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 者:海之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94009</p><p class="ql-block">图 片:拍照+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谈论中国领土,不应只局限于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域——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中,还镶嵌着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海南,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既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枢纽,更是守护这片蓝色疆土的战略前沿。尤其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与三沙市的存在,为我们理解中国海洋国土的深度与广度,提供了生动注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三沙市:南海深处的蓝色国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许多人而言,“三沙市”仍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理名词。这座中国最年轻、陆地面积最小、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于2012年正式设立,管辖着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它像一颗坚定的锚,牢牢扎根在南海的深蓝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西沙群岛,是三沙市的行政中心永兴岛所在地,这里有“中国的马尔代夫”之称。永兴岛上,白色的灯塔与葱郁的椰林相映成趣,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七连屿的潟湖如镜面般澄澈,水下珊瑚礁五彩斑斓,是海洋生物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南沙群岛,则是中国南海维权的前沿阵地。永暑礁上,昔日的礁石已崛起为现代化的海上新城,机场、医院、灯塔等设施一应俱全,象征着中国对南沙群岛主权的坚定维护。太平岛,作为南沙群岛中最大的自然岛屿,虽目前由中国台湾地区实际管辖,但它始终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置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中沙群岛,以黄岩岛为代表,是中国固有领土。它不仅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地,更是南海航运通道上的关键节点,其战略意义与主权归属,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历史与法理依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沙市的存在,绝非单纯的行政划分,它是中国对南海主权“吹哨站岗”的直观体现。每一座岛礁上的灯塔、每一艘巡航的海警船、每一位驻守的军民,都在无声地宣告:这片蓝色国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海南自由贸易港:蓝色国土的开放之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三沙市是南海的“定海神针”,那么海南自由贸易港就是中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开放之窗”。这座在南海之滨崛起的自贸港,肩负着将海南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的国家战略使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地理上看,海南自贸港北接粤港澳大湾区,南望东南亚,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支点。其“零关税”“低税率”“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政策,正吸引着全球资本与人才的目光。三亚的邮轮母港,已成为国际邮轮航线的重要节点;海口的江东新区,正崛起为自贸港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更深层次看,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是中国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关键一步。它不仅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更要在海洋经济、南海资源开发等领域探索新路。比如,在西沙、南沙的适度旅游开发,既能让国人领略南海之美,又能强化对蓝色国土的认知与守护;在海洋科研、深海装备等领域的突破,将为中国开发海洋资源、维护海洋权益提供硬核支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海南自贸港与三沙市,一“放”一“守”,共同构成了中国南海战略的“一体两翼”——开放的海南,让世界看到中国拥抱海洋的胸怀;坚守的三沙,让世界尊重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海洋国土:重塑中国领土的认知维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概念深入人心,却鲜有人意识到,中国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这种认知的缺失,恰恰说明我们对海洋的重视与开发,仍有很长的路要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海南与南海,是重塑这一认知的绝佳载体。海南不仅是一个海岛省份,更是中国海洋国土的“门户”;南海不仅是一片海域,更是中国蓝色文明的“摇篮”。从三亚的天涯海角到三沙的曾母暗沙,从万泉河的潺潺流水到南沙的惊涛骇浪,海南与南海的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着中国海洋文明的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要认识到,海洋国土的价值,不仅在于渔业、油气等资源,更在于它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屏障、对外开放的通道、文化交流的纽带。南沙群岛的岛礁、西沙的甘泉岛遗址、海南的宋代沉船,都是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的历史见证;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三沙市的发展,则是中国经略海洋的当代实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我们站在海南的椰林海岸,眺望南海的万顷碧波,看到的不应只是风景,更应是一个国家向海图强的雄心与底气。宋毓老师的诗,让我们“眷恋”大海的“汹涌”与“温柔”;而海南与南海的故事,则让我们明白:这片蓝色国土,是中国的荣耀,更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愿更多人能透过海南自贸港的开放活力、三沙市的主权坚守,读懂中国海洋国土的深刻内涵。在这片广袤的蓝色家园里,海南与南海正携手并进,书写着中国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壮丽篇章——这,便是《大海与海南》留给我们的深层启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