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武朱氏牌楼:</p><p class="ql-block">山西省有个原平市,由忻州市代管的县级市,省直管的财政县,煤炭是其支柱产业,难怪有如此复杂的行政关系。</p><p class="ql-block">在原平市大牛店镇阳武村,有一座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石牌楼,被网间称为石雕艺术的天花板。为了寻找这座顶级牌楼,我们沿着繁忙的G338一路缓行,拉煤炭的大货车排成了长龙,一眼望不到尽头。刚刚洗去一身浮尘的“江小白”,夹在滚滚车流中谨慎再谨慎,浑浑噩噩、乌烟瘴气、一路摸索着找到了阳武村。</p><p class="ql-block">驶离国道,拐进小乡村,一座石牌坊赫然矗立在道边,尽管有栅栏围着,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定睛细看,似乎也没有网上吹的那么邪乎,普普通通一座石牌坊而已,被煤烟尾气摧残的早已失去了往昔光泽。</p><p class="ql-block">难道是导航错了?还是信息有误?</p><p class="ql-block">正在茫然无措的时候,突然发现栅栏上有一图片,上面明确提示:“此处不是朱氏牌楼,看朱氏牌楼请继续前行,丁字路口右转前行,路尽头左拐,再走100多米,右手边就可以看到朱氏牌楼了”。于是我们按图索骥,摸索进村,终于看到被高墙围起来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村口的这座牌楼并非正牌“朱氏牌楼”,而是一座副牌楼,真正的“朱氏牌楼”隐匿在阳武村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停好车兴冲冲来到门前,铁将军把门,感觉又被当头泼了一瓢冷水,拔凉拔凉地。三晋大地寻梦路上,吃闭门羹也属正常!村里人倒是挺热情,主动帮我们联系文保员,当守庙老人悉悉缩缩打开门锁的一瞬间,我被近在咫尺的景象惊呆了!墙上的人物仿佛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阳武朱氏牌楼给我的震撼,始于对细节的极致雕琢。主牌坊高10.54米,面宽15米,三比二的比例视觉均衡。四柱三楼的布局如官帽巍峨,仿木构重檐歇山顶的屋脊上,正吻雕作"鱼龙变化"造型,鱼尾上卷处暗藏铜铃,风起时叮咚作响。四根霸王柱直径达80厘米,柱身刻满"竹节纹",既象征朱氏的贞节,又隐喻"节节高升"的教子期许。</p><p class="ql-block">上下檐额、柱头坊上雕刻有二十四孝图及人物花鸟等吉祥图案,下檐明间匾书“圣旨”,两次间霸王柱间镂刻“丹凤朝阳”,匾形走马板镌刻“柏舟矢志”和“竹柏流芳”,两次间匾书“懿范”、“徽音”。坊前设有旗杆、狮子、貔貅各一对,青石须弥座下有两对接近真人比例的“大力士”,可惜右手的一对面目被毁,惨不忍睹。</p><p class="ql-block">整座牌楼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雕刻技法都堪称石雕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山西境内遗存的明清时期牌坊、牌楼几乎遍及全省,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古迹遗存,不仅丰富了山西地方古建筑物种,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寻古探幽绝非简单说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