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绿韵颂和平

杨阳

<p class="ql-block">文:杨阳</p><p class="ql-block">摄影:柳平</p><p class="ql-block">音:黄河大合唱</p> <p class="ql-block">今日上午,黄浦江畔的陆家嘴东方明珠公园绿意盎然、歌声飞扬,一场名为“申城绿韵颂和平”的绿植和平树仪式暨音乐快闪活动在此温情启幕。以绿植寄情,以歌声传意,申城儿女用一株株生机勃发的和平树,播下生态文明的种子,也种下对世界安宁的祈愿。这场融合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盛会,不仅凝聚着对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更以深情旋律续写着和平时代的壮丽华章,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增添了一抹温润而深远的绿意亮色。</p> <p class="ql-block">阳光斜洒在东方明珠塔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城市与自然交融的光泽。那面写着“申城绿韵颂和平”的横幅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一封寄给未来的信笺。背景里,上海中心大厦如青竹拔节,而脚下的草地却安静地托起一片片新生的绿意。有人匆匆走过,身影被阳光拉长,仿佛也成了这场仪式的一部分——不是主角,却也是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手持文稿,站在横幅前一字一句地读着,语气庄重却不生硬。他的影子落在“2025年11月22日”这几个数字上,仿佛时间也被这一刻凝固。远处高楼林立,近处却只有泥土、树苗和几顶红帽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这座城市从不缺少速度与高度,但今天,它愿意为一棵小树停下脚步,听一段关于和平与记忆的讲述。</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的亲属站在麦克风前,手中纸页微微颤抖,不知是风,还是情绪。她身后那面绘满绿叶的墙,像极了记忆的底色——繁茂、静谧、充满生机。她开口时,声音不大,却穿透了人群。那一刻,没人说话,连快门声都放轻了。有些话不必激昂,只需真诚,便足以让人心头一颤。</p> <p class="ql-block">女主持站在草地中央,声音清亮而沉稳,像从岁月深处传来的一句叮嘱。她话音未落,身旁的男子便抬手指向那棵刚栽下的小树,动作轻柔,如同在介绍一位老友。台下有人戴着红帽,微微仰头,目光落在树苗上,也落在横幅的字里行间。“申城绿韵”,不只是风景,更像是一种承诺,一句低语,在城市的喧嚣中悄然生根。</p> <p class="ql-block">树上挂着一块木牌,字迹工整:“和平树(桂花)”,认养人是新四军老战士曹恩民。红丝带在风中轻舞,像一条未断的血脉,连接着过去与现在。那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刻在木上,也刻在人心。而“植此绿树、岁月长安”八个字,竟让人觉得,一棵树也能承载如此厚重的祈愿。桂花未开,但香气仿佛已在风中酝酿。</p> <p class="ql-block">又一块木牌挂在另一棵桂花树上,认养人写着“抗日战争烈士后代”。同样的寄语,不同的名字,却指向同一个方向——对和平的守望。树叶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是回应着这份深情。树不会说话,但它站着,就已是一种宣言:我们记得,我们活着,我们继续种下希望。</p> <p class="ql-block">第三块木牌上写着“英雄刘老庄连”,那是一支用血肉铸就荣誉的部队。如今,他们的名字以另一种方式被铭记——在一棵会开花的树下。红绸缠绕,像勋章,也像祝福。这棵树不再只是绿化带中的一员,它成了记忆的坐标,成了城市良心的刻度。</p> <p class="ql-block">那棵树上缀着布艺的红花,手工的痕迹清晰可见,像是谁家老人一针一线缝出的心意。木牌依旧写着“和平树(桂花)”,但这一棵,多了一份温柔。它不只被种下,更被装扮、被祝福、被期待。人们围着它拍照,不是为了打卡,而是想把这一刻留住——绿意与红绸交织,历史与当下相拥。</p> <p class="ql-block">那位佩戴勋章的老兵站在树旁,军装笔挺,眼神却柔和。他与身旁穿红衣的代表交谈,声音低缓,像在讲述一段只有他们才懂的故事。周围的人静静听着,或举起手机,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记住。勋章会褪色,但记忆不该。而今天,他们用一棵树,把记忆种进了泥土。</p> <p class="ql-block">新栽的树苗整齐排列,每棵都挂着牌子,系着红丝带。一把锄头插在草地上,柄上的红绸在风中飘着,像一面小小的旗帜。远处是高楼,近处是汗水与泥土。有人弯腰扶正树苗,有人轻轻拍实土壤——动作简单,原来,种树也可以是一种纪念,一种无声的宣誓。</p> <p class="ql-block">那群穿制服的人站成一排,右手高举,宣誓声整齐而有力。他们的身影映在石砌建筑前,与“上海纪”三个字一同定格。没有口号式的激昂,却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他们不是演员,而是参与者,是这座城市的普通一员,却在今天,以集体的姿态,为和平与绿色许下承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