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简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简牍为载体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现象的总称。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简牍的形制与制作 :简牍是对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简多为竹制或木制的狭长小片,牍则是较宽的木版或竹版。制作时,需将竹片或木片削成长条形并刮削平滑,竹质的还要经过“杀青”处理,以防止虫蛀和便于书写。多枚简用绳线编连起来成为“册”,牍则可单独承载短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发展历程 :目前发现最早的简牍是随州曾侯乙墓竹简,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晚。简牍的使用在秦汉时期达到鼎盛,东晋末年,随着纸张的广泛使用,简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记载内容 :简牍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包括皇帝制诏、官府文书、法律条文、契约、医药处方、古籍抄本等,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简牍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成语,如“名垂青史”“杀青”等都源于简牍制作工艺 。同时,简牍上的书法艺术也展现了古代书法的魅力,其字体演变反映了汉字从古文、篆文到隶书的发展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