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布鲁图斯的共和改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布鲁图斯率领罗马人民起义推翻了小塔克文的统治之后,元老院在他的倡议之下决定永久废除君主制。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一代好君主身上,而是把政权掌握在元老院权贵集团手中。他们创建出新的政治体制。设立两名由元老院提名公民大会(百人团会议)选举产生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执政官一年一任,两位执政官主持军政大事。执政官主掌最高权力,同时管理民政和司法。两个执政官权力相等,因此规定一切决定必须由两个执政官一致同意才能生效,然而在战时常常相互掣肘,这样又设立一个非常任官职“狄克推多”(即独裁者),这位独裁者通常由元老院在两个执政官中由功勋卓著者担任,任期半年。实际权力掌控在元老院手中,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百人团会议则成了摆设,所有重大议题都由元老院提出,百人团会只进行表决,而不能讨论。元老院中元老由贵族组成。执政官任满后,是元老院的当然成员。这样“贵族共和”的政权体制建立起来,罗马公社由此华丽转身为罗马共和国。 </p><p class="ql-block">随着共和体制的草创,与执政元首相匹配的仪式也随之出笼,仪式是权力权威的象征,代表国家的威严,在任何体制下都不可或缺。执政官权力不大,却在出行时威风凛凛,前呼后拥,12名侍从肩扛大棍,中置利斧,象征权力的不可侵犯性,被称作“法西斯”,现代的“法西斯”正是从此借用而来,于是民主政治的伴生物也由此而生,如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也是由民主选举上台为元首而演变成独裁者的。 </p><p class="ql-block">在处理掉塔克文家族之后,布鲁图斯以及与他一起策划密谋起义的的人,必须决定国家的政体走向。原则上他们可以自己推荐当国王,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反而建立了共和国。实际上所谓的共和国是上层贵族密谋政变的产物。显示出这不是一场“由下而上”的民众反叛,而是一群对国王不满的贵族集团某些人密谋,他们要让精英分子来统治。</p><p class="ql-block">按照罗马人的传统心态,他们并非愿意径自废除宪政体制,所以虽然王政被废黜,他们仍然以相似的体制取而代之,只不过是将其权力完全做了若干分割,目标不是要移除国王权力,而是要驾驭和驯服它。国王的宗教职责交给了祭司,后者是负责圣神道德精神的国王。国王的行政权力则交给了两位权力平等制衡的执政官,也就是统帅军队和诠释法律的权威,平时还负责召集和主持元老院会议。但有两项限制加于执政官。一是任期限制,只有十二个月,二是其中一位可以对另一位的决定进行否定。</p><p class="ql-block">到了共和国末期,当这两项限定被强权和武力打破时,就形成事实上的僭主独裁,就离帝王专制的帝国体制不远了。这项制度的设计者还认识到,国内以及国外危机或许还需要强有力军事行动进行平息,而设计了独裁官的角色,该官职由执政官任命,并将最高权威交付独裁官一人去执行。独裁官的任职期限只有六个月,但这一职位成为终身的职位帝国君主也就应运而生了,尽管设计者奥古斯都他自称为元首或者第一公民,这就是罗马帝国元首制的诞生,但是后世依然习惯称为罗马帝国皇帝。</p><p class="ql-block">在王政时期元老院不过是一个由世家贵族及其他领导性人物组成的临时性组合,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4世纪。