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总以为森林的故事是小鹿在晨光中轻跃,兔子在草丛里翻滚,鸟儿在枝头唱着永不疲倦的歌。可后来我才知道,森林不只是温柔的童话,它还有月光下的低吼,风里的影子猎手,以及那看不见却维系万物的平衡。黄石公园曾一度失去了这份平衡——1926年,最后一匹灰狼倒下后,麋鹿再无顾忌,啃光了河岸的嫩芽与幼苗,柳树和杨树再也长不出新绿。河狸失去了过冬的食物,悄然离去;没有水坝的河流奔腾而下,冲走了泥土,也带走了生机。森林渐渐沉寂,鸟鸣稀落,大地干涸。原来,狼并非传说中的恶魔,而是自然的守护者。1995年,十四匹来自加拿大的灰狼踏雪归来,仰天长啸,仿佛在宣告:“我们回来了。”十年过去,麋鹿学会了警觉,不再肆意啃食;柳林重现新绿,河狸重返家园,咔嚓咔嚓地筑坝成湖,鱼儿游弋,水鸟翩跹,泥土也重新变得湿润松软。</p> <p class="ql-block">我常凝视那幅画:一只灰狼立于山坡,对着苍穹悠长嚎叫,湖水湛蓝如梦,远山静卧天边。它不似在宣示领地,倒像在吟唱一首古老的歌——一首关于森林苏醒、万物归位的歌。那声音穿过林间,唤醒沉睡的根须,也唤醒人们心中对自然的敬畏与柔情。风拂过树叶,仿佛在应和;溪流轻响,像是回应这来自荒野的呼唤。那一刻,狼的嚎叫不再是孤独的回响,而是生态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p> <p class="ql-block">灰狼伫立岩石,秋叶在风中飘舞的画面让我相信,一个物种的归来,竟能牵动整个生态的呼吸。原来生态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一张精密的生命之网,狼是其中一根关键的丝线。抽走它,网便崩塌;归还它,网便重新织起,脉脉相连,生生不息。这不只是科学,更是一场关于回家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儿童画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