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建筑群与自由女神

天天开心

曼哈顿的建筑群是一个活着的、不断进化的有机体。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 <p class="ql-block">遥远的天际线上曼哈刚顿建筑群如一座现代文明的堡垒刺破天空。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的装饰艺术尖顶依然保持着上世纪的老派优雅,而新建的世贸中心一号楼则以简洁的线条向上收拢,像一只伸向云端的手。</p> 玻璃幕墙在午后阳光下闪烁不定——有些反射着耀眼的金色,有些则是冷峻的银灰。整个建筑群在光影中形成奇妙的层次,远景那些摩天楼则仿佛海市蜃楼般悬浮在薄雾里。 隔着水面这座城市既近又远。所有的喧嚣都被距离过滤成一片低沉的嗡鸣,只剩下这些沉默的建筑向你诉说——关于野心,关于梦想,关于人类触碰天空的永恒渴望。 这就是曼哈顿,一个从每个角度看去都不同的地方,但唯有在远处,你才能看见它完整的模样。<br><br> <p class="ql-block">自由女神官方名称:自由照耀世界之神,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的自由岛,总高93米(从底座到火炬),其中女神像高46米,基座高47米。材质为铜质外壳,内部为钢铁框架。</p><p class="ql-block">设计师是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雕塑),古斯塔夫·埃菲尔(内部结构),落成时间于1886年10月28日。198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1865年法国学者爱德华·勒内·德·拉布拉耶提出,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并庆祝美国奴隶制的废除,法国人民赠送一份礼物给美国人民,以表达对自由和民主的共同追求。</p><p class="ql-block">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迪承担了设计工作。女神的面容灵感来自他的母亲,而高举火炬的手臂的模特则是他的妻子。负责内部钢铁框架的,正是后来建造了埃菲尔铁塔的著名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p><p class="ql-block">雕像在法国建造完成,被拆解成350多个部件,装进200多个木箱,由一艘法国轮船运抵纽约。</p><p class="ql-block">虽然雕像是法国赠送的,但其基座需要由美国方面出资建造。由于资金短缺,出版商约瑟夫·普利策(普利策奖创立者)通过他的报纸发起了一场全民募捐活动,最终吸引了超过12万名捐助者,大多数捐款不到一美元,体现了美国民众的广泛参与。</p><p class="ql-block">1886年10月28日自由女神像在盛大的仪式中揭幕。她手持火炬,欢迎着数百万穿越重洋来到新大陆的移民,成为他们心目中“新世界的希望”。</p> 随着日头西斜光线开始变得温柔。玻璃幕墙逐渐染上夕阳的温度,从暖黄渐变为橙红。城市的轮廓在逆光中变成剪影,窗户却开始零星亮起——先是几盏,然后成片,最后整个曼哈顿化作缀满钻石的黑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