺度还值得推敲。在台湾可以看到很多文字表述文言不文言,白话不白话,让人读着别扭。 对面山体上开凿的开放式隧道就是老的中横公路,回程走那边。 这个雕塑很抽象,想像不出是什么。 太鲁阁公园入口处。 河对岸是中横公路的老路段,回来走那边。 这座宁安桥有个传说。据说在筑路的人群中有一个人每次发生地震,乱石横飞的时候都凭直觉往桥对面一个小石洞里跑,从而安然无恙。后来他的日本裔母亲告诉他说这里有个什么神在保佑他们。 于是他们就在避难的地方修了个小庙以感谢这个神的救命之恩。 下面河滩里看起来不起眼的乱石起码都是大理石。还有玫瑰石,七彩玉,台湾玉,金砂等多种珍贵石料。 两边峭壁都是大理石。据说这种大理石山体宽十余公里,绵延上百公里。中横公路(中部东西横贯公路)的大部分路段都是在这种大理石山体中开凿出来的。 立雾溪上还建有一座小水电站。 水电站的大坝造成一个小水库。 连接立雾溪两岸的吊桥。 大巴车开到燕子口时每人发一个白色的安全帽以防落石伤人,然后下车步行游览。汽车开到前面等我们。 立雾溪在这里变得非常狭窄。 燕子口附近一段开放式隧道,实际上就是在山体上开了个凹槽。 燕子口石碑。 燕子口隧道。 燕子口隧道的通风口。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这么一个通风口。 从通风口看外面的立雾溪和大理石峭壁。大理石就是大理石,即使没有任何加工和打磨仍然不失大理石的气质。 大理石山体开凿的隧道不需要任何被覆,经过半个世界的风风雨雨依然坚固如初。 在立雾溪长期冲刷下,大理石峭壁显示出特有的纹络。 没有被覆过的隧道洞顶拱形并不规则,全靠坚固的大理石支撑。 山间清泉。 这个地方叫印第安人头像,也是中横公路典型的一段。公路沿大理石峭壁开凿,外面有立柱支撑,有点像古代开凿的栈道。 印第安人头是指立雾溪右岸这块突出的石头。 靳珩公园中的靳珩铜像,由蒋经国立碑,钱穆撰文。碑文都是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很难读。下面大致介绍一下靳珩其人:<br><br>中横公路在开工之后,由于台风、地震等天候影响,曾发生过不少意外。第一件重大死亡事件是在1957年10月发生的,由于清晨发生一起地震,导致正在进行架桥灌浆的工程毁损,公路局的工程师靳珩,被地震落石击中,坠落山谷身亡。 靳珩桥,估计靳珩就是建这座桥时殉职的。 中横东段曾被称为“产金道路”,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成为立雾溪砂金采矿的交通道路。然而从太鲁阁到天祥这一段20公里的道路,都必须通过悬崖峭壁,以及坚硬的大理石岩,因此开通显得特别辛苦,这一段道路的桥梁隧道也都特别多,成为中横日后最主要的景观。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专门在长春祠停留。长春祠是专门为吊念牺牲的筑路官兵而修建的灵堂。风水先生挑选的这块宝地山泉流水终年不断。 在通往长春祠正殿道路旁的石洞里面也供奉着牺牲筑路官兵的名字。由于当时条件艰苦,很多人死后连尸体都找不回来,后人只能以这种集中供奉的方式为他们修建灵堂。 山洞里还有佛像和菩萨为这些牺牲的官兵保佑。 长春祠车站上已经停了好几辆大巴车,凡是来太鲁阁游览的人都要在这里停留。 长春祠正殿,汹涌的山泉从桥洞下流出。据说天气再旱,这里也是泉水如注,波涛声震耳欲聋。 右边有个小亭子,上面写着:“沁亭闻琴”。 山高,水高。在长春祠后面有一股山泉从石头缝里涌出。 长春祠正殿里供奉这212名牺牲官兵的名字。这时我碰到一个70多岁的台湾老者。<br>我说:中横公路全长多少公里?<br>老者说:198公里<br>我说:212人除以198公里约等于每公里死1个人。<br>老者说:你这种算法也对。蒋家父子有的是人,死这么几个人他们不当回事。(显然内心充满了仇恨和不满)<br>我说:客观地说,在那个年代以这样的代价修筑这样一条公路代价并不算高。我们大陆70年代修建的成昆铁路全长1000多公里牺牲了2000多人,平均每公里要死2个人,更不要说50年代和60年代修建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了,那才叫“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br>听我这么一说,老者无语,陷入沉思。 长春祠车站的站牌。 对面山坡上还有另外一座寺庙,禅光寺。 太鲁阁景区最后一瞥,山上云雾缭绕。 10:50H我们回到花莲市区,在康乐路附近远远就能看到几家宝石工厂的招牌。 在花莲我们要参观台龙玉石工厂和博物馆,据说这家工厂是蒋经国先生为安置筑路老兵而专门开设的并高薪聘请加工玉石的师傅教这些老兵,现在的员工大部分都是这些老兵的第三代后人。 