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张家口市</b></p><p class="ql-block">河北省下辖地级市,京冀晋蒙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世界冰雪运动休闲胜地。</p><p class="ql-block">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东靠河北省承德市,东南毗连北京市,南邻河北省保定市,西、西南与山西省接壤,北、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24年底,全市总面积36357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4日到达张家口市,傍晚入住威尼斯大酒店,这是在酒店客房看到的部分市区黄昏景象。</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就先去游览了最具张家口特色的张家口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家口堡</b></p><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俗称堡子里,张家口市市区的发祥地。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初建时为单纯屯兵军堡,是明代长城九边要冲宣府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随着边贸日益繁盛,张家口堡成为豪商巨贾聚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现占地23公顷,东西长550米,南北长374米,以文昌阁为中心的街道四正曲直,清末民初时形成了堡内现有格局,共有明清及民国时期院落478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堡内现存明清及民国时期中外建筑、钱庄、票号、洋行众多,被我国建筑专家吴良镛评价为"明清建筑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堡子里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七佛寺旧址</p> <p class="ql-block">堡子里的店铺门前都挂着同样的灯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察院旧址</b></p><p class="ql-block">马道底街12号院,曾经是成化十八年由</p><p class="ql-block">指挥胡玺督建的察院旧址。察院是当时县以上级别的监察机构,说明当时张家口已升格为准县级地域。现察院遗存已无,只留下察院衙门对面的一块砖石照壁。这块砖石照壁是堡子里三处较大照壁之一,它彰显了对面院落的规制、规格的不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家口邮政局旧址</b></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3月20日,光绪帝下诏成立大清邮政,驿站事务改归邮传部管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家口有了正式的邮政局,邮政局业务办理地址设在元宝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家口邮政局在大境门外设"直隶张家口元宝山邮政分局",堡子里是张家口邮政局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堡子里四跨院旧址</b></p><p class="ql-block">马道底街11号院门阔丈余,院落为四跨院,张家口堡跨院比较多,一般为两跨院或三跨院。但是,这个院落却是四跨院。院内建筑格局完整对称,建筑物保存完好,具有比较好的观赏性。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庭院深深的11号院落,历史记忆一片空白。民国年间这里曾做为政府羁押犯人的监狱。二进院内一棵老槐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帝庙</b></p><p class="ql-block">张家口堡关帝庙始建于元代,是张家口堡最早的庙宇之一。清代,关帝庙曾筹资重修。关帝庙规格等级很高,山门外建有牌楼,庙内建有寮房、碑亭。正殿殿顶为黄色琉璃瓦顶,殿内供奉关帝坐像,两侧墙壁上仍然保存着清代重修时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街道墙壁上的堡子里简图</p> <p class="ql-block">皮货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张家口堡戏楼</b></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形制古朴,造型精致,坐南朝北,为卷棚歇山顶建筑,台口做三面观。初建时为关帝庙戏楼,随着发展演变,其先后被山西会馆、玉皇阁、千佛寺所用,故被称为"张家口堡戏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营署旧址</b></p><p class="ql-block">雍正十二年(1734年 ),清政府裁张家口路参将,设协标中营游击,中营署是中营游击的驻守衙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昌阁</b></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 (1618年),位于张家口堡城中心,又称钟鼓楼,为张家口标志性建筑,二层供奉文昌帝君,兼具钟楼与鼓楼的作用。其建筑设计融合佛、道文化,西方古拜占庭式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于一体,是张家口多元文化的结点,更是张家口融合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文昌阁始建于明代,为砖仿木结构,台基下开十字券洞,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在此交汇。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拜占庭风格,南门题“文昌阁”,北门题“钟楼”,东门题“鼓楼”,西门题“山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作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昌阁不仅是计时工具,更是当地居民生活场景的缩影,承载着近600年的历史记忆与烟火气息。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察哈尔省财政厅旧址</b></p><p class="ql-block">此院落原为山西榆次常家的大美玉商号,院落建筑精致,构思巧妙,门楼砖雕工艺精湛,寓意美好,反映出当时张家口堡手工技艺的发达,是堡子里众多砖雕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1948年,这里曾作为察哈尔省财政厅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玉皇阁</b></p><p class="ql-block">位于堡子里北城墙上的明代古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兼具军事瞭望与宗教祭祀功能,是堡内最高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通高约12米,需攀登52级石阶抵达,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主体为高台式结构,院内设有正殿三间、钟楼与鼓楼,建筑精雕细琢,飞檐翘角形如展翅雄鹰。历史上,孙中山、冰心等名人均曾登临游览,玉皇阁作为张家口堡的制高点,至今仍是感受明清军事城堡风貌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大殿</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内供奉的玉皇大帝</p> <p class="ql-block">玉皇阁壁画是明代艺术珍品,以沥粉堆金工艺和宏大场景著称,展现了宗教与军事融合的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壁画核心描绘五岳大帝(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及四海龙王、二十八星宿等神祇率领仪仗朝觐玉皇大帝的盛况,场面宏大,人物生动 。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壁画采用沥粉堆金技术,通过立体堆塑和金箔装饰增强画面立体感,色彩历经数百年仍鲜艳如新 。 </p><p class="ql-block">现存壁画为原作复原基础上修复,保留了明代艺术风格 。 </p> <p class="ql-block">登上玉皇阁,俯瞰张家口市区,可见年代久远的破旧平房与新建的高楼大厦并存。