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老年大学口琴班德州游学

童心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古城门楼的飞檐上,红灯笼随风轻晃,像是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从滁州出发,一路欢声笑语,终于抵达德州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站在城门前,大家齐刷刷举起那条写着“滁州老年大学口琴艺术班”的横幅,笑容在蓝天下格外灿烂。有人整理衣领,有人踮脚站高,仿佛这一刻,我们不只是来游学的学员,更像一支即将登台的文艺轻骑兵。</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古朴的牌坊,上面“湖明大”三个字略显斑驳,却透着岁月的厚重。我们再次停下脚步合影,手中的横幅在风中展开,像一面旗帜,也像一份宣言——我们来了,带着口琴,带着热情,带着对生活的热爱。绿树掩映下,笑声回荡在石板路上,仿佛连鸟儿都跟着轻鸣起来。</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刻着红字的石碑前,垂柳拂面,微风送来草木清香。我们或坐或站,姿态随意却心意统一。有人悄悄把口琴从口袋里拿出来,轻轻吹了个音符,清亮的声音划过空气,引来一片掌声。“等会儿排练可得认真点!”班长笑着提醒,大家应和着,眼里闪着光。这不只是旅行,更是我们用音乐丈量世界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城墙下,“万寿宫”三字静静悬挂,我们穿着色彩鲜艳的冬衣,像一群不肯服老的追梦人。有人指着城楼说:“这墙比我爷爷还老呢!”话音未落,队伍里就响起了口琴版的《茉莉花》,旋律悠悠飘起,与古砖旧瓦相映成趣。那一刻,历史与当下,在音符中悄然交汇。</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站在刻字石前,这次背景是成片的垂柳与绿植,我们高举横幅,有人比出“V”字手势,有人笑得合不拢嘴。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年龄从不是限制,只要心中有歌,脚步就能走向远方。口琴虽小,却能吹出大千世界;我们虽已年过花甲,却依然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青春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畔的牌坊下,我们再次举起横幅。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我们的身影和笑声。有人提议:“下次去西安吧!”立刻有人响应:“那得排练《西安人的歌》!”大家笑作一团,仿佛已经踏上了下一程旅途。</p> <p class="ql-block">红灯笼高挂的建筑前,我们像过节一样热闹。有人掏出手机拍短视频,配上口琴伴奏,发到班级群里,瞬间收获无数点赞。这些点滴,终将汇成我们共同的记忆,成为晚年生活中最闪亮的片段。</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次在城墙前合影,蓝天如洗,万寿宫静静矗立。我们站成一排,笑容依旧灿烂。有人轻声说:“这一趟,值了。”是啊,我们用口琴连接城市,用脚步丈量文化,用笑声点亮旅程。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为了活得更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这趟德州游学,吹的不只是口琴,更是心曲。我们老了,但从未老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