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引言:我终究是错过了那场凌晨六点的日出。周末清晨,待我气喘吁吁地攀上贺兰山的笔架峰,天光已然大白,太阳早已端坐在云端,将金辉毫不吝惜地洒遍山野。我为自己的迟滞感到一阵懊恼,仿佛错过的不只是一场光景,而是某个庄严的起点,一个“本该如此”的、正确生活的凭证。那一整日,心头都萦绕着一种说不清的怅惘,像一件未曾做完的事。</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傍晚时分,信步走到湖畔的一片水泽边,并非为了什么,只是想吹吹风。就在那时,我又远眺——看到傍晚六点贺兰山的夕阳。它全然没有日出的那种喷薄欲出的锐气与宣告。它是沉静的,宽厚的,将天边的云彩染成一匹无比奢华瑰丽的锦。那光线是温润的,像一块融化中的琥珀,流淌过水面,包裹着归鸟的翅膀,也轻柔地抚在我这碌碌一日、风尘仆仆的身上。就在那一瞬间,清晨的懊恼竟被这无边的温柔悄然化解了。我忽然明白,日出固然壮丽,但它属于那些最有纪律、最为奋发的灵魂;而夕阳的慈悲在于,它永远在那里,等待着每一个或匆忙或疲惫的、迟来的人。</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这让我想起一位朋友。年少时的梦想是成为一位画家,却因家境缘故,早早读了中专师范,在三尺讲台规规矩矩地行走了大半生。我们都以为他早已与过去的自己和解。谁知在四十五岁那年,他竟重新拾起了画笔。起初,周遭不乏善意的提醒:“这个年纪才开始,是不是太晚了?”他只是笑笑,依旧在每个下班后的夜晚,于一方小小的书桌上,构建她的色彩与线条。他没有去追赶那个“凌晨六点”初阳,却在人生的“傍晚六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灿烂夕阳。他的画技或许终其一生也难称精湛,但画布上的每一笔,都饱含着只有他自己懂得的、沉静而丰沛的喜悦。</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人生,似乎总被一种无形的“时刻表”所驱策。几岁该学业有成,几岁该成家立业,仿佛一步踏错,便会满盘皆输,被时代的列车无情抛下。我们焦虑地盯着那群仿佛赶上了每一班车的人,却在比较与追赶的疲惫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然而,生命的展开方式,又何尝只有一种?有人是迅疾的昙花,在深夜骤然绽放;有人却是沉稳的银杏,等待深秋才泼洒出满树金黄。我们羡慕晨曦的清澈,却忘了夕阳的丰盈,正得益于它负载了一整日的光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何必执念于那个未曾赶上的“凌晨六点”呢?我们终其一生,寻觅的并非一个被众人认可的标准答案,而是一种能让自己心跳契合的、热爱的生活方式。多走一些弯路,或许才能见识到主路上永不会遇见的幽深风景;多花一些时间在路上,才能听懂风与草木的细语,而非只是终点处喧嚣的喝彩。真正的成功,或许不在于活成别人眼中期待的模样,而在于始终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哪怕脚步蹒跚,哪怕孤身一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最终接纳了那份傍晚的夕阳,我的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我不再为错过的日出而悔恨,也不再为未知的明天而过度忧惧。我只知道,此刻,这夕阳是为我而明的。而我的路,正从我的脚下,向着属于我的黄昏,温柔地延伸开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