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铸丰碑 青春永不老

夏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粤西知青文化园焕新绽放</span></p> <p class="ql-block">昵称:夏霜</p><p class="ql-block">文:夏霜</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83413658</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21日上午9时30分,雷州半岛晨风寒冽,天朗气清,干爽的风裹挟着淡淡的海咸气息掠过湛江市南国热带花园。彩旗开路引宾客,老知青们相携拾级,向着园区制高点的知青亭稳步前行——山顶四围,各农场团队的红旗整齐矗立,在猎猎寒风中舒展飘扬,红得热烈醒目,为冬日增添了几分昂扬气象。亭下人流涌动,乡音未改话当年,老知青们相拥而笑、热泪盈眶。粤西知青文化园重新修缮暨文化廊落成剪彩典礼在此隆重举行,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钟真池主持大会仪式,与常务副会长唐文盛、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小霞等研究会核心成员共同剪彩,100余名研究会理事及现场嘉宾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峥嵘岁月的精神坐标,是青春记忆的情感港湾,更将以昂扬之态,静待11月29日第五届“屯垦戍边 不负韶华”知青盛会。届时,美国、加拿大及全国各地的知青将跨越山海,共赴这场迟到半世纪的青春之约。|</p> <p class="ql-block">青瓦白墙的文化廊默然矗立,六柱擎起檐角,也擎起一代知青沉甸甸的集体记忆。廊内玻璃钢化板上,时光在此定格:彩色影像里,大型活动的灿烂笑脸、橡胶林间的割胶专注、田埂之上的扛锄身影,每一帧都鲜活如昨;黑白合影中,农场团队的青涩面庞、甘蔗林里的并肩收割、荒坡之上的挥锹垦荒,仿佛能听见当年的欢声笑语与垦荒号子,穿透岁月而来。墙上11首诗词与1篇《登亭赋》字字铿锵,钟真池会长的赋作尽显家国担当,黄耀笔下“莫道蛮荒无史笔,青春铸梦镌南疆”的诗句,恰似惊雷穿云,瞬间拉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相邻的芳名廊内,大理石碑上1632个名字清晰可辨,一笔一画镌刻着7个集体单位与千余名知青、热心人士的爱心接力。76.8万多元捐款、5万多元捐物折款背后,是跨越时代的深情敬意,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守望牵挂。</p> <p class="ql-block">彼时的知青,带着一身青涩、满腔豪情,把青春扎根在南疆红土地。天还浸在墨色里,他们已钻进氤氲晨雾的橡胶林,指尖缠着厚厚的胶布,在胶树干上划出银亮割线——每一刀都精准毫厘,生怕浪费一滴胶乳。露水顺着胶叶滑落,打湿裤脚,也浸透了那份小心翼翼的珍视;田埂之上,踏碎晨光肩挑重担,汗水淌进泥土,浇灌出金黄稻谷;甘蔗林里,顶着烈日砍伐,蔗叶划破皮肤浑然不觉,甜香混着汗水,酿成岁月里最难忘的滋味;荒坡野岭上,战天斗地挥锹垦荒,双手磨出血泡、脚底扎满荆棘,也要让荒山变绿洲、野岭成良田,用青春热血浇灌希望土地。这份热血与担当,从未被时光冲刷褪色。最动人的,是遂溪县江洪港97岁的土改老镇长。虽已近百岁高龄,他却精气神十足,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攥着一千元,递过来时微微颤抖,那褶皱里藏着的,是对知青岁月的深切共情,是跨越时代的由衷敬意。朴实话语间,热泪早已模糊了在场者的双眼。</p> <p class="ql-block">这份感动,在园区建设的风雨洗礼中愈发厚重。2025年10月3日工程动工,5日下午14时50分,强台风“麦德姆”以14级狂风正面突袭湛江。水电中断,交通瘫痪,文化园沦为重灾区:成片树木拦腰折断,枝桠横亘;知青小路被倒伏林木堵死,泥泞难行;刚浇筑的地基浸泡在积水中,刚起步的工程陷入停滞。危急时刻,10月7日,南国热带公园管理处干部职工带领十多名人民子弟兵驰援而来。抢险车轰鸣上山,砍刀与油锯齐鸣,清理路障、抢修设施,双手磨出血茧,掌心刺痛抵不过心中焦灼,始终不曾停歇;10月9日中午,肇庆消防队二十多名官兵接续奋战,肩扛手抬搬走大部分倒伏树木,确保施工队当日18时前顺利浇筑混凝土垫层。供水不畅,73岁的知青文化研究会监事长吕德伟下山挑水,踩着泥泞搬运残木,顶着烈日联系督促供水供电。从动工到落成四十余天,他天天早出晚归,午餐就着矿泉水啃馒头,分文不花公家钱。他守在工地,既当质量监督员,又做后勤保障员,用日夜不息的坚守,把知青精神的火种,悄悄播进新的年轮。这场与台风的较量,恰似当年知青战天斗地的生动缩影——垦荒时风餐露宿,割胶时披星戴月,如今建设风雨无阻。