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本文是摘抄了一位退休人的退休生活感慨叙述,仅供体会品味人生</p><p class="ql-block">我今年55岁,退休旅游5年,走遍全国后才发现:旅行对老年人来说,真没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我为了园工作时未能实现的旅行梦,退休之后,我疯狂旅行,短短五年时间,我就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p><p class="ql-block">我去看了海南的海,西藏的高原、福建的山、北京的长城。</p><p class="ql-block">从大巴到火车,再从火车到飞机,再到自己自驾游。</p><p class="ql-block">家附近的景点,就没有我没去过的,而远的也把各个省市都打卡了一遍,算是全国走了一遭。刚开始,我觉得挺美好和自在的,但旅行五年过后,我却发现旅游,对我们老年人,越来越没意思了。</p><p class="ql-block">为啥我要这样说呢?下面我就分几个小点,给大家说一说。</p><p class="ql-block">一、风景易逝,人心难留退休初期的我,曾像候鸟追逐季节般追逐风景。</p><p class="ql-block">看到朋友圈里的雪山日照金山,便立刻收拾行囊奔赴西藏;听闻古镇的桃花开了,又连夜买了去江南的车票。</p><p class="ql-block">然而当我在九寨沟的人海中被挤得气喘吁吁,在网红小吃街对着高价凉粉叹气时,突然懂得:最美的风景,从来不在镜头里,而在陪你看风景的人眼中。曾以为行千里路能填满空虚,后来才明白:心若浮荡,纵览五岳也只是走马观花,心若安定,窗前一棵梧桐也能摇曳成诗。就像古人说的:不因风动而畅动,只因心动而景动。</p><p class="ql-block">二、旅游是药引,不是解药</p><p class="ql-block">见过太多人把旅行当心灵救赎:工作烦了去大理疗伤,婚姻累了去丽江寻梦,可拍了成千上万张照片,发完朋友圈后,焦虑依然如影随形。作家毕淑敏说过:真正的旅行,是带着灵魂去探索,而不是走一路拍一路,玩儿一路吃一路,看一路买一路,旅行一完,买回一堆纪念品,过一段时间就成了垃圾。现代心理学也印证了:疗愈从来不是空间的转移,而是与自己的和解。</p><p class="ql-block">想起白岩松曾坦言:我在珠峰脚下依然焦虑,因为问题不在海拔,而在心里。当我们把旅行当成逃避的借口,就注定只能在不同的城市,重复同样的迷茫。</p><p class="ql-block">三、岁月催人老,从容胜远方年轻时总把打卡当本事,三天暴走五城,凌晨四点爬泰山看日出。如今却发现,比起挑战青藏高原的高反,我更爱小区花园的桂花飘香;比起穿越无人区的刺激,更贪恋傍晚坐在阳台,看云絮在蓝天上写散文的,孤独是骨子里的。此刻我忽然懂得,那些在大巴上拼凑的笑声,不过是临时粘在孤独表面的糖纸,风一吹,就露出了底色。原来一群人的狂欢,有时只是孤独的变装舞会。</p><p class="ql-block">五、顶级的人生,都不依赖行走的治愈。演员陈道明在演艺生涯辉煌之时,面临过外界带来的巨大压力与内心的疲惫。他曾尝试通过旅行来放松自己,去过许多风景绝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可在旅途中,他渐渐发现,那些原本困扰自己的创作瓶颈、对表演艺术的深度思考,并未因身处异地的美景而消散。</p><p class="ql-block">最终他意识到,真正能让自己沉淀下来、寻得内心平静的,是回到书房,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对话。作家余秋雨也踏足无数文化古迹,在漫长的文化苦旅中,走过干山万水。</p><p class="ql-block">但他曾坦言,最让他感到充实和安心的,并非一直在路上的奔波,而是回到自己安静的书桌前,将旅途中的感悟付诸笔端,在创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p><p class="ql-block">这些阅尽繁华的人早已明白:旅行是生活的调味剂,能带来一时的新鲜感和放松,却绝非心灵长久栖息的归宿。就像钱钟书说的:“想出门旅行的人,其实心里早已有了方向。</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把退休的意义寄托在“下一个目的地”,反而忽略了:最好的生活状态,是“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六、看过世界后,更要看见自己这旅行的五年里,我的手机存了上万张风景照,可当我试图回忆某个古城的清晨,却只记得导游催促的哨声;想起某座雪山的壮丽,却想不起当时陪在身边的旅伴是谁。</p><p class="ql-block">原来到此一游的匆忙,早己让风景沦为了背景人生的厚度,从来不是走过多少公里,而是有多少时刻,真正住进了心里。或许比起打卡式旅行,更值得做的,是在自家阳台种几盆花,每天观察它们的抽芽开花。</p><p class="ql-block">七、最好的退休生活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上曾以为退休是第二人生的开始,后来才懂,真正的开始,是学会与自己相处。当我们不再用去了多少地方衡量人生,而是用活得有多舒展定义幸福;当我们放下必须精彩的执念,接纳平淡是真的常态,才算真正读懂了退休的意义。就像陶渊明说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最高级的自由,不是脚步无拘无束,而是内心不慌不忙。</p><p class="ql-block">这五年旅程,让我终于明白:旅行不是终点,而是一面镜子它照见的,不是山河的辽阔,而是我们内心的容量。</p><p class="ql-block">愿你我退休后,不必追赶日月,只需在光阴里慢慢走,把日子过成一首舒缓的诗:春看花开,夏听蝉鸣,秋拾落叶,冬围炉暖。毕竟,真正的远方,从来不在地图上,而在人间烟火处,岁月静好处。</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幸福,不是跨越千里的壮举,而是茶杯里飘着的暮色,是老友相聚时的絮语,是不必追赶时间的坦然。</p><p class="ql-block">当脚步慢下来,真的会发现,原来诗和远方从来不在地图上,而在眼前的一蔬一饭,一辈一笑</p> <p class="ql-block"> 写的真好,心里有景,景色无处不在,有个在乎你的伴侣,有孝顺的儿女,朝看日出,晚赏霞,四月看鸢飞草长,腊月赏雪扬扬洒洒,人生如此,夫复何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