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滇藏行摄记

小羊sun

<p class="ql-block">环中国边界线的公路是由三条国道G219、G331和G228组成的。其中,起始于新疆喀纳斯,沿途经西藏、云南直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西东兴</span>结束的国道219被称之为世界级的最美公路,它几乎囊括了世界所有的地貌及壮美的风光。而G219中滇藏公路的“丙察察”路段更被誉为是国道之王,是自驾的天花板,也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经历的事情。</p><p class="ql-block">2025年的10月底,我终于开始了圆梦“丙察察”段的旅行,也仿佛此次旅行只为走一段219的丙察察。</p><p class="ql-block">然而旅行中的收获却远远超越了我的期待,在路上,我一路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这一程,我们有夜行山路的艰难,也有在海拔近五千米的垭口遇见纷飞大雪时的车胎打滑;有同行的朋友因高反而子夜送医求救的插曲,也有雨中高原碎石路上爆胎的经历;有高寒地区无人机穿云后的惊喜,也有拉开窗帘即见日照金山的震撼;有高海拔盘山路临崖险路的蹉跎,也有一个转弯就遇见了层林尽染的秋之美;有被雪域高原的白毛风吹的直趔趋的时刻,也有驶过一段隧道就是前后两个季节的奇妙…</p><p class="ql-block">是的,在路上,世界充满了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云南丽江 玉龙雪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26日飞至丽江。</p><p class="ql-block">在丽江我们转了转束河古镇、白沙古镇和大研古镇,看着玉龙雪山在眼前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这个观景台是个餐厅,在大研古城的阅古楼边上,从四方街左侧的石头台阶一直往上走。以前每次来我都会在这里吃餐饭,会喝着淡茶观玉龙雪山上的云卷云舒,再阅古城黛瓦下的人间烟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 云南迪庆 梅里雪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丽江,告别了玉龙雪山,我们途经拉市海、金沙江第一湾、哈巴雪山、香格里拉、松赞林寺、纳帕海、三江并流、白马雪山等这些曾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来到了海拔3567米的德钦县梅里雪山的脚下。</p><p class="ql-block">可是,无论我们是在雾浓顶、还是在飞来寺,总是等不来被云遮雾绕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露出真容。但也不觉得遗憾,这并不是我此行的目的,何况梅里雪山还送了我们一挂彩虹,已经很是亮眼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 在路上·走G219丙察察进藏</b></p><p class="ql-block"> 早上,我们告别了披挂着彩虹的玉龙雪山,走上了雾气弥漫且已被废弃的德贡公路,在海拔3888米的垭口和孔雀山一起打了个卡。再沿着怒江来到人神共聚的丙中洛,走出这座云南最后的小镇,开始了沿着G219国道最险最难走的崎岖山路来到西藏灵芝的察瓦龙乡。</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此地的第四代桥上,将怒江的前三代桥拍进同一张画面里。</p> <p class="ql-block">位于云南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的怒江大拐弯是怒江大峡谷的一个重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标准的 Ω 形状。</p> <p class="ql-block">再次路过了丙中洛,这个被称为“人神共居”的小镇在微雨中尤显静谧。</p> <p class="ql-block">下午告别丙中洛,即离开了云南省,正式开启了国道219丙察察之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西藏林芝察瓦龙乡-甲应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G219丙察察路段因施工,现在原则上采取工作日封路,周末可以通行。但每个工作日的晚上7点可以报备而适当地放行一部分车辆。</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在日落后才踏上了这条艰难的进藏之路。坎坷不平的夜路考验的是司机的胆大心细与高超的驾驶技术。</p><p class="ql-block">我们夜行进海拔1902米的察瓦龙乡,也是为了第二天能够赶赴一场藏在大山深处的甲应村。