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经典看传承 笔触含情画有魂用心感悟杨飞云先生油画中的温情与人性的光辉 孙振远

山远斋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在联展开幕式上讲话</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8日,“守正创新 笔墨流金:靳尚谊、杨飞云、蒋威、刘万鸣绘画作品联展在内蒙古博物院新馆展览厅隆重开幕。这次联展的展名“守正创新 笔墨流金”是由油画界泰斗、油画大师靳尚谊先生所题写的。联展以“守正•创新•交融”为主线,由著名策展专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先生,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于洋教授精心组织、完美设计、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学术性与大众性并重的活动设计,为全国打造了一场展现北疆文化精神内核的艺术盛宴。</p> <p class="ql-block">靳尚谊先生油画作品《杨门女将》</p> <p class="ql-block">靳尚谊先生油画作品《高原情》</p> <p class="ql-block">  这次展期为一个月的艺术联展,在展出的103幅作品中,其中有杨飞云先生的油画作品33幅。从数量与尺幅上来看,是历次联合展览中较多的一次。在展览现场,我有幸亲耳聆听到杨飞云先生向前来参观的领导、艺术爱好者、观众讲解他创作这些油画当时的背景和他创作时的心得体会。对我而言,这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用心感悟杨先生油画作品中散发出的款款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特殊经历!</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油画作品《雅歌》</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油画作品《夜》</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是内蒙古包头人,是全国恢复高考后,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他师承油画界的泰斗、油画大师靳尚谊先生。他所走的艺术道路,正如他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描述的那样:“我的绘画生涯是从包头郊区开始的,1978年从呼和浩特铁路局考入中央美院,幸运地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开始了自己的绘画之路。40多年后,把自己的作品拿回出发地展出,向家乡人民汇报,心里万千的感慨。感恩家乡的土地、人民和文化滋养了我的生命,孕育了艺术的种子,使我从这里步入了绘画的正途,走上用美术来化育自己的人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油画作品《新疆塔吉克大学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油画作品《暖阳》</p> <p class="ql-block">一、好画,让人心灵愉悦、震撼</p><p class="ql-block"> 我观看杨飞云先生的油画,最为直接的感觉是:美!最为震撼的是:灵魂的波动!最为喜悦的是:色彩与造型的和美!我为杨飞云先生的精品佳作而热烈地鼓掌!</p><p class="ql-block">画美,才能吸引、感动人。靳尚谊先生曾说:“好画的一个标准就是好看,有三个要素就是结构、造型、色彩。”绘画属于造型艺术,结构是所画之物样貌的基本框架,必须合理且要符合审美的要求;造型独特优美是所画之物所表现的基本个性特征;色彩则是所画之物的外在表现形态。即画家赋予所画之人物、景物的光影、色彩、明暗等关系的外在表现。结构之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的融合;个性之美、神采之美、思想之美的表露;笔触之美、气韵之美、艺术之美的彰显,才能形成绘画艺术的大美!唯有大美之作,才能摄人魂魄、震撼心灵!许多观众看到杨先生的画作后都由衷地发出:“太棒啦!真好看!画得真好!真是精品佳作!……。”这些发自观赏者的真实评价,就是对画家艺术成果的最高嘉奖。诚如吴冠中先生所概括的“群众拍手、专家点头。”</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油画作品《广西瑶族姑娘》</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油画作品《石巴才旦知次旦》</p> <p class="ql-block">二、透露人性的温情与思想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杨飞云先生说:“这次展览的画作是近二十年的创作,也是来自二十个地域不同的人物形象。”我看到有80多岁的老人,有年轻的学生,有少数民族少女,有歌手,有农民,有小孩子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都是最普通的人物形象,由于他们的特点而被画家定格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从他们身上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也体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透露出人性的温情与思想的光辉。如,《木卡姆艺人和他的学生》(162*130cm)、《热情的张北人》(90*60cm)、《梁家河老队长》(130*95cm)等,这些作品描绘的都是老年人的形象,虽然岁月的沧桑使他们的身体老迈,但画家表现的是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精神矍铄、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再如《远处的记忆——抗美援朝老炮兵》(116*81cm)那双粗壮有力的手叠压在一起握住拐杖,那饱经风霜的面孔、花白胡须的飞动,仿佛老人正在讲述着那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故事。记忆虽已遥远,但老炮兵那双曾经战斗过的手,却给观者留下了印象的深刻。透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让人们不要忘记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是时代的印记,也是一代英雄奉献的印记!这些作品都是画家通过绘画语言在讲述中国故事,在书写时代精神,在讴歌“真善美”的人性火花。