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花雪随风不厌看,一片飞来一片寒。不经意间,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今天9点38分,小雪如约而至,这是24节气中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小雪之名,因“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雪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节气“小雪”与天气中的“小雪”没有必然联系。气象学上界定的小雪节气,表明东亚地区已确立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低压或低槽东移,就会有大规模冷空气南下,从而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雪来了,这也就意味着阴阳之气相交,阳气渐衰,阴气渐渐占了上风,万物凋零,失去生机。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老话说,如果小雪时节地面还未封冻,天气异常暖和,那么对于来年的天气状况和庄稼收成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好兆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万物开始沉寂,人们也开始冬藏,正是“冬腊风腌,蓄以御冬”之时。小雪时节腌菜香,缸中翠绿韵悠长。萝卜白菜皆成宝,岁月凝香满院藏。雪里蕻耐寒性强,冬季冰雪覆盖时仍能保持翠绿,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北方地区冬季腌菜的首选原料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小跟着姥姥长大,看到了很多的传统居家做的美食,腌制雪里蕻可是小雪时节彼时我们家最有仪式感的活动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我记事起,就看到每到立冬之后姥姥、姥爷都会为准备小雪时节腌制,刷洗咸菜缸和压咸菜用的大石头。那时爸爸妈妈上班在石景山,单位福利运到的雪里蕻,他们都会买好,骑车十公里带回家。等到80年代之后,香山物流改善了,我们就跟着姥姥到菜站买回。有时会和爸爸妈妈重复购买。那也不嫌多,因为冬天的白菜、土豆、萝卜真的是主打菜,能吃到雪里蕻可开心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腌制雪里蕻讲究很多,先将买回的新鲜雪里蕻,去除黄叶、老叶及根部,洗净后,将菜悬挂或平铺通风处晾晒1-2天,至叶片发蔫、重量减轻,以提升脆度并防止变质。然后,姥姥都会用手揉搓至菜叶变软、渗出墨绿色汁液,确保盐分均匀渗透。最后,放入咸菜缸,容器需开水烫洗并彻底晾干。分层装入雪里蕻并压实,每层撒粗盐,顶部压上石头。这些加入的大粒粗盐与菜的比例严格控制,并添加点姥爷的高度白酒二锅头防腐增香,全程避免油污和生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在四合院的南墙根儿下的一缸腌菜,密封发酵三周左右就可以吃了。它吃法很多,肉丝炒雪里蕻、黄豆雪里蕻、雪里蕻汤等等,我现在依然喜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腌制咸菜是在小雪前后,天冷了,姥姥都是光着手洗菜、凉菜、腌菜、从菜缸里捞菜,长大后才知道其中的辛苦。又到腌咸菜时,想想姥姥因过度劳作而的变形的手,就心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去人们普遍依赖自己手工制作食物,随着时代发展,物质丰富了,加上现代人节奏快,更倾向于购买加工食品或外卖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越来越体会到,居家过日子,外面的珍馐是偶尔的调剂,自己动手的饮食、粗茶淡饭,是质朴的、简单的、健康的,让一家人在一起,你洗一把菜、他温一壶茶,你支把劲、我搭把手的日子,团团圆圆互助的日子,才是轻松、踏实而长久的日子,是真正向往的、有生活仪式感的、烟火中的欢喜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