</p><p class="ql-block">海拔3666米的甲应村坐落在梅里雪山的脚下,散落着六户藏民人家。从察瓦龙到甲应村共54km,却要翻越海拔4550多米的垭口,历经三个半小时艰险的山路才能到达。而在海拔4200多米处当我的无人机穿透云海,眼前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倏然出现时,真的挺震撼的。</p> <p class="ql-block">从海拔1902米的察瓦龙乡翻过海拔4550多米的垭口再到海拔3666米的甲应村,临崖山路本就崎岖颠簸,还有多处180度的爬坡转弯,驾驶者必须具备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勇气。当车行颠簸到要怀疑人生时,车厢内响起了“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的气喘吁吁的歌声,然后大家随着颠簸的节奏一起“啊 啊 啊……”。</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200+米的这里,当我的无人机上行170米穿出云海后,眼前遥控屏幕上蓦地出现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时,震惊了我自己。担心高寒失联,<span style="font-size:18px;">2分钟后就急忙撤回了,无人机除了机翼上挂满了冰水珠,其余皆安,朋友的mini 4 pro在高海拔地区穿云后也安然无恙,给大疆一个赞。</span></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山坡上是密集的高山杜鹃,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无法想象杜鹃花开的时候,车行期间那无以言表的壮美。真的是无限风光在险峰。</p> <p class="ql-block">从察瓦龙乡出发,54公里的山路我们开了3个半小时才到达甲应村。这里是西藏林芝一个隐秘的村落,是中国最难回家的村子,它藏在了梅里雪山的背后,海拔大约3666米,和雨崩村直线距离24公里,中间隔着梅里雪山。</p><p class="ql-block">甲应村目前只剩了四户人家,也会提供简单的住宿与餐饮。那一天,到达这里的只有我们一辆车,一个徒步的小伙,和在我们返回察瓦龙乡的半山腰时遇见的正在休息的一个摩旅者。</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返回察瓦龙的山路上,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我们不敢再做任何逗留,在高寒地区不能玩侥幸,赶路是硬道理。</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俯瞰怒江大峡谷,但见怒江宛若一根细细的飘带绵延在天地之间,一念千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西藏 察瓦龙乡-察隅县</b></p><p class="ql-block">国之大道G219,被誉为世界级最美公路,也是世界上最难走的一条路。而G219丙察察段更是最险峻的路段,是自驾的天花板。今天走在这条路上我们经历了前面运输车搁浅在半坡上堵了两小时、刚经过的路后面就遇塌方,我们的车还遭遇了轮胎被尖石划破的困境。在翻越三个海拔分别为4636米、4498米和4706米垭口时又遇大雪纷飞,使得攀爬高山的蛇形路更加困难重重。好在这段路正在修缮,或许明年就会有好转。历行11个小时,行驶了两百多公里,终于从察瓦龙来到了察隅县。</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察瓦龙乡的G219国道6666米打卡处,我们开始走上丙察察路线的后半段,察瓦龙乡—察隅县。</p> <p class="ql-block">天空飘着小雨,路途依然难走,这里一辆油罐车卡在了半坡,上下不得。也恰在此时,我们的右后轮台被犀利的碎石划了个10多厘米长的口子,必须换胎。</p><p class="ql-block">此时,停在我们前方的一辆云南拍照的越野车里下来一位司机,二话不说就在雨中帮我们换胎,教我们要先把破了轮胎的轮箍开到一块石头上架高一些,再用千斤顶顶起汽车,这样千斤顶不容易折断。他双手满是泥泞地边忙碌,边说他是藏族人,是去县城办事,反复强调这条路的艰险,要我们后续千万注意。</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的眼中噙着泪水,心中溢满了感动。</p> <p class="ql-block">换好胎,恰好路也被疏通了,后面上来的人说我们前面刚通过的路段塌方了,我们还算运气好的了。</p> <p class="ql-block">行驶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海拔4636米的雄珠拉山垭口,这里正大雪纷飞,刹停间,车轮也容易打滑。