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江苏淮安访名人故里

读你

<p class="ql-block"><b>走近江苏省淮安市访名人故居</b></p><p class="ql-block"><b> 文/读你</b></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23日,告别金陵的秦淮风月,我们驱车向北,奔赴一场与淮安的千年之约。这座简称“淮”、旧称“清江”“淮阴”的城市,静卧在江苏省中北部的江淮平原上,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在此深情相拥,孕育出“运河之都”的灵秀与厚重,更滋养了“人杰地灵”的文脉传承。</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也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历史的芬芳与精神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温柔洒落,我们的第一站便踏入了河下古镇打铜巷的吴承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座明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建筑群,占地万余平方米,小桥流水、荷花满池,奇花古木与假山亭榭相映成趣,清幽中透着江南园林的雅致 。</p> <p class="ql-block">推开古朴的木门,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青砖黛瓦的院落里,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低语。</p> <p class="ql-block">十多岁便以文才闻名的吴承恩,曾在龙溪书院潜心研学,成为众人敬仰的“法筵人”,却终其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考失利,直到年近半百才补为岁贡生。</p> <p class="ql-block">命运的辗转并未消磨他的才情,嘉靖二十一年,《西游记》初稿在案头诞生,那些取经路上的奇幻冒险、惩恶扬善的赤诚之心,既是他对现实的体悟,更是对理想的执着守望。</p> <p class="ql-block">在生平陈列厅,吴承恩的铜像端坐案前,目光专注,仿佛仍在奋笔疾书。</p> <p class="ql-block">遥想数百年前,寒夜孤灯之下,他不顾仕途困顿,将满腔情怀化作笔下的神佛妖魔,用一部神魔小说书写人间正道。</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部著作已被译为十几种文字,风靡世界,而故居中的玄奘纪念堂、美猴王世家艺术馆,更让西游文化在此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墙上“西游记里寻承恩,打铜巷里有旧痕”的题字,道尽了世人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敬仰,也让我们在光影流转中,读懂了坚守与热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离开河下古镇,我们前往镇淮楼西路驸马巷7号,那里坐落着周恩来总理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座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的建筑群,32间青砖灰瓦的木结构平房,尽显明清苏北民居的古朴厚重 。</p> <p class="ql-block">镇淮楼畔的浮云与驸马巷前的斜阳,为这座故居添了几分静谧与庄严,这里是周总理12岁以前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人生最初的启蒙之地。</p> <p class="ql-block">东宅院的读书屋内,那张童年使用过的书桌依旧完好,仿佛还能看见少年周恩来伏案苦读的身影;后院的雪松、翠竹与腊梅绿意青葱,见证着“诚”“忍”“俭”的周氏家训如何融入他的血脉——生母教他“诚”,嗣母授他“忍”,乳母传他“俭”,三位母亲的言传身教,为他日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奠定了根基 。</p> <p class="ql-block">1910年的春天,12岁的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北上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到这片故土。但故居中的水井、菜地、文渠小码头,都留存着他童年的足迹,诉说着他对家乡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幽深的院落里,没有华丽的陈设,只有朴素的器物,却处处透着伟人的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那些泛黄的照片、珍贵的手稿,记录着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毕生奉献国家与人民,这份家国情怀穿越时空,在每个参观者心中激荡。</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我们漫步在淮安的街巷,运河的流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千年故事。</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用笔墨构筑了不朽的文学殿堂,周恩来用一生践行了对人民的承诺,他们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淮安的文脉长河。这片被淮河与运河滋养的土地,既有山水的灵秀,更有人文的厚重。走近淮安,访名人故居,我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汲取了精神的力量——那份坚守理想的执着、心怀家国的赤诚,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p> <p class="ql-block"><b>作者:读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