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里的“车轮记忆”

0455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末代,县委大院的停车场里,几辆车总能引来路过干部的目光——那辆锃亮的华沙牌轿车,是市委书记下乡调研时的“专属座驾”,黑色车身擦得能映出人影,每次驶进大院,都像带着一股庄重的气场。</p><p class="ql-block"> 而县委书记的座驾,则是一辆军绿色的嘎斯牌吉普车。车身上还留着些许野外行驶的划痕,座椅也有些磨损,却依旧硬朗。书记常说:“这车子皮实,跑山路、进乡村,比啥都靠谱。”后来,嘎斯车换成了北京牌吉普车,性能更稳了,可那股“接地气”的劲儿没变,依旧跟着书记穿梭在全县的各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大院里最“气派”的,要数那辆红旗牌轿车。它平时很少出动,只有接待外宾或重要领导时才会亮相。红色的车身、流线型的设计,每次启动都引得大家驻足张望,仿佛它承载的不仅是客人,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一辆国产12座位的面包车,是大院里最“忙碌”的存在。接送干部下基层、运送文件材料、组织集体活动,都离不开它。车里面的座椅简单朴素,却总能挤下满满的人,车厢里时常回荡着大家讨论工作的声音,满是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车轮,不仅是出行的工具,更印刻着时代的印记。华沙车的庄重、吉普车的务实、红旗车的荣耀、面包车的热闹,共同组成了县委大院里一段难忘的“车轮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