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冬的孝义临水,是一幅农文旅交融的画卷。这里既有黄土高原上千年村落的沉静底蕴,又跃动着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四人同行,穿行于古巷与田园之间,感受现代与传统的奇妙共振,仿佛走进了一部活着的乡土中国新传。</p>
<p class="ql-block">阳光斜斜地洒在石板路上,脚下的步履不自觉放慢。一面深色石墙静静立在巷口,上面刻着“临水”二字,墨痕般沉稳。墙头题着一行小字:“随缘而来·心即归去”,像是从岁月深处传来的一声轻语,让人顿生归属。石纹斑驳,光影游走,仿佛每一道裂痕都藏着一段旧事。我们沿着这条被阳光熨帖的小路前行,两旁是低矮的老屋,墙皮微剥,却透出一种历经风霜后的从容。远处楼宇轮廓隐约浮现,与近处的古巷形成奇妙对望——那是时间的两端,在此握手言和。</p> <p class="ql-block">村口“最爱妈妈的城市”红色立体字在微光中格外温暖,街道两侧的老建筑静静诉说岁月故事。橙色外墙的供销社挂着“服务三农”的红牌,摩托车停在路边,野餐桌椅旁绿意盎然,旧日生活气息与今日旅游活力在此交汇。我们沿着石板路前行,一面刻着“临水”二字的深色石墙突现眼前,“随缘而来·心即归去”的题字如一声轻唤,让脚步不自觉放缓。阳光斜照在墙上,树影斑驳,远处现代楼宇若隐若现,古今在此悄然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抹红,在晨雾未散的清晨尤其醒目。它不张扬,却自带温度,像是一句藏在心底多年的告白,终于被写在了村口。路过的人总会驻足拍照,不是因为多么精致的设计,而是那几个字里,有记忆里的厨房烟火,有母亲唤你回家吃饭的声音。街道干净而安静,老墙上的砖缝里钻出几茎枯草,随风轻晃,仿佛还在回味夏天的绿意。供销社门前的绿桌椅排开,几张空椅面朝小院,似在等人来坐。</p> <p class="ql-block">在孝义市临水村口的供销社内,地方特产与农家美食:本土风味的集中展示,更有曾经的好多红色小本陈列整齐,集体煤矿管理,合同供销社员证等,瓷杯、文具、等具有时代印记的生活用品,唤起游客对往昔的记忆,成功构建了"红色文化+绿色产业+古村旅游"的乡村模式。其不仅重现了七八十年代供销社的历史温度,更通过创新机制激活了乡村经济,成为山西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