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潮》

陈洪安

2025.11.23晨雾如潮<div>美篇号:4875132</div><div>航拍:陈洪安</div><div> 晨雾如潮,这雾是何时漫起来的呢?我竟有些浑然不觉。它不像雨,有淅淅沥沥的先声;也不像风,有摇动树枝的预告。它只是悄无声息地,仿佛是从夜的尽头、从大地的呼吸里,一丝丝、一缕缕地渗透出来,继而就连绵成一片浩瀚的、乳白色的汪洋了。</div> 眼前的这个世界,被这雾彻底地重新塑造了一番。那些白日里棱角分明、钢筋铁骨的房屋与仓库,此刻都失了锋利的轮廓,只剩下一些庞大而沉默的阴影,像一群在浅滩上憩息的巨兽,呼吸匀停,姿态温顺。远处更高些的建筑,则干脆隐没了身形,只在天际线上留下几抹淡淡的、如同水墨画里被水洇湿的墨痕,若有若无,引人遐思。世界忽然变得这样小,小得只剩下我目力所及的这片朦胧;又仿佛变得无限大,大到这雾的后面,可以藏着任何一个想象中的、未知的天地。<br> 然而,这混沌的、近乎停滞的宁静,并非死寂。你若定睛细看,便能从那片浑然的灰白里,读出些许生动的痕迹来。近处,停泊着的车辆上,已凝了一层极细的、白云似的雾凇。路灯的光,本是耀目的亮黄色,此刻却被雾氤氲行成一团团柔和的、毛茸茸的光晕,像一颗颗被小心安放在灰色丝绒上的暖黄珍珠,光失去了锋芒,只余下温度,温情地照着下方空地上那些整齐的、静静的影子。那里,一辆卡车刚刚启动,红色的尾灯在雾中晕开两点圆圆的、颤抖的光斑,像一双惺忪的、尚未完全睁开的睡眼。这便是一切沉睡中,最初的、微微的悸动。<br>大山的雾,该是弥漫在大山林之间的。“平明江雾寒,客马江上发”,是旅人清冷的离愁;“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文人困顿的怅惘。那雾里,有鸟鸣,有花香,有猿啼,有摇橹的欸乃之声,是充满灵性的、与人亲近的自然。而眼前的这大片雾,却笼罩着另一个“自然”——一个人工的、工业的、为效率而生的自然。这里的声响,不是鸟鸣,而是远处隐约传来的引擎的低吼;抽油机的轰鸣;这里的气息,不是花香,是机油与尘土混合的、踏实而粗粝的味道。这雾,也因此带上了另一种气质,它不是出世的、飘逸的,而是入世的、坚韧的。它包裹着这庞大经济体跳动的脉搏,为那些即将开始的、周而复始的辛劳,蒙上了一层温情的、富于耐性的面纱。<br> 太阳到底是从那一片迷蒙的后方升起来了。你看不见它完整的、通红的脸庞,却能感到一种力量,一种弥漫在整片雾气之上的、越来越明亮的意志。雾气开始流动,不再是固结的,而像一条缓慢的、发光的河流。那些建筑物的顶棚,最先感知到这变化,冰冷的蓝色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温暖的橙金,像是忽然有了体温。整个画面,从一片沉郁的蓝灰色调,渐渐转向一种和谐的、温暖的银橙交织。阴影在后退,轮廓在清晰,一个崭新的、忙碌的白日,正从这温柔的襁褓中,即将诞生。<br>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空气清冷而湿润,直沁心脾。我刚刚的种种关于隔绝与迷惘的思绪,此刻竟被这日出与晨雾交融的景象涤荡一空。这雾,何尝是一种阻碍?它更像是一次短暂的停顿,一次温柔的酝酿。它让这钢铁的丛林获得片刻的安眠与喘息,只为在白日来临时,爆发出更磅礴的生机。<br> 我不再觉得这自然景象与晨雾有何不谐了。恰恰是这柔与刚,静与动,朦胧与清晰的对照,构成了一种真实而充满张力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