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lmx</p><p class="ql-block">美篇号:83678821</p><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致谢原创)</p> <p class="ql-block">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不但文章和诗词写得好,而且书画都很出色。他同文同是好朋友。文同也兼长绘画,我国绘画史上称他们两人的画为"文人画",并且称他们两人为"文人画"的创导者。胸中有成竹,指作画前已在心中构建完整意象,就是从苏、文二人画竹的故事而来。比喻在做事之前,心里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完整的计划和成功的把握。形容做事态度认真,准备充分,因而显得沉着自信、从容不迫。称“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p> <p class="ql-block">成语典故:北宋一位名叫文同,字与可的著名画家,他尤其擅长画竹。深入观察:文同为了画好竹子,在自家院子里种了各式各样的竹子。他常年累月地观察竹子在春夏秋冬、风雨晴雪不同时节下的形态变化。了然于胸:经过日积月累的观察,竹子的各种姿态——新芽的稚嫩、茂盛时的蓬勃、雨后的清新、雪中的坚韧——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也就是说,完整的竹子形象早已在他心中“生成”了。代表作品《墨竹图》(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倒垂竹枝构图,笔法严谨,墨色浓淡相宜,展现竹子的生命力。一挥而就:因此,当他提笔作画时,根本不需要看着真实的竹子临摹,因为他“胸中之竹”已跃然纸上。他能够笔法流畅、一气呵成地画出极其生动传神的竹子。</p> <p class="ql-block">苏轼屡遭贬官降职之后,总算承蒙皇帝的悯,让他担任"玉局观提举"。苏轼在观里无事可做,就大画墨竹,绘画技法倒因此大有提高,而且还有独创之处,后人摹仿苏轼的这种画竹技法,称为"玉局法"。"后来的画家们,学习文同的画竹技法的也很多,形成一个画派。苏轼还曾写过一本《画竹记》,介绍他画竹的经验说:苏轼说:"我的墨竹,是学习与可的。"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是说:画竹的画家,在动笔之前,一定要酝酿成熟,先有一个生动具体的竹子形象在心胸里,这样,画出来的竹子才生动。</p> <p class="ql-block">和苏轼、文同都很要好的晁补之(也是能画的文人),曾有一首诗,称赞文同的"墨竹"艺术,其中有两句道:“与可画竹时,成竹已在胸。”</p><p class="ql-block">文同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湖州竹派”,是文人画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请赐教他画的代表作是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