</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时后,我们下到了海拔3775米的竹瓦根小镇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到处都是修车铺。我们买了个新轮胎,将备用胎撤下。轮胎要价到1200元一条,这须向租车行先报备。开这条路,买全车险是正确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开长途走惯了高速公路的我们,很难将眼前这个被称之为国之大道的219与“国道”这两个字相连。</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继续沿着G219,在大雪中又翻越了海拔4498米的昌拉垭口和海拔4706米的益秀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从察瓦龙乡到察隅县间的200公里路段,我们历经了11个小时,当终于走上铺装路面时,也即走出了G219公路最艰难的丙察察路段。</p><p class="ql-block">至此,我走完了丙察察,也走完了环中国边疆的G219国道已通车部分的80%以上。从新疆喀纳斯经西藏、云南,最后到广西东兴,世界级壮美的风景都在路上,这个十月的最后一天,我又圆了自己一个梦。</p> <p class="ql-block">这张环中国边境线的地图上,我已走过了所有橙色标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在路上,我一路寻梦、一路追梦,也一路在圆梦。</p><p class="ql-block">在路上,我一路收获、一路成长,也一路在大美的风光中打开心扉,接受修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西藏 林芝波密</b></p><p class="ql-block">我曾来过林芝波密,那是2021年的3月下旬。</p><p class="ql-block">那时,倚在南迦巴瓦脚下的到处盛开的野桃花正蔓延在雅鲁藏布江两岸,一棵棵高大的自然生长的桃树,被野性的桃粉与古褐色的树干撞出了一片辽阔的繁花景象,树林下是绿油油的青稞苗还有黄灿灿的油菜花,春风十里,铺洒着一幅幅油画。</p><p class="ql-block">正可谓:瑞士有雪山没桃花,江南有桃花没雪山,唯有在西藏林芝,才能遇见雪山脚下桃花盛开的壮美风光。</p><p class="ql-block">我以为,走过丙察察,我此行的目的业已达到。也就对后面大多已去过的行程并无太大的期待了。</p><p class="ql-block">殊不知,精彩还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早上出发前,遇见昨晚刚从德姆拉山垭口下来的人说,今早山顶会有冰冻,要我们引起注意。好在我们出发时,察隅的铲雪车大清早就已对路面做了处理,除了丙察察段,其余的路面养护真的做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告别察隅,我们走上了翻越德姆拉山之路,出发时已开始下雪,一路有车辆侧翻,也有车辆相撞。当我们顺利到达海拔4900米的垭口时,纷飞的大雪中,我兴奋地蹦了起来,没有高反折磨的日子真舒服啊。照片基本都是车窗照,东倒西歪中拍的也是很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翻过德姆拉山来到了海拔3888米的然乌湖畔。小雨中,眼前的然乌湖灰头土脸的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原来,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的然乌湖,没有了光,也会暗淡无华。两种风景犹如人生,荣枯有常,明暗相依。</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这种状况已见多起,平安最贵。</p> <p class="ql-block">走进波密,那里的秋色已渐浓,少了春天的喧闹,细雨霏霏中仿佛只有滴答的雨声串起了粉红色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西藏 墨脱</b></p><p class="ql-block"><b></b>2021年来墨脱时,还是墨脱通车后刚刚开放的春天。这次再次走上扎墨公路(有一部分是219国道),扑面而来的秋色比春天更美。在嘎隆山隧道前,是飘着雪花的冰川,几分钟后出隧道就是蓝天白云下的秋色。继续行进不到一个小时,便满目都是芭蕉树,仿佛走进了版纳的热带雨林里。墨脱的海拔从3900米到800米,几个小时内演绎了冬到夏的更替。这个中国最后一个通车的县城躲在雪山脚下的云雾中若隐若现,是秘境一般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墨脱目前还是只能双进单出,且要在中午12点前过边防检查站(虽需要提前办好边防证,但这次通过时并未检查边防证,只是查验了身份证。而四年前来还查的很严。)</p> <p class="ql-block">在嘎隆拉山隧道口,又遇雪花纷飞。</p> <p class="ql-block">几分钟后出了嘎隆拉山隧道,只见天空晴朗,气象已与进隧道前大不同。