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1月18日,星期二,咸祥芦浦,晴,气温4~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昨夜一夜未眠。往年习惯铺凉席过冬,今年却彻底扛不住了,两只脚像浸在冰水里,直到天亮也没焐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清晨6时起床,去村里散步。寒气凛冽,路上鲜见人影。约莫10分钟后,遇见奉化婆婆从田头回来。问她为何这么早,她说这几天工厂临时请她帮忙,6时半要乘公交去上班。我叫她多注意身体,别太劳累。奉化婆婆身材瘦小,看似弱不禁风,体内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她一个人种着三四块田,养了10几只鸡,大半时间都骑着小三轮在田埂间奔波。在家时,不是晾晒作物,就是切番薯干,给鸡准备口粮。生活如此辛劳,她却始终面带笑容。从她身上,我看到的勤劳与善良,仿佛已不是品格,而是融进了骨血里的本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日天气晴好。早晨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番薯汤加鸡蛋,便开始整理家当。将衣箱里的羽绒服、棉毛衫裤、羊绒衫一一翻出,晾在阳台上;撤下凉席,把垫被和被子也抱出去晒太阳。把夏秋衣物统统塞进洗衣机,洗净晒干后收纳起来。这大概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吧:女人总会未雨绸缪,早早备好四季,男人却总要等到用时才慌忙想起。一个家要想整洁有序,四季安稳,还真离不开女人的那份细心与远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王重福博士谈“节俭不是美德”的日记,反响颇为热烈。有人认为专家胡说八道,也有人赞同我提出的“唯有提高收入、消除后顾之忧,人们才敢放心消费”的观点;更有朋友指出,我的看法有失偏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不是月月都在增长吗?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声音也促使我反复思索这个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常谈的168亿居民存款,其背后所代表的,远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这笔巨款之外,还有更为庞大的财富,通过各种渠道流向了海外。至于这些钱是如何出去的,是合规合法的?还是通过某些隐秘渠道转移的灰色收入?我们暂且不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的富裕阶层并非不消费,只是他们的消费重心发生了转移。过去10几年,海南、上海、北京等地的优质房产,他们曾是购买主力,为国家的GDP做出了巨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当国内资产增值空间收窄,他们的消费目标便转向了海外:从欧美澳的豪宅,到昂贵的钻石、珠宝、艺术品,乃至高端日用品。这部分强劲的购买力,没有转化为拉动内需的动力,反而成了美国、日本、欧洲、澳大利亚的消费增长点。回想10年前,虽有贸易摩擦却未酿成全面的贸易战,中国中产阶级强大的国内市场与消费潜力是一个重要的制衡因素。如今,当普通民众感到“变穷”,消费降级,我们整体转向一个“低端产品消费大国”时,国外诸多高端品牌、大型超市纷纷撤出中国市场,似乎也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因为他们明白,离开中国市场,照样能活得很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共同富裕”是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但从消费的角度审视,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的部分高端消费,在客观上带动了别国的产业与零售业,为他国的税收和就业做了贡献。这其中的得失平衡,以及如何将这份强大的消费潜力更多地留在国内,反哺本土经济,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昨日随口跟世娣姐提了句“豆腐渣用雪菜烧更好吃”,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中午,她竟端来了满满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雪菜烧豆腐渣。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暖流,谢谢世娣姐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饭后休息,一觉睡到3时半。赶忙下到菜地,为大头菜、萝卜、好菜、白大头施了复合肥,其他菜苗则浇透了水。整整忙活了1个多小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饭后,照例散步45分钟,耳机里听着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翠湖心影》,他笔下的那份闲适与恬淡,正合这宁静的夜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晚上9时半,洗洗睡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