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榆林靖边波浪谷

宋禄惠(仙鹤)

<p class="ql-block">陕北榆林靖边波浪谷,初闻其名,源于朋友发来的一帧照片——那赤红岩层如凝固的惊涛骇浪,层层叠叠,仿佛正欲挣脱大地的束缚,奔涌而出。我怔然:黄土高原不是荒凉苍茫、沟壑纵横吗?怎会有如此充满律动与生命力的奇景?直到亲临其境,才懂得大自然从不屑于迎合人间的想象,它只以亿万年的沉默,书写最壮阔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约九千六百万年前,这里曾是湖泊与河流交织的低地。沉积物在水底悄然堆积,铁元素在氧化中将砂岩染成赤红,而风与水,如同两位无言的雕刻师,以千万年为刻刀,缓缓雕琢。终于,这片被时光封印的红色波涛,在黄土高原深处悄然苏醒——它便是波浪谷,一部镌刻于大地之上的地质史诗,每一道纹路都是岁月的笔触,每一寸岩壁皆为时间的证词。</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访,是与宝鸡户外群的几位友人同行;第二次,则专程陪同从成都回陕西岐山探亲的战友。我们沿着木质栈道向深处走去,脚下踩着的,是白垩纪的沉积层,是恐龙曾踏过的远古土地。栈道蜿蜒如一条温柔的线索,牵引我们深入这地质迷宫,仿佛穿越时空的脉络,步入地球记忆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红色岩石如熔金般流淌于山脊之上,波浪状的纹理从脚下绵延至天际。蓝天如洗,白云悠悠,衬得这赤色山河愈发壮丽。那一刻,我忽然懂得了何为“山河有脉,岁月留痕”——大地并非死寂,它以岩层为经,以风蚀为纬,织就一幅流动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条狭窄的峡谷,两侧岩壁紧贴,纹理如液态火焰凝固在空中,每一步,都像踏在地质史的章节之间,深邃而神秘,令人屏息。光影在岩隙间游走,仿佛远古的呼吸仍在回荡,诉说着无人聆听的洪荒往事。</p> <p class="ql-block">俯身细看,沙丘表面的波纹细腻如绸缎,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红与橙的渐变浑然天成,仿佛是画家调色盘上最精妙的一笔,却又分明是风与水千万年低语的结晶。每一粒沙,都曾随风起舞,每一道纹,皆为自然亲手抚平的岁月褶皱。</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岩石形态万千,有的圆润如卧兽,静卧于风沙之间;有的嶙峋似刀锋,直指苍穹。波浪纹理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出不同的律动,仿佛大地在缓缓呼吸。偶尔可见几株野草从岩缝中探出头来,绿得倔强。它们无声无息,却以最柔软的姿态,宣告着生命对坚硬世界的征服。</p> <p class="ql-block">阳光斜照入峡谷深处,岩壁上的层层纹理被光影勾勒得格外清晰。站在这里,人变得极小,时间却变得极长,仿佛一瞬即是千年。风掠过耳畔,不带言语,却将远古的寂静注入心间,令人顿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整片地貌如一幅铺展的巨幅油画,红色岩石在蓝天白云下起伏如浪。风从谷底吹来,带着砂石的低语,讲述着无人倾听的古老传说。这并非死寂的荒原,而是一本打开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地球的呼吸与心跳。</p> <p class="ql-block">几座孤峰从沙丘中拔地而起,顶部稀疏地长着耐旱植物,宛如戴着绿帽的巨人,沉默地守护着这片红色王国。在这片干旱之地,每一抹绿都显得格外珍贵,每一粒沙都承载着时间的重量,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慈悲。</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你会忘却城市的喧嚣,忘却时间的匆忙。唯有风,唯有岩,唯有这无言的壮美,在提醒你:人类不过是时光长河中的一瞬,而自然,才是永恒的讲述者。它不言不语,却以山河为字,以岁月为纸,写下最深邃的哲思。</p> <p class="ql-block">从波浪谷出来,路上偶见一段残破的长城遗迹,孤零零地卧在黄土坡上。它曾是人类抵御外敌的屏障,如今却被风沙侵蚀,与红岩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我忽然明白,这片土地最动人的,不只是它的奇绝,而是它让人在壮美中看见渺小,在永恒中照见自己。那些被压成薄线的岁月,那些被风沙刻下的痕迹,都在提醒我们:敬畏自然,才是对生命最深的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