共和时期元老院则成为一个永久性机构,人们期待元老院们行为正直处事公平成为国家的道德典范;他们禁止从事金融或海外贸易;禁止参与公共集资;他们的职务没有薪俸。但是元老们总是能够找到办法来避开规定,不影响他们暗中从事一些谋取私利的行为,成为某种势力的代言人。元老院的功能虽然是担任执政官的顾问和咨议的角色,但是他们拥有某种道德权威标志的无形力量,成为社会道德裁判官和政府善恶评判者的重要机制。而元老院的集体经验以及个人专长意味着其影响力会与日俱增。元老院没有党派及政纲,只有成员之间分分合合的结盟,往往是为权贵家族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构成的团伙分化组合,对于行政军事权力的瓜分,其中渗透的依然是经济上利益占有。</p><p class="ql-block">公民大会又被称为图里亚森会议,被认为是由国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成立的:百人团会议。在共和时期,公民大会握有最高权力。这是因为它是唯一有权选举官员及通过立法的机构。这只是形式上这么被认为,实际上,其民主的影响力是受到财富所限制,因为它的构成是被扭曲的,给予富人“百人团”的投票权力远多于给予穷人的。</p><p class="ql-block">由于布鲁图斯和克拉提努斯在起义中树立了权威,更由于公民们知道布鲁图斯生性严厉,嫉恶如仇,铁面无情,因此有着“残忍者”的绰号。克拉提努斯虽然温和谦逊,但与塔克文家族有深仇大恨,两人都不会与被推翻的王室妥协,因而大家都推选他们为首任执政官。在公民大会上,布鲁图斯带领全体公民宣誓,保证决不允许任何人在罗马称王。共和国通过法律规定,任何不经选举而担任领导人的官员,均犯下重罪。自此之后,直到西塞罗时代,罗马统治精英一直担心他们的成员之一会追求建立王国,因此毫不留情会清除掉企图政变的人。贵族们喜欢看到在同侪之间彼此竞争最高位置,虽然权贵家族在几个世纪里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但是任何有能力的贵族都能体会担任公职是他们的天赋权利,而贵族血统的高贵是担任最高执政官的必要条件。诚如西塞罗所言:“虽然人民是自由的,但行政法令很少由他们来实施。”权力游戏一直像是击鼓传花那般在几大贵族圈转来转去。直到共和后期,才算是转到新崛起新贵阶层——骑士阶层的西塞罗等人手中。</p><p class="ql-block">另外,祭祀问题是古罗马人极其重视的大事,过去公共祭典由国王主持,现在国王已经被驱逐,为了同神保持不间断地沟通,元老院通过暂设一个重要官职大祭司。从此罗马王政正式被贵族共和制所取代,时间是公元前509年。</p><p class="ql-block">傲慢的塔克文,在失去国王权力后,放低了身段,他派出使者去罗马宣布退位,并承诺不会使用武力来进行复辟。他的卑微要求只不过是归还他家族的金钱和财产。但其实他正真的目的在于试探人心,看看谁是他的支持者。在一场公民大会中,执政官克拉提努斯发言支持塔克文的请求,但是布鲁图斯始终不肯妥协,对此表示激烈反对。然而,塔克文的请求还是获得了通过,这或许显示,在较低阶层的公民中前国王还是有着相当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小塔克文喜出望外,立即召来亲信面授机宜。前国王在罗马的财产和不动产为数众多,其手下只是将金银细软送到了凯勒。塔克文变卖了房产、地产、家俱的钱财则用来打点买通一些身居高位的年轻贵族,图谋发动政变,东山再起。这批人中包括克拉提努斯的侄子。更叫人感到震惊是还包括布鲁图斯的两个儿子。这正应了布鲁图斯的预见,君主的钱财会变为进行反攻倒算的可怕武器。塔克文家族收买了罗马的名门望族,一个是阿奎列乌斯家族,一个是维特利乌斯家族。两家都同意推翻共和政体瓜分政权。说来维特利还是布鲁图斯的岳父,借着这个关系,布鲁图斯的两个儿子竟也被拉入阴谋集团。这两个年轻人素来不满父亲的严厉,怀念国王当政时公子王孙们为所欲为、放纵无羁的随心所欲生活。讨厌共和制下贵族特权的丧失。