</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油画作品《木卡姆艺人和他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油画作品《歌声助力》</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油画作品《梁家河老队长》</p> <p class="ql-block">三、传承油画经典 描绘眼睛传神</p><p class="ql-block"> 对于杨飞云先生的写实油画,有人称之为新古典主义油画作品。不论人们怎样评价,我们从其作品结构的严谨性、造型的沉稳性、色彩的古朴典雅性等方面来看,都可以看出他对历史油画经典、师承油画经典中都有学习借鉴、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地方。从达芬奇的精准,到安格尔的典雅;从徐悲鸿的概括,到靳尚谊的细腻传神,在他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传承油画经典的影子。其核心特点就是追求理性、庄严、和谐与理想美。诸如:《新疆塔吉克大学生》(73*51cm)《斯日古楞像》、 (80*100cm)《广西瑶族姑 》(70*50cm)等人物肖像画,深沉、典雅、端庄、传神。再如:布面油画《山西人》(200*150cm),描述的是在田间地头两位劳动的农民小憩的情景。壮汉穿着红背心,赤脚,站立着手执铁锹休息;老者光着脊背,斜坐在土坡上,拿着烟袋,二人的目光都投向一个方向。观看这幅画,让我想起了徐悲鸿先生的油画《愚公移山》,在那幅油画中所表现的人物也是这样坚毅、有力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记忆——抗美援朝老炮兵》</p> <p class="ql-block">《热情的张北人》</p> <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山西人》</p> <p class="ql-block">常言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物画的灵魂就在于眼睛传神。透过表现人物的眼神可以看到人的情感世界,也可以看到人的内心的思想灵魂。真善美是人性永恒的主题,画家虽然描绘的是普通人的身份,但不影响他表达出这些普通人拥有高贵的灵魂和优雅高贵的精神气质。诸如:《暖阳》 (155*140cm)中老人那开朗乐观的明眸、孩子那纯真清澈、天真可爱的眼神与人打招呼的情态;那《歌声助力》(138*92cm)女吉他手的眼神;那《油画研修生》(50*70cm)充满期待与遐想的眼睛;特别是那幅《云南布朗族少女》(90*60cm)在那幼稚嫩的脸上,那沉静的一双大眼睛透露出期待未来、充满希望的目光,让人看到她内心涌动的美好的憧憬与光明。</p> <p class="ql-block">《油画研修生》</p> <p class="ql-block">《云南布朗族少女》</p> <p class="ql-block">四、构图均衡、稳定、严谨,人物有雕塑般的质感。</p><p class="ql-block">如《大山门人家》(130*95cm)的作品,背景是在木桌之上摆设着农家使用的瓶瓶罐罐,墙上挂的是简陋的家用物件,古朴、自然、有序,给人以庄严之感。画面布局经过精心设计,避免了混乱和随意性。所描绘的老人端坐于木凳之上,红光满面、两眼炯炯有神,那粗壮的双手凸显了劳动者的力量与艰辛。人物造型坚实有力,如同古典雕塑,有雕塑般的质感。轮廓明确、坚实,形体感很强。在光影处理上也突出了形体的结构。通过人物的坐姿和手势传达了坚毅,雄壮、浑厚的艺术气息以及特定的情感和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而布面油画《思远》(190*140cm),则表现了画家观察细致入微,表达了更加细腻传神的温情和典雅温馨的艺术特点。该画以绿色为主基调,人物背景的上方有一幅横幅的风景小画。中间一位姿态优雅的女子悠闲地坐在欧式古典式的大椅子上,旁边油绿茂盛的龟背竹盎然向上。女子身着绿色上衣、深绿色带花边的裙子,她一手扶着椅子,一手自然地垂下。她两腿交叉,裸露出小腿、赤脚凉鞋。本来女子坐姿有些斜,会使画面下方有一块空缺,可是画家在女子绣花的裙摆膝下,安放了一只可爱安静、望着远方的小花狗。小狗身上的色调与背景小画一致,这就使整个画面完整和谐了,而且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魅力!特别是那女子的脸部、颈部在周围环境的映衬下特别亮丽,象是追了高光,那眼神充满了自信和优雅,象是静思着未来美好的前景。使人观赏之后,禁不住要赞美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细腻深邃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大山门人家》</p> <p class="ql-block">《思远》</p> <p class="ql-block">甘南藏女</p> <p class="ql-block">这次油画与国画的大家名家的作品联展,是一次中西文化艺术的融合,是一次守正与创新的深层次对话,更是为了促进北疆文化艺术发展繁荣助力添彩的有益探索。这次联展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内蒙古博物院承办、 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协办的展期为一个月的艺术盛展。必将为绘画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作者系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聆听杨飞云先生讲解创作体会</p> <p class="ql-block">杨飞云先生与作者合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 <p class="ql-block">孙振远,男,汉族。籍贯:河北省。1960年3月,出生于草原钢城——包头。现为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先后曾出版了《地方名胜游思录》《金胜人的风采》《心海绿洲》《牟少峰书画艺术访谈录》《书画意蕴赏评》等著作;曾在《中国社会发展战略》、《方圆》杂志等报刊上发表业务论文30余篇; 在《人民日报》、《检察日报》及省市报刊上共发表新闻稿件千余篇;两次曾被检察日报社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通讯员”受到表彰。论文“浅谈促进中国书画艺术跨国际交流发展的新途径》入选《首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文集》; 曾在《中国书画报》、《中国文艺》新媒体等报刊上发表“浅论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发展与当代特征”、“寻找毕加索的历史足迹”、“生命觉悟中的诗意行走”等多篇论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