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大红楼 回望觉醒年代

张榜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初冬的日光薄薄的,软软地照在"拾得金秋一片黄"的疏朗枝头。我陪伴从故乡来京的老战友王丑善,在艳阳高照的上午,走进这幢红砖砌就的楼宇,试图以今日的目光,回望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红楼静默地圪立在京城寻常的街巷里,墙体是那种历经百年风雨的沉红,像一册摊开在时光长河中的厚重史书,每一页都等待有心人的品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踩着木梯拾级而上,脚下的吱呀声仿佛在时光深处回响。廊道幽深,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惚间,我仿佛看见那些身着青布长衫的身影,腋下夹着书卷,步履匆匆地穿行在廊道间。他们中有传道授业的师长,正要去点亮年轻人心中的智慧之光;有忧国忧民的学子,眉宇间凝结着对家国命运的关切。这一刻,时光仿佛重叠,让我得以隔着岁月的长河,凝视那个不平凡的觉醒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一间复原的阅览室,我们不约而同地驻足。我的战友,这位平日里言语朴拙的汉子,凝视那张冰凉的木桌,轻声说道:“就是在这里了。”简单的话语里,蕴含着对历史的无限敬意。这方寸之地,曾经激荡着改变时代的思想浪潮。那些如今镌刻在史册上的文字,最初就是在这片宁静中孕育而生。我仿佛看见,深夜灯光下,年轻的面容专注而坚定,手中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书写着一个民族的觉醒与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拱形的长窗窗口望出去,老树的枝桠在阳光中勾勒出遒劲的剪影。老战友忽然说起故乡的深秋,说起我们年轻时的行伍岁月。“站在这里”,他的目光依然停留在窗外,“就想起咱们当年在营房里……”我默默颔首。时代不同,使命各异,但那份为理想而燃烧的青春岁月里的热忱,却在不同时空中交相辉映。这座红楼,不仅见证了过去,更连接着所有为信念而奋斗的灵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离去之际,我们再度回望。艳阳中的红楼泛着温润的光泽,它不再只是一幢普通的建筑,而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承载着整整一个时代的思想与理想。今天我们要带走,而且能够带走的,不只是对往事的简单追忆,而是一种深沉的感悟。这份感悟,让我们的内心在走出红楼后,愈发沉静而更加坚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归途中,街市车水马龙。我们并肩走着,许久无言。但我们都知道,方才在楼里的驻足凝望,已在心灵深处播下了永远的种子。它静静地,一年又一年轮番生长、繁育着,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要记得回望来时的路,记得自己是从那样一个觉醒后的晨光中走出的后来人。这种回望,既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前路的瞻望和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榜奎 2025年11月22日制作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