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第17天),从民丰县到轮台县走“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前往中途的“塔中镇”全程260公里。从酒店出发不远就看到了沙丘和胡杨,此时的太阳刚刚升起,温暖柔和的光线洒在沙丘上,泛着细碎的金光,仿佛大地铺展开的绸缎。风在沙丘表面留下的纹理好似鱼鳞,在阳光的勾勒下清晰可见,又如同大地的指纹。晨阳斜洒沙丘,明暗交错间,沙脊如镀金边,沟壑似凝墨痕,光影切割出沙丘的柔缓轮廓,每一道起伏都在明暗对比中更显立体深邃。几株胡杨傲然挺立,满树金叶在微风中轻颤,树影被拉得修长,斜斜映在沙面上,与沙丘的纹路交织成画,既透着苍凉雄浑,又藏着惊艳的生机。我们各自把美景和人物收录在相册中。再向前走道路两侧出现一条绿洲,又好似一条带状的湿地,这是尼雅河(民丰县的重要河流),它蜿蜒穿行在道路两侧,留下不少的大、小不一的水泡和浅滩,滋养出各种不同的植物,有芦苇、有红柳、还有草甸,芦苇在金色的晨光中就像灵动的舞者舒展裙摆,修长的身姿在微风中摇曳。草地上不时出现的牛群、羊群在低头吃草,嫂子把这一画面用视频呈现给小杨桃,让她也感受一下这里的美景。这一段路是水毁路段,还没来得及修复,路上都是石子搓板路,走了一会儿,觉得路确实难走,就有了调头回去的想法,我当时说问一下过路的司机,看看什么情况后再定,当问了一个开货车的师傅说:“再走6公里左右的砂石路就到好路时”,我们决定继续前行,也多亏有了这个决定,才使我们看到了苍凉辽阔,令人震撼的沙漠风光。随着地势的抬高,渐渐的河流的影子不见了,路慢慢的开始好了起来,这是一条由沙柳构成的绿色长廊,路的两侧种植有宽约50米的绿洲,外侧是沙漠,沙柳内是人工铺设的管道,给植物提供水源,每隔一段还有一个加压泵站,为了不让沙漠吞食公路,人们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当我们走到一个停车区时,翻过沙柳林爬上沙丘,放眼望去真的是太壮观了,沙漠如同浩瀚的海洋一望无际,起伏的沙丘如同大海的波涛。在这里拍照张张都是大片。在沙柳林中,还认识了一种植物叫怪柳,这是从来我没有见过的植物。</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沙漠公路继续前行,来到了“塔中镇”。这个镇被称为“石油小镇”,是塔里木油田的重要产区,也是沙漠公路的一个驿站,我们在这里就餐后没有继续向北走,而是折转向东南方向的且末县行进,全长约180公里,直通西和(和田到西宁)高速入口处,这段路更精彩,两边很少有植被,满眼皆是浩瀚的沙海,沙丘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明暗交替的轮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形态各异,宛如多种形象,有的像弯弯的月牙、有的像羽毛状极具立体感、还有的像鱼鳞状排列,层层叠叠,变幻莫测,经过风吹后显露出来的纹理脉络特别清晰,有好几处大小不一的U型公路,淹没在黄沙之中,远处只看到笔直的黑色线条延伸至天际,与黄沙交融,沙浪连绵起伏,广袤无垠的沙海悬于苍穹,尽显雄浑辽阔,又带有几分苍茫。当看到路边交通标志提示前面有测速时,我把车速降了下来,就在这时看到了一大片沙漠胡杨傲立在沙丘之上,此时大家的睡意全消,兴奋的都举起手中的相机,这是大家最期待看到的景观,终于看到了。就为看到这一壮美的景象,我们绕行了几百公里的路程,也算是不虚此行吧。车辆上高速后沿沙漠南缘向且末、若羌前行。这一段路的距离约有300公里。刚进入高速公路,两旁的植被渐渐多了起来,远处是沙漠,近处有芦苇,沙柳和胡杨。这里的胡杨分布很广,也很漂亮,伴随在高速公路两侧,当时我在想如果不走高速的话,又能近距离的和胡杨接触了。还有一段路,满眼都是金黄,分不清哪是芦苇,哪是苞米地,不仔细看还以为全是芦苇呢,原来在芦苇的外侧是已经成熟后的玉米 ,它和芦苇都是黄色的,一开始被大家误以为全是芦苇荡,当车辆走到高处看到玉米地的龙沟后,才知道那里种有玉米。再向前走,又出现绵延不断的沙漠,每个沙丘的顶部都有植被生长,当时我们还纳闷呢,水不是在低洼处吗?沙丘之上怎么能长植物?大家讨论后认为,原来植被就生长在低洼处,由于沙的流动性,慢慢的将洼地抬升成沙丘,植物也在不停的生长,所以成了现在的样子。车辆继续前行,发现高速两边种植着大面积的枣林,有的地块上的枣树还挂有不少红枣。原来,我们已经来到了有“中国红枣之乡”称号的若羌县。 晚上住宿在若羌维也纳国际大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