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踏访云南和顺古镇的图书馆,是萦绕我心头多年的夙愿,今日终于得偿。立冬时节,这座滇西南的边陲小镇却依然繁花似锦,绿意盎然,露水晶莹。双虹桥畔,积淀了六百余年时光的丝路古镇,以其独特的侨乡风韵、中西合璧的建筑群落与秀丽的自然风光,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跨过双虹桥,拾级而上,一座清光绪年间的中式牌楼巍然矗立,蓝底白字的“和顺图书馆”匾额,乃清末举人张砺手书,古朴庄重。再登石阶,视野豁然开朗:一座西式拱形三门迎面而立。胡适题写的“和顺图书馆”匾额居中;李石曾的“文化之津”与熊庆来的“民智泉源”分列左右,气韵非凡。穿过拱门,是布局精巧、花木扶疏的庭院,曲径蜿蜒,幽静雅致。庭院尽头,便是图书馆主楼——两层飞檐翘角的中式楼阁,巧妙融入了西式门窗,楼体两侧半六角亭玲珑突出,中西合璧,气宇轩昂,瞬间令人屏息惊叹。</p><p class="ql-block">这座由旅缅华侨于1928年捐资创建的知识殿堂,不仅是藏书之所,更是和顺人“耕读传家”精神的标志。它历经战火与时代变迁,书声不绝,被誉为“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然而,就在我即将翻阅一本《滇缅抗战史稿》泛黄封面的刹那,一阵穿堂风吹来,将书页吹得哗啦作响,竟像是万千冤魂齐声悲啸:“倭寇,还我书来!”这凄厉的控诉,瞬间刺破图书馆的宁静书香,将我拖入一段民族文化的至暗深渊!使眼前这座由侨心守护的文明堡垒,其璀璨光芒瞬间映照出侵略者铁蹄对中国文化瑰宝的肆意践踏和疯狂劫掠。</p><p class="ql-block">日寇侵华,其罪滔天,不仅在于屠戮生灵、焚毁家园,更在于对中华文脉实施了一场蓄谋已久、规模空前的文化灭绝。仅有统计的数字就触目惊心:抗战前,中国拥有图书馆4747座,至1943年,仅残存940座。五分之四的文化殿堂灰飞烟灭,40%的珍贵藏书人间蒸发,这不是战争的附带伤害,而是人为精准的文化掠夺。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在屠城血幕的遮蔽下,一场针对书籍的“扫荡”同步上演。日军进城前便成立“中央分局(华中)沦陷区图书文献受理委员会”,“委员会”向各部队下达铁令:“配合掠夺书籍!”短短数月,897,178册中华典籍被捆扎装船,运往东瀛。汉学家高兴祖曾痛陈:“他们夺走的何止是纸张?是《永乐大典》里的九州舆图,是宋版《伤寒论》中的救命药方,是千年文明的魂魄!”1938年1月起,日军对南京70余个国民政府机构藏书进行所谓“审查”,3月成立“书籍整理委员会”,将南京及从其他沦陷区劫掠的书籍,进行长达半年的精细编目,分门别类达11种之多。其掠夺的系统性、组织性与贪婪性昭然若揭,目的就是榨取中华文明精髓,滋养其膨胀的帝国野心。</p><p class="ql-block">这些浸透血泪的典籍,旋即成为日本构建“东亚研究”霸权的基石。东亚研究所、东方文化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等机构在日本本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它们以劫掠的知识财富为养料,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疾病,研究结果被精心打磨成为刺向神州大地的毒刀,服务于其侵略与控制中国的图谋。</p><p class="ql-block">日本的书籍掠夺暴行,贯穿其数百年扩张史,从丰臣秀吉时就已初露端倪,至全面侵华登峰造极。他们甚至恬不知耻地将掠夺机构更名为“兴亚院华中联络部华中重建物资准备委员会”,赤裸裸地宣示其永占之心。1945年日本投降后,徐森玉、周建人、郑振铎等39位中国学者发出泣血呼吁:归还我们的书!令人愤慨的是,一些日本当事人竟颠倒黑白,妄称掠夺是“拯救战火下的文献”。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追索呼声再起。然而,日方百般推诿、以缺乏明确法律依据搪塞、刻意淡化历史罪责,使得追索之路步履维艰。至今,超过其掠夺94%的中华文化瑰宝仍被非法扣留在日本!这些凝聚着祖先智慧的劫掠品,如今构成了日本研究亚洲的“顶级宝库”: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中国最古老珍贵的经典,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古老的印刷古籍馆藏;东洋文库、宫内厅书陵部、国会图书馆……这些所谓的“学术圣地”,其殿堂基石下,铺满了中华文明的断简残章,闪耀着洗刷不尽的侵略原罪,这些熠熠生辉的“殿堂”,其存在的本身,就是对那段野蛮掠夺史最尖锐、最持久的控诉!</p><p class="ql-block">正当我深陷于历史的沉重窒息之中,手机屏幕骤然亮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狂妄叫嚣“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武力保台。东京街头的抗议声浪中,“撤回发言”、“不会外交的人不配当首相”的标语刺痛双眼。此情此景,瞬间与图书馆内《南京大屠杀史稿》的冰冷记述重叠:1937年,日军刺刀挑破江南藏书楼的锦函,军靴踏碎云南土司家的贝叶经……军国主义的幽灵,从未真正散去?</p><p class="ql-block">行至门口,管理员的桌上摊着一本《腾越厅志》孤本,仅存序言残页,标注时间为1932年。“这书怎么不全呢?”我忍不住问。管理员愤然抬头:“这是从抚顺战犯管理所追回的!日本军官拿它包卷纸烟!”她的话语像淬火的刀刃:“没有文化的小鬼子,偏偏要来抢我们的文化……”她顿了顿,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今日每一册侥幸归巢的典籍,都是宣告军国主义的铁证。”当高市早苗在国会叫嚣时,可曾瞥见这些染血的文明赃物?可曾听见那穿越时空、千年不息的怒吼:“倭寇,还我书来!”</p><p class="ql-block">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出图书馆,行至李家巷子,一个早点铺边的男孩正翻看画册《西游记》。目光扫过,正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傲立云端怒目圆睁,手中金箍棒直指东海深处那片岛屿,一声怒吼仿佛霹雳,响彻寰宇:</p><p class="ql-block">“妖怪,还我书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