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南桥之约~《上海之鱼》篇(四)

沈洁

<p class="ql-block">文字/拍摄/编辑:沈洁</p><p class="ql-block">地点:奉贤《上海之鱼》</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10.22</p><p class="ql-block">完稿发布时间:2025.11.23</p> <p class="ql-block">  在奉贤南桥的第二天下午,所住酒店的车把我们送到《上海之鱼》,司机师傅不熟悉旅游景点,把我们放在离景点约五公里的地方,只得边问路边查路标和地图,到景点累得游兴大减。</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还是到了湖心花园、在水一方、雕塑公园、浩大而又水波粼粼的湖面,还是激起游览的兴趣,围着湖周边兜了一半路程;走到泡泡公园,已经走了一万八千步,用脚丈量《上海之鱼》,领略到她大的无法一次游得面面俱到,走马观花般游玩了半个湖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绿草如茵的坡地上,身后那座高大的鱼形雕塑在阳光下泛着金属的光泽,仿佛一条跃出水面的银鲤,正要游向远方的天际。我忍不住抬起手,指向它——这不仅是地标,更像是一个隐喻,象征着这片土地从沉寂到跃动的蜕变。身旁的朋友们笑意盈盈,有人抱着包,有人整理衣角,但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那条“鱼”。它静止,却充满动势;它无声,却仿佛在诉说:这里是起点,也是归处。</p> <p class="ql-block">手牵着手,我们站在“上海之鱼”的字样前合影。那座巨大的金属雕塑盘旋而上,线条流畅得像一缕风凝固在空中。远处城市的轮廓在蓝天下若隐若现,高楼与绿地交织,现代与自然在此刻达成了默契。没有人说话,但那种默契早已写在相牵的手掌间。这里不是喧嚣的市中心,却有着不输于任何地标的生命力。这片区域像被精心雕琢过的梦境,而“上海之鱼”正是梦的眼睛,注视着每一个前来寻找宁静与美感的人。</p> <p class="ql-block">JW Marriott的建筑静静矗立在水边,玻璃幕墙映着流动的云影,像一面虚实交错的镜子。我们站在它前方的步道上,穿着颜色鲜亮的衣服,像是特意为这片冷静的现代感添上一笔温度。水池平静无波,栏杆外是开阔的视野,城市的脉络在远处延展。有人轻声说:“没想到上海还有这样的角落。”是啊,这里不像外滩那样被人熟知,也不似陆家嘴那般锋芒毕露,但它自有其沉静的力量——一种让人心甘情愿慢下来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木质平台成了我们停留休息的好地方:五个人散坐着,尽情享受湖水带着清新的微风佛面,满目皆是大自然馈赠的自然风景,照片定格的那一刻,连风都变得温柔。湖面如镜,倒映着现代化的建筑群,仿佛现实与倒影之间只隔着一层水的呼吸。金属圆桌反射着阳光,像一个个小小的光斑,在讲述属于这个午后的小故事。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湖水轻轻拍打柱基的声音,和远处隐约传来鸟的悦耳啼鸣。</p> <p class="ql-block">湖边亲水平台的坐椅是金属的,带着工业设计的冷感,可坐上去却出奇地舒适。我们并肩而坐,望着前方开阔的水域,远处楼宇的剪影在天光下柔和了许多。有人掏出手机拍云,有人只是静静望着水面发呆。阳光洒在肩头,暖而不烈,像一种无声的抚慰。这样的时刻,不需要太多言语,也不需要刻意安排。朋友之间的默契,往往就藏在这样平凡的午后——一个长椅,一片水,几缕风,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那座木质拱门出现在转角处,像是从林间生长出来的艺术品。木板层层叠叠,拼出一道通往未来的门廊。我们走过它时,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拱门之下,仿佛时空被轻轻折叠,一边是城市的节奏,一边是内心的安宁。步行道两侧绿意盎然,树影斑驳地洒在地上,而远处那栋现代建筑,则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见证着每一次穿行与驻足。这道门没有名字,却让人想回头再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地图指示牌立在路口,红点标记着“您在此处”。金海湖、青年艺术公园、上海之鱼雕塑公园……一个个名字串联起这片区域的脉络。我盯着那条蜿蜒的路线,忽然明白,“上海之鱼”不只是一个雕塑,也不仅是一个地名——它是整片生态系统的灵魂,是人与自然、艺术与城市共生的缩影。每一个标注的景点,都是这条“鱼”身上的一片鳞,闪烁着不同的光。</p> <p class="ql-block">水边的建筑线条简洁,倒影在湖中拉长、模糊,又被微风轻轻揉碎。蓝天白云落在玻璃幕墙上,仿佛整座建筑漂浮在天空与湖水之间。远处的住宅楼静静伫立,像是守护这片宁静的卫士。站在这里,很难不被这种平衡打动:现代设计的冷峻与自然光影的温柔,在此达成了完美的和解。</p> <p class="ql-block">湖景与城市在此交融,既不争抢,也不退让。白云悠悠地飘过,映在湖心,也映在人们的眼里。这份宁静不是荒芜的寂静,而是繁华中特意留白的一隅。你可以听见风,可以看见光在水面跳跃,也可以感受到城市脉搏在不远处轻轻跳动——这一切,构成了“上海之鱼”最动人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红墙在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湖边的建筑像一幅色彩分明的画。现代设计的棱角被自然柔化,湖水成了最好的画布,将倒影一笔笔描摹。这里没有夸张的装饰,也没有刻意的张扬,可正是这种克制,让美显得更加真实而持久。</p> <p class="ql-block">王解明扬丽平夫妇彼此靠近,笑容温和,享受此刻的安宁。阳光落在他们肩上,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这样的画面让人动容——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是建筑或雕塑,而是人在自然中流露出的那份从容与陪伴。</p> <p class="ql-block">成林珍站在花坛前,帽檐遮住一部分阳光,手轻轻搭在耳侧,像是在听风,又像是在听花开的声音。五彩的花朵在她身后绽放,绿植层层叠叠,背景里的建筑静静伫立。白云在天空缓缓移动,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那一刻,她不是在拍照,而是在与这片土地对话——关于美,关于静谧,关于生活本该有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之鱼,不止是一处地标,它是一次呼吸,一种节奏,一场城市与自然的温柔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