大巴车一直把我们拉到厂房前面,一下车就看到厂房里堆着大大小小的玉器和未加工的玉石材料。 精美的玉器不足为奇,商店里多的是。这是一块没有加工过的玉石原料,微微有些泛绿,但如果在山里看到它谁都不会在意。 这块玉石料编号110,玉石就是玉和石头的混合体。 粗略打磨过的玉石盆景。 玉石原料,也叫赌石。 这些加工过的盆景,绿的是玉石,粉红色的是玫瑰石。 这块不起眼的石头就是玫瑰石原料。用这种石头制作的无字天书精美绝伦。宋楚瑜先生回湖南老家祭祖时就送给岳麓书院一本这里生产的玫瑰石无字天书。 这2块玉料成色好,基本都是绿的。 加工以后的玉石盆景。 玫瑰石盆景。 车床上正在加工巨大的玉瓶。 台湾七彩玉瓶。据说连战首次访问大陆时就带给胡主席一个这里生产的七彩玉瓶并说:“两岸的问题很复杂,但相信都可以摆平”。从此以后台湾七彩玉瓶有了“摆平”的意思。现在那个七彩玉瓶还放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 七彩玉是台湾玉和其它石头的混合体,这种墨绿色的就是台湾玉了。 这是绿色玉和白色玉的混合体。 白玉做的白菜。 黄玉摆件。 里面灯光衬托一下更好看。 车床上这个黄玉大花瓶据说是一个温州老板订做的。 黄玉制作的弥勒佛。 宝石工厂一瞥,参观以后步行到隔壁的台龙宝石博物馆参观购物。 台龙宝石博物馆外观。 进口处摆着一尊巨大的黄玉弥勒佛,里面禁止拍照。我在这买了一个台湾七彩玉瓶,李导问:“郑大哥买这个玉瓶要摆平谁?”我们家还有谁?呵呵......午餐安排在博物馆里面的餐厅。 花莲名产“曽福记”麻薯。麻薯两个字都带米字边,新华字典查不到。 从宝石工厂出来,到不远的七星潭海边观赏太平洋掀起的浪花。 海滩是黑色的沙砾,建有一个水泥瞭望台。 到这里就是来感受和领略大海的波澜壮阔。 辽阔的太平洋在这里掀起巨浪。 我们在这里停留30分钟,观赏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拍打岸边。 每一波浪花都不一样。 突然一架巡逻机从我们头顶飞过。 原来七星潭景区就在花莲空军基地围墙外面,墙上有蛇形铁丝网。 大巴车沿着花莲空军基地围墙而行,可以看到里面的机库,塔台等设施。 有些机库里面停着F-16战斗机。 空军基地周围的岗亭。 花莲空军基地正门。 空军基地傍边是花莲荣誉国民之家,简称“荣民之家”,有点像我们这里的军队干休所。 台湾军队大院里的标语。 花莲县议会。 一群黑狗在草坪上休息,台湾城市里面对狗的管理相当宽松。 这条河叫花莲溪,过了花莲溪就出了花莲市。 然后沿太平洋边的台11公路一直向南开。 台湾东海岸好像总是波涛汹涌,沿岸没有什么海滨度假设施。 路边放着防波护路用的水泥鹿角桩子。 太平洋无风三尺浪。 渔船都停泊在避风港里面。 北纬23度27分/东经121度29分处的北回归线标志,这里有个服务区,我们停车休息,游览北回归线标志,天开始下雨。 过了北回归线,继续向南开,浪越来越高。 路过一片坟地,碑上都有十字架,李导说这是山里少数民族(既我们说的高山族)墓地。高山族过去很穷,但是只要信教,教堂就会发吃的给他们。所以高山族基本都是教徒。 风也越来越大。 远处的太平洋掀起层层白浪。 16:36H到达台东县东河乡一处景点叫“水往上流”。 这个渠修建时利用视觉误差,实际向下流的水看起来好像是向上流。就跟沈阳怪坡一样。 顺着渠走上来就是这样一个公园。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树上都结满了椰子。 这样硕果累累的椰子树有好几棵。 这种观赏植物叶子是红色的。 渠边一个石碑上写着“奇观”两个大字,其实这样的人工景点很一般,算不上是观。 17:22H我们跨过卑南溪进入台东市。 台东市位于卑南溪和利嘉溪之间,是离绿岛最近的地方,海面距离30公里。 台东市的南郊利嘉溪和知本溪之间这个地区叫知本,山中云雾缭绕,温泉度假酒店享誉台湾。 17:48H入住亚湾温泉饭店。 亚湾温泉饭店正门。 这个饭店的冷热水都是温泉水,有股浓烈的硫磺味道,因此房间里的自来水不能煮开了喝。饮用水必须到总台去打。这里的特色就是温泉,房间里是温泉,室外还有温泉大池,都是免费使用,但是到大池去泡温泉必须带泳帽。晚饭后我们到总台边上的小商店买了泳帽就来泡大池子。水温39-40度,泡一会就要上来休息一下,几天来的旅途劳累一扫而光。 房间里还有一个小一点的药池,我们也进去体验了一下,空气不如外面好。入口处张贴罚款告示,吸烟者罚2000-10000新台币,约合400-2000人民币。 从花莲县的太鲁阁到台东县的知本,全程213公里,一直沿台湾东海岸的台11号公路行驶,一边是台湾岛,一边是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