因而他们拿到活动经费后就向他们的外公发誓,要同残忍愚蠢的父亲决裂。</p><p class="ql-block">阴谋集团自感条件成熟就在阿奎列的密室集中密谋,这密室本来就是一间弃之不用的库房。现在策划这场政变的阴谋就在这间黑屋中进行。会议结束前密谋者一起宣誓,同心戮力,杀死执政官,解散元老院。同时修书一封报告塔列文,要求他予以配合。阴谋者内外勾结,精心策划,自以为万无一失。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黑屋计划,竟然被一个在屋内偷拿东西的奴隶温狄基乌斯听到,并告发给了罗马显贵——共和国坚定的支持者瓦莱里乌斯。瓦莱里乌斯果断命令人包围了王宫,截住前去凯勒报信的国王使者。然后带着大批门客和友人直奔阿奎列的住宅。古罗马当时盛行门客制度,许多破产的罗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投靠富贵显赫的家族作为保护人,战时作为随从随保护人出征,保护人划分土地给被保护人耕种,有义务在一定的场合保证被保护人的权益。瓦莱里乌斯自然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事情果然如那位奴隶温狄基乌斯所述,代塔克文在罗马处理财务和其他事务的仆从和参与阴谋的成员被一网打尽。瓦莱里乌斯亲自去向布鲁图斯和克拉提努斯报告,并请求召开公民大会,审理被捕人犯。广场上人声鼎沸,群情激愤。多数人并不知事情真相。但举报人温狄基乌斯公开了阴谋会议的内容后,传令官宣读了阴谋分子写给塔克文的信件。在场的罗马民众才知道了政变的详情。但是如何处理阴谋分子却产生了分歧。因为他们都来自罗马的显贵家庭,大多数人都觉得十分为难,只得保持沉默。尤其涉及到执政官布鲁图斯的岳父和儿子和克拉提努斯的众多亲戚,多数人希望能买一个人情,判处流放也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既然执行国法有相当难度,克拉提努斯态度暧昧,很可能会一票否决布鲁图斯的意见。布鲁图斯只能执行家法,作为家长他可以处置自己的两个逆子,执政官一点都不领情。当他的两个儿子被捆绑着带到会场时,布鲁图斯心情沉重地对自己的儿子大声说:“提图斯、提比略,你们有种就讲话,为什么不为自己辩护,反驳指控呢!”他连问三遍,被审者一言不发。有的悄悄望着站在一边的克拉提努斯,见他脸上挂着泪水。被审者中不仅有他的侄子还有他的朋友。在处理违法者方面,这类大罪一般都应当处以死刑。当他的两个儿子继续保持缄默时,布鲁图斯对仪仗官说:“现在由你来做剩下的事。”执行官首先抓住两位公子,剥去他们的长袍,赤身捆绑起来,用荆条进行用力抽打,直到他们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哀叫声在广场上空回荡,广场上群众人人颤栗。布鲁图斯却面色铁青不为所动地注视着侍从们行刑,直到四个侍从将他们按倒在地,拔出斧头砍下他们脑袋示众后,他才摆了摆手对克拉提努斯说:“其他罪犯的命运该你来处理了。”然后他默默退到人群中拭目以待。</p><p class="ql-block">对于其他阴谋者的案件还在审理中,克拉提努斯担心自己侄子,要求温和惩处,但布鲁图斯表示反对时,他咆哮道:“我和你拥有相同的权威,既然你是如此粗鲁残酷,那么我下令将这名男孩释放。” 人群随之骚动起来,克拉提努斯似乎未经正规仪式就被解除职务。在这关键时刻布鲁图斯再次挺身而出,他跳上讲台慷慨陈词:</p><p class="ql-block">罗马人,我已经处罚了我的儿子,尽了我自己的职责,我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最为有利。至于其他叛徒,应该由你们来决定。你们已经摆脱了国王的压迫,是自由的,请你们说出你们的意见,再投票决定如何处置他们吧!</p><p class="ql-block">罗马公民一致拥护,直接进行了投票,一致表决处决了所有阴谋分子。