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日遐想1004 岳建国/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者王沛霖在个人视频号上说,深耕中西思想史、文明史的著名历史学家杨鹏,在思想深度、眼界、对民族启蒙的贡献等方面已经超越鲁迅。但他的视频很短,没具体地讲如何超越。几个月前我写过一篇短文,对他这个说法表示认可,但我意犹未尽,还想把杨鹏与鲁迅、胡适等人做个稍微具体的对比,谈谈他们之间的不同和各自对大众启蒙方面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鹏首先是个“西方文明通”,他通过读书、留学、到以色列考察等方式,搞通了以“两希文明”为基因和主线的西方近代文明的来源、实质和核心,即以《圣经》为根基的“道德律”(也可说成宗教、政治等方面创立、不断进步和完善的社会规范和文明成果);以古希腊哥达毕拉斯创立的“万物皆数”为根基的“自然律”(即表面世界背后的科学规律)。他沿着这“两棵大树”的曲折成长史,对西欧后来发生的每一件大事、每一个重要时代、每一个对历史发生重大影响的人物,仔仔细细地进行讲述,让中国读者系统地了解“什么是西方文明”“为何会有西方文明”这两个不太熟悉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后,杨鹏先生从西方文明这个视角再回看中国历史,对中国各个朝代的变迁、发生的大事、各个影响中国的重要人物尤其是重要思想家进行对比和重新解读。他逐字逐句地对中国周朝诸子百家留下的大批文献进行重新考察和解读,找出周朝与同时代西方文明在基因上的相似性,认为西周有关“天”的宗教信仰与西方国家此后对上帝的信仰大体类似,认为老子的“道”与亚当▪斯密笔下的“市场之手”或“上帝之手”差不多——他也是一个“中国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认为中西文明的最大差别之一,是中国宗教信仰从战国时代起慢慢衰落,自秦始皇起被彻底赶出最高政治舞台,而西欧国家的宗教势力一直是最高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秦朝是中国与西方文明分道扬镳的一个拐点,是中国此后社会问题的一大根源,“目前的中国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商鞅。他对秦朝之后的每一个朝代和思想家都有新的解读,如他认为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都是有害的学说,脱离了商周文明和世界主流文明的轨道。他认为,世界会逐渐实现中西文明的大融合,中国的未来肯定是光明灿烂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看鲁迅,他只在日本留学,而当时的日本并不是欧美那样的成熟文明国家,只是一个利用明治维新“改革开放”、只吸收西方发展经济和科技成果建立的“半拉子、夹生饭近代化国家”。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著作看,他基本上不关注正治体制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了解西方、日本和中国的历史渊源或文明轨迹;他能看出中国民众在国民性格上与日本民族和的巨大差异和落后,抱着深切同情又怒其不争的心理,对中国百姓的奴化心理和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他希望用改造民族心理模式的方式改造中国,但他没有具体清晰地描绘出中国如何实现近代化的蓝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看胡适,他在美国留过学,眼界比鲁迅更宽,懂得近代美国政治和法律的深层理念;后来他又做了中国驻美国大使,与美国许多政府部门、政治团体、最高精英人物打交道,亲自感受了美国政治体制是如何运转的,亲眼观察了美国普通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但是,由于他后半生是一个政客,在外交领域忙于救国救民,他对西方以及中国文明的来源、成长和差异可能也了解不太多;他当然期待用改变政体的方式改变中国,但没有详细说明中国应该如何进行政治转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比起来,杨鹏谈欧美文明,引经据典,头头是道,逻辑清楚;谈中国问题,因为站得高、视野宽、胸怀阔、格局更大,结论自然更加客观和可信。可以说,杨鹏是中国有史以来思想界第一个称得上“世界通”的当代人物。但这并不表明他才华特别出众,如果他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他也有可能超不过鲁迅和胡适。 </p><p class="ql-block"> 2025.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