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厦门沙茶面·默斋主人原创散文</p><p class="ql-block">厦门的美,是咸湿的海风里,忽然撞见的一股浓香。这香,是沙茶面的魂。初闻,是南洋阳光的泼辣——咖喱叶的辛烈、虾膏的鲜润腥香,裹着椰糖的柔甜,像一阵带着温度的热风;继而,闽南海岸的底蕴才缓缓浮出——焙炒花生的焦香、干鲽鱼的咸鲜,最后是一丝若有若无的蒜酥气。这香气,讲述的是一段下南洋的旧事。</p><p class="ql-block">老店的灶台前,老师傅的手是指挥。他用一双长筷夹起碱水面,在翻滚的汤锅里蜻蜓点水般一涮,面便活了,带着一身透亮的黄。接着,我选的大虾、猪肝、豆干依次下锅,在浓汤里沉浮,时机妙到巅毫。最后,他舀起一勺浓汤,手腕画一个圆,赭红色的汤汁如瀑布罩下,溅起细密的油花,在晨光里闪着琥珀光泽。</p><p class="ql-block">这一碗市井真味便在眼前了。先喝汤,汤匙抵唇,舌尖触到的是一层稠厚温润的油润感,花生的醇厚立刻占据口腔;继而,一丝俏皮的微辣才在舌根轻轻搔挠,引出深处的咸鲜回甘。挑起一筷面条,“呲溜”一声吸入口中,裹着汤汁的面身在齿间弹韧回弹,鲜汁在嘴角悄然爆开。再咬开那块豆干,外皮微韧,内里却像吸饱了汤的海绵,轻轻一抿,滚烫的鲜美浆液便充盈齿间,熨帖着每一处味蕾。</p><p class="ql-block">店堂逼仄,人声细碎。身边一位本地阿婆笑着推荐:“囡仔,下次试试加猪腰,脆得很。”我忽然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个雨天,第一次在这里吃完面,浑身暖透地走进雨幕,那碗面的热气,仿佛至今还熨帖着记忆里的潮湿,连带着阿婆的叮嘱,暖得绵长。</p><p class="ql-block">一碗面见一座城。沙茶面的“混血”底子,是厦门作为侨乡的开放与包容——南洋的烈、闽海的润,不曾互相消融,反倒成就了独一份的醇厚。它不华丽,却扎实得熨帖脾胃;不排外,正如厦门的巷陌,容得下本地阿婆的执念,也盛得下异乡人的好奇,恰如人生,和而不同方为真味。如今高楼漫过旧港,巷陌添了新痕,唯有这一碗滋味,固执地留存着旧时海港的体温,成了岁月里最温软的印记——它是漂泊归来的故事,是市井巷陌的温情,是镌刻在味蕾上,从未褪色的城市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