那份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精神,历经半世纪风霜,依旧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图为湛江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钟真池(左)、常务副会长唐文盛到工地检查工作</p> <p class="ql-block">图为吕德伟在工地严格把关</p> <p class="ql-block">漫步修缮一新的18亩园区,一步一景皆是故事,一草一木皆含深情。知青小径曲径通幽,绿树如茵、鸟语花香;风雨廊、怀想碑、知青亭修缮后更显厚重,钢筋混凝土与大理石饰面,寓意知青精神坚不可摧、历久弥新;割胶、大开荒等雕塑栩栩如生,胶刀上仿佛还凝着晨露,锄头柄上似有温热残留,能触摸到当年知青紧握工具时的磅礴力量。这座2017年兴建的主题公园,由6000多名粤西及广州、汕头等地知青捐款170多万元建成。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白志健题写的园名,笔力遒劲;有广东省委原副书记蔡东士撰写的亭志,文辞厚重;更有橡胶林、松树、木棉树、茶树环绕其间,完整保留着当年的生产生活印记,亦是市民休闲揽胜的好去处。老知青们在雕塑前久久驻足,粗糙手掌抚过农具纹路,触感与记忆里的温度瞬间重合;转身望见昔日战友,鬓角霜白相对,千言万语化作相拥时的热泪;在知青战天斗地的群体塑像前,他们忆起并肩垦荒的日夜、共抗风雨的坚守,青春誓言与滚烫汗水仿佛就在昨天;在文化廊照片前凝望,彩色影像里的忙碌、黑白照片中的执着,勾起心底最深眷恋。时光倒流,坎坷与荣耀、坚守与奉献,都化作眼中泪光与嘴角微笑。</p> <p class="ql-block">“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粤西知青文化园的焕新,是对历史的深情铭记,更是对精神的接力传承。年轻游客循着文化气息而来,在芳名廊逐字品读捐赠者的故事,指尖抚过冰凉的大理石碑,仿佛能触到捐赠者的赤诚之心;在文化廊的诗词与影像中探寻峥嵘岁月,眼神里满是敬佩与动容;在知青亭内静静感受岁月沉淀,低声交流着对“奋斗”的新理解。来自湛江本地的大学生小李感慨:“以前只在课本里听过知青故事,今天亲眼看到这些老照片、老物件,才真正读懂‘奋斗’二字的重量。老一辈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还有年轻父母牵着孩子的小手,在雕塑前轻声讲述当年知青垦荒戍边的故事,孩子仰着小脸,眼里闪着懵懂又坚定的光,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知青们在橡胶林、田埂、甘蔗林与荒坡上书写的奋斗史诗,正化作新时代的精神养分,流淌进新一代的血脉。这座矗立在湛江市区制高点的文化园,早已超越公园本身,成为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巍然屹立在南疆大地。</p> <p class="ql-block">知青文化园以崭新面貌,静待11月29日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暨粤西知青“屯垦戍边 不负韶华”盛大活动。届时,来自湛江、茂名、阳江、海南、港澳地区及美国、加拿大的知青将齐聚雷州半岛,在芳名廊追忆爱心暖流,在文化廊重温青春岁月,在知青亭共话时代变迁。来吧,走进这片被绿荫温柔环抱的园区:在文化廊的诗词里,读懂何为“担当”;在知青亭的岁月沉淀中,感悟何为“坚守”;在群体塑像的轮廓里,触摸永不冷却的青春温度;在芳名廊的字迹间,体会跨越山海的深情。让那段南疆土地上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为我们前行路上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青春会老,岁月会逝,但精神不朽,初心不忘。知青们以青春为笔、以岁月为纸、以热血为墨,在南疆红土地上书写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史诗。粤西知青文化园,是这精神的丰碑,是跨越半世纪、连接海内外的青春邀约。它镌刻着一代人的赤子情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更传递着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这力量,是垦荒时挥锹的执着,是割胶时精准的坚守,是抗台风时并肩的担当,是岁月流转中不变的赤诚。愿这精神如雷州半岛的木棉,年年岁岁绽放火红,燃亮初心之路;如北部湾的浪潮,生生不息奔涌向前,激荡奋进之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奋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