</p> <p class="ql-block"><b>来远堡</b></p><p class="ql-block">是明廷批准的蒙汉贸易专城,其名源于孔子“近者悦,远者来”的理念,象征民族和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永顺门</b></p><p class="ql-block">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是张家口来远堡的西南门,位于张家口市区北端,是蒙汉贸易的重要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市楼</b></p><p class="ql-block">市楼的设置反映了来远堡作为长城防御体系与贸易枢纽的双重属性,其存在时间可追溯至明代互市时期(1613年左右)。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神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境门风景区</b></p><p class="ql-block">位于张家口市北端,是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长城关隘,扼边关之锁钥,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建于清顺治元年,具有35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中著名关口之一,在历史上曾有重要地位。张家口市区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修建的,全长450公里。其中属于桥西境内长城全长3700米,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由于张家口经济的繁荣,1909年清朝政府把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从北京修至张家口。</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门楣上有“大好河山”四个大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顶部的宽大平台,可供游人登临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向西有砖砌城墙约100米,城墙顶部3米多宽的马道,直抵西太平山,顺山势攀缘,可参观保存较好的毛石长城。毛石长城由就山开采的毛石垒砌,并用白灰勾缝,非常坚固。</p> <p class="ql-block">长城关隘名称通常大者称“关”、小者称“口”,而大境门以“门”独树一帜。大境门作为长城沿线唯一以“门”命名的关隘,其名称直接体现了其作为边境贸易与民族交流通道的核心功能,寓意“界上之门”或“境之门”,强调开放与融合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三字据历史记载,为清顺治皇帝六岁时亲笔所题,字迹稚嫩,被刻于门额石匾上。</p><p class="ql-block">“大好河山”四字,是1927年由时任察哈尔都统的高维岳在门楣题写,四个楷体大字,笔力苍劲,成为张家口的标志性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大境门不仅有宏伟的建筑和秀丽景致,而且有着光荣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境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了这座塞外古城。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五万人马全歼于大境门之外,张家口获得第二次解放。</p> <p class="ql-block">他乡遇故知,在大境门城楼下居然遇到了小学同学和战友,真是意外惊喜!</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张家口桥西区的艳阳天餐厅吃了当地风味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水母宫</b></p><p class="ql-block">位于张家口市西北3.5公里的卧云山麓,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宫前设青砖牌坊,上书“水母宫”金色大字,两侧绘有《出入回宫图》壁画。宫下泉水终年不涸,为含锶与偏硅酸的优质矿泉水,历史上因该泉水利于毛皮鞣制,当地毛皮商集资建宫,见证了张家口发展为“皮都”的历程。</p><p class="ql-block">水母宫内还建有吉鸿昌纪念馆和冯玉祥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水母宫是张家口皮都形成和兴旺的见证。张家口历来为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贸易互市的重要场所。特别是清雍正年间以后,张家口成为张库大道的贸易集散地。张库大道是指张家口通往蒙古高原库伦城(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贸易运销路线,是继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另一重要商道。张库大道的繁荣,使张家口成为我国最大的毛皮集散地,被称为“皮都”。大量的毛皮在张家口加工鞣制,必须有充足的优质水,于是人们发现了卧云山下的这股泉水。经这泉水浸泡、洗鞣的毛皮,皮板柔软,毛色铮亮,毛皮商因此财源茂盛,于是纷纷集资,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跨泉修建了这座水母宫。</p> <p class="ql-block">水母宫大门前的金毛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水母宫</p> <p class="ql-block">水母宫下的山泉水</p> <p class="ql-block">庙中供奉的水母娘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吉鸿昌将军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祖籍陕西韩城县。</p><p class="ql-block">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p><p class="ql-block">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二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他率部进攻察北,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吉鸿昌在张家口期间曾居住在水母宫景区内,他住过的房屋一直完整保留至今,即现吉鸿昌将军纪念馆。</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p><p class="ql-block">2009年,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将吉鸿昌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冯玉祥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籍安徽省景县,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p><p class="ql-block">1911年辛重革命爆发后参加滨州起义,1921年7月后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间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今条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辞职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警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同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1933年5月,在塞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1日被选为民革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1948年7月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因轮船失火遇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云泉寺</b></p><p class="ql-block">位于张家口赐儿山,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佛道共存的寺庙建筑群。 寺名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 </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上部为道教场所,下部为佛教殿堂,现存天王殿、大悲殿等建筑。 </p><p class="ql-block">1923年康有为曾游览此寺并题诗,1949年后多次修缮。现为2007-2010年扩建修缮而成。 自然奇观:寺西崖分布水洞(冬不结冰)、冰洞(四季结冰)、风洞(常年涌风)三大洞穴,以及“柳抱松”“元榆明柳”等古树奇观。 </p><p class="ql-block">因时间关系,我们只是远观了云泉寺。</p> <p class="ql-block">张家口威尼斯大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