表明他们对君主制的决绝态度,以致后来500年里再也没有任何人敢于称王,即使后来的大独裁者苏拉、恺撒、奥古斯都也都是打着完善恢复共和的名义,为自己的帝国野心盖上一层厚厚的共和遮羞布。在创立巩固共和制立下卓越功劳的布鲁图斯也因此成为罗马人尊崇的先驱,甚至有人认为罗慕路斯建城的功勋也比不上布鲁图斯的业绩伟大。</p><p class="ql-block">克拉提努斯主动辞职,并带着全家移居国外。罗马有不成文的规定,对主动亡命国外的人不再追究责任。继他之后,有权势但和先王塔克文没有血缘关系的瓦莱里乌斯当选执政官,填补了这一空缺。</p><p class="ql-block">在同一次的公民大会上,经布鲁图斯倡议,通过驱逐塔克文家族所有成员的决议。元老院又决定对于王族的财产不予归还,也不完全充公,而是把绝大多数房地产、家私、细软等交给罗马人民任意劫掠,谁抢到就属于谁,以便在罗马人参与劫掠后能永远断绝与王族改善关系的可能。塔克文在罗马城外和台伯河之间的地产则划为公产,献给战神马尔斯,改为马尔斯广场,百人团会议和校阅以及战后解散部队都在这里举行。</p><p class="ql-block">奴隶温狄基乌斯因举报阴谋有功,从国库中领取奖金,并获得自由,得到罗马公民权。据说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自由的奴隶。罗马因此开始仿效释放温狄基乌斯的做法,凡授予自由身份的奴隶,便用一根叫“温狄克塔”的手杖触碰奴隶一下。后来每年释放的奴隶在罗马达到数万以上。</p><p class="ql-block">塔克文没有放弃复辟王朝的决心,开始奔走于埃特鲁利亚各地,企图借助埃特鲁利亚城邦国维爱和塔奎尼亚的军队颠覆罗马共和政权。罗马人闻讯立即做出部署进行反击。当塔克文率军南下时,迎战他的是共和国的两位执政官布鲁图斯率领骑兵,瓦莱里乌斯指挥步兵,两军在距离罗马城还有一天路程的地方相遇。埃特鲁利亚人的前锋部队是塔克文的之子阿隆斯。在确认迎面而来的就是罗马的骑兵部队后,阿隆斯策马来到队伍最前面,向罗马骑兵建议,由两军指挥官进行一对一的决斗,这时布鲁图斯也策马来到了队列的最前面。</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表兄弟之间的决斗,两人之间从来未交过手,却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在两军将士的注目下,你来我往杀成一团。两位主将之间的激战持续了很久,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不分胜负。最后,两人的长矛几乎同时刺进了对方的胸膛。他们连枪带人一起从马背上滚落了下来,倒地身亡。随后双方步兵也加入了战斗,由瓦莱里乌斯和塔克文分别指挥,各自的右翼都取得了胜利,左翼皆被对方击败,算是打了个平手。</p><p class="ql-block">战斗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山,两军撤回到各自的领地。当天夜里,两军营地传出流言,说是白天的战斗中伊特鲁里亚方面的阵亡者比罗马军只多出一人,战斗以罗马胜利而告终。士兵们确信这是神的声音。次日凌晨罗马军重返战场,却不见了伊特鲁里亚军队的踪影。于是瓦莱里乌斯带着布鲁图斯的遗体,收集了敌人遗留下的所有用具、武器,凯旋回城。</p><p class="ql-block">为了显示共和国的军威,瓦莱尼乌斯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效仿希腊人乘四匹白马拉着战车入城,跟在车后的是高唱凯歌行进军队和满载战利品的车队。据说从此开启了罗马凯旋式的传统,并逐步发展成全套仪式。每次胜利凯旋的路线都是经过帕拉丁山周围,沿着圣道到达卡皮特尔山的罗马主神朱庇特庙举行献祭典礼。</p><p class="ql-block">凯旋仪式结束后,罗马为共和国之父布鲁图斯举行了隆重的葬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