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躯载大爱 仁心暖兖州——记兖州鼓楼医院院长罗鹏

齐鲁拍客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兖州这片浸润着孔孟之乡温情的土地上,罗鹏的名字早已与“自强”“仁心”“大爱”紧紧相连。这位自幼因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的医者,用残缺的身躯撑起了一片守护弱势群体的天空,以半生坚守诠释了“凡修医者,必先修德,欲医人者,须先正己”的人生信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命运的考验自童年始。一岁半时的高烧让罗鹏患上儿麻后遗症,求学路上的坎坷、高考报名的被拒、求职途中的冷嘲热讽,让他深切体会到残疾人的艰辛与无助。但磨难从未磨灭他的初心,反而淬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为追寻医学梦想,他报考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一边靠轧面条、切纸工、卖鸡蛋补贴家用,一边挑灯夜读钻研28门功课,四年苦读终获毕业证书。1990年,他借3000元在文庙街租下8平方米小屋,开办“光明诊所”,从此踏上了治病救人、回馈社会的征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从8平方米的小诊所到规模化的社区康复医院,罗鹏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但“助残济困”的初心始终未改。开业之初,他便率先挂出“残疾人、军烈属、孤寡老人优先,诊疗费用减免”的牌子,多年来累计为困难群众减免医疗费超100万元。他为下肢瘫痪的孤寡老人于培华免费治疗六年,直至老人离世;为双手残疾的周庆兰全家免费用药,还帮其子女解决就业;向100名残疾人捐赠不锈钢拐杖,设立“残疾人奖学金”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对聋哑学校的孩子们,他坚持十几年免费体检、送医送药,在助残日送去节日关怀;对农村贫困患者,他发放5000张就医优惠证,减免检查费用;疫情期间,他还为残疾人直播团队送去保暖衣物,用细节传递温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作为医者,他医术精湛,入选《中国特技名录》获评“中国特技名医”;作为创业者,他将8平方米的诊所发展为拥有两个社区门诊、日门诊量150人的社区康复医院,还接纳四名残疾人就业;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以济宁市政协常委、市残联副理事长的身份,提交《关于在福彩销售点提高残疾人安置比例》等提案,为残疾人就业、公共设施完善奔走呼号。从“自强青年模范”到“山东省自强模范”,从“兖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到“孔孟之乡慈善奖”获得者,20多项荣誉见证着他的坚守与担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如今的罗鹏,依然奔波在诊疗一线与公益现场。他联合爱心机构为残疾儿童免费查体、建立健康档案,呼吁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他的善举也影响着下一代,女儿罗灿传承爱心,持续关注残疾人公益事业。罗鹏用行动证明,身体的缺憾从未阻碍精神的丰盈,个人的困境反而催生了共情他人的大爱。在兖州大地,他如一盏明灯,既照亮了残疾人的前行之路,也温暖了整个社会的心灵,成为新时代里最动人的精神坐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