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7年5月13日,国军的整编74师孤军冒进,被解放军第1、第8纵队切断其与左右邻联系,第6纵队抢占垛庄退路,形成合围。笔者搜索如‘腾迅元宝’等,得到的结果也大同小异。</p> <p class="ql-block">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歪个楼。看到有答主说张灵甫应该在平地修筑工事防御,大规模接收空投补给,还说他应该能守七八天。真的看笑了。</p><p class="ql-block">孟良崮地区是丘陵地带,根本就没有大块平地可以铺开几万人的部队。74又是被华野贴身包围的,华野的四个纵队粘着74的三个旅轮番进攻,这种情况下74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修筑工事,也无法大规模空投补给。同时六纵切断了74的垛庄后路,华野动用了五个纵队超过十二万兵力围攻不足三万人的74,另有四个纵队阻援。其目的就是为了速战速决,在这种规模的攻势下,就算是再精锐的部队,防守三天也已经是极限了。</p> <p class="ql-block">74如果不上山占据制高点,华野可以轻松占据周边高地,把74按在山脚下分割包围,几轮炮击然后俯式冲锋,一打一混合,几个小时就结束战斗了,有水没水重要吗?他就算是守着长江也撑不了多久,直接就变成第二个莱芜战役了,即华野仅付出三五千人的伤亡一天之内全歼74近三万人(事实上,因为74占据制高点华野不得不俯冲攻击,付出了超过1.3万人的伤亡)。根据叶飞司令战报记录,正是因为及时占据孟良崮即周边高地,74为自己多争取到了至少一天一夜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而且,74不是自己放弃了山下村庄主动选择了孟良崮,而是被华野绝对优势兵力围攻,在两天的交战过程中丧失了全部外围阵地,被逼上了孟良崮。诚然,孟良崮是座石头山不利于挖战壕防守,问题是周边都是这种石头山,仓促之间只能就近占据有利地形坚守待援。上山好歹可以组织部队防守一两天,不上山直接就被分割包围秋风扫落叶连半天都撑不过去,张灵甫还有其他选择吗?</p> <p class="ql-block">这和胡琏在南麻的情况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其一,围攻整11师的部队仅有3.5个纵队,没有形成孟良崮战役接近5:1的悬殊兵力对比。</p><p class="ql-block">其二,当时整11师满编满员超过3万人且补给充足。74没有携带重武器而且不满员,仅有2.5万人左右,而且是轻装行军,在上山之前已经被华野消耗了几天,弹药基本上已经消耗殆尽。</p> <p class="ql-block">其三,整11师地处相对平缓的地带,被包围时出于防御状态,所以胡琏提前一周依托周边村庄构筑工事补充弹药。74是在进攻坦阜的路上部队正处于行军状态下被华野贴身穿插包围的,这种情况下根本来不及构筑工事,一停下来华野就黏上来轮番进攻。</p><p class="ql-block">其四,胡琏最终能逃出生天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胡琏扛了好几天已经弹尽粮绝的时候突然连降几天大雨,华野弹药受潮推进困难,不得不迟滞进攻,从而为外围援军增援争取了时间。而孟良崮几天几夜都没下雨,74人困马乏水冷机枪卡壳,结果战役刚一结束大雨倾盆而下,只能说是时也命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