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深秋时节踏足查济,时隔十余载的重逢,终在粉墙黛瓦与溪流潺潺中如愿以偿。</h1> <h5>《查济村外》油画(18cmx24cm)2025年</h5><div><br></div> <h1> 自西向东的许溪依旧蜿蜒,没有湍急的山洪而枯水期的细流却奏响了朱熹“清如许”的诗意旋律,两岸马头墙错落叠嶂,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晕染成流动的水墨画。溪边浣衣女的欢声笑语,感受到她们对平凡生活的满足,更让小村添了几分烟火气的悠然。<br> 似曾相识的小巷没有多少违和感,而新增的民宿与拐角处的小吃店也未打破静谧的氛围,反倒以丝丝暖意填补了寂寥的角落,多了些生活温度。而村外围商业街的熙攘与村里老街的清幽形成巧妙互补,动静之间各有韵味。</h1> <h5>《查济村外》钢笔速写(2025年)</h5><div><br></div> <h1> 查济的红楼是必须看的,这是查济的标志性建筑。所谓的红楼只是一所二层的小楼,梁柱上有些褪了色的红油漆。二楼的亭台有些别致,似亭非亭,是俯瞰全村的绝佳视角,在古村少有高大建筑的群里,红楼的高耸是独一无二的。之前的红楼有些破败,窗棂失落,徒有一个外框,如今已褪去破败,翻新后化作网红咖啡屋,斗转星移,红楼虽添新色,但依旧是村民往来要道,在楼上看看山景、喝喝咖啡,成了古今交融的别样意趣。</h1> 《查济红楼》铅笔速写(2025年) <h1>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查济古村的美丽也吸引了众多美术院校的青睐,成为学生教学实习基地,有了画家村的美誉。期间时不时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写生,笔墨间尽绘层林尽染的韵味。我也情不自禁地拿出画具,描摹起来。可也有不少学生面对美景却对着手机创作,所画南辕北辙,如此暴殄天物式的写生行为实在辜负这般美丽景色,让人怅然。</h1> 《查济古民居》铅笔速写(2025年) <h1> 村里的小吃摊藏着惊喜,油条豆浆、馄饨面饼等家常美味品类齐全,价格公道且店家谦和,一口热食便暖了旅途时光。久违的查济,变迁藏在新旧交织里,既有古村本真的静谧,亦有顺应时光的鲜活,值得细细品味。<br> 本还想去找找十几年前住过的民宿,一来时间有限,二来也没有联系方式,只能作罢。记得当时我们特意为店家作画后获盛情宴请,情暖融融,成了时光里珍贵的注脚。<br> 一个村落,一个家族,必然有它的祠堂,查济同样有着众多的祠堂,大多气势恢宏。著名的“徽州三雕”体现了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工匠的精湛技艺。囿于时间,没能一一进入参观,但仅看外观已叹服其建筑规制而大饱眼福。</h1> 《查济古民居》铅笔速写(2025年) <h1> 在小巷中闲逛,看到有妇人在出售晒干的莲蓬,那深褐底色自带复古质感,细挺的荷干勾勒出利落的线条,干枯肌理藏着秋的深邃,不由地吸引了我,询价:10元钱5个,另送莲子,不贵,买了10个。回来后插在花瓶里,随手置一角便是天然静物画。这许是此次查济之行的又一意外之喜。</h1> 《瓶中的莲蓬》摄影(2025年) <h1> 查济这个古村,能让我数度游览,一方面是我对古村落的偏爱,然而,更是被查济古村的建筑艺术与自然野趣在此和谐共生所产生的魅力所折服。这份藏在时光里的独特韵味,既勾着旧忆,更吸引着我期待再赴一场与古村的时光之约。</h1><h1> 2025年</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