</p> <p class="ql-block">世界只有一个墨脱,墨脱拥有整个世界。这个秘境般的小镇在云雾缭绕中飘着仙气。</p> <p class="ql-block">来墨脱,总是要吃一顿石锅炖鸡的。据说这石锅的石材来源于南迦巴瓦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林芝风光</b></p><p class="ql-block">早晨,我们离开雾气弥漫的墨脱,从国道219转到国道318,经通麦大桥,再走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垭口。值得一提的是,上次来这垭口时,我是拄着登山杖,步履蹒跚,呼哧带喘的,这次我是跑跳地拍了个视频。一路风光旖旎,在狭窄的山路上,因礼让部队的运输车队,我们等停了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在色季拉山垭口遇见几个喜欢摄影的年轻人坐在户外椅上说,虽然今天天晴,但从上午九点一直到现在中午,南迦巴瓦雪峰在云卷云舒中就没全露出来过。</p><p class="ql-block">这里海拔4728米,寒风飕飕地,我们决定立刻离开,前往林芝索松村去等拍南迦巴瓦雪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南迦巴瓦雪峰</b></p><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的这一路,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前行,眼前是连绵不断的雪山。我们要赶往南迦巴瓦雪山脚下的索松村,想去一睹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雪山的真容。南迦巴瓦雪山属喜马拉雅山脉,虽不是最高的,却被誉为是最美的雪山。也是因为它如长矛刺破天空的主峰常被云带缠绕难露真容而愈加被追捧。</p><p class="ql-block">而当我们看到了南迦巴瓦日照金山的那一刻,我激动欢喜之余,也感谢自己的坚持。</p><p class="ql-block">我们住宿房间的的窗户正对着南迦巴瓦雪山,从夜里到凌晨,斗转星移。我却因为误判而错失了拍星轨的良机。有遗憾,但也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一个转弯,遇见一轮盈盈的月,似一枚清冷的银币,轻轻地悬于雪山之上。</p> <p class="ql-block">又一个转弯,迎头撞见了这个雪峰,愣神中,感觉是南迦巴瓦的主峰被忽然推到了我的眼前,转念间又觉得期待已久的南迦巴瓦雪峰不会来的这么干净利索。</p> <p class="ql-block">暮色里,南迦巴瓦雪山顶披上了夕光,云絮如暖烟轻浮,雅鲁藏布江也将那片炽烈的金揉进了江水中,顺着河谷漫向暗地里的小村庄。那一刻,我醉在了天地相照的沉酣中。</p> <p class="ql-block">此刻南迦巴瓦7782米的三角形主峰,更像一把被落日熔金点燃的“直刺苍穹的战矛”。</p> <p class="ql-block">子夜时分,我看窗外黑呼呼的。不甘心地又到楼上平台看了看,前方依然是一片黑不溜秋的夜,我以为是云遮挡了南迦巴瓦,就把相机放在平台的椅子上对着天空捏了一张星星。而这张照片直到我回到家无意间放到ps里一拉,才发现南迦巴瓦雪山就在照片的下方正全然摆上。这令我后悔那夜没好好拍个星轨。</p> <p class="ql-block">当我清晨6点再上平台,眼前这冷银色的南迦巴瓦雪山在星空下竟让我觉得它正安逸在睡梦中。</p> <p class="ql-block">太阳出来前,温度降到了零下。耀眼的北斗七星和蓝调下的南迦巴瓦雪峰,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画卷正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随着太阳的升起,苏醒的南迦巴瓦雪峰渐渐移到了窗前,仿佛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西藏纳木错</b></p><p class="ql-block">告别南迦巴瓦雪峰,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经过林芝市,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垭口。再沿着G109青藏线到达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时,寒风加带着雪粒横飞,人都被吹的摇摇晃晃。而当终于来到离天空最近的、海拔4715米的纳木措时,却见湖水被白雪裹挟,若隐若现地透着一份宝石蓝。</p><p class="ql-block">那夜,我们就住在湖畔海拔4832米的民宿,房间有氧。在这高海拔的夜晚我靠着半粒安眠药和床头的吸氧装置睡的还不错。</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当我们坚定信念继续在雪域高原克服艰难来到圣象天门时,念青唐古拉山脉以一袭白衣衬托着蔚蓝色的纳木措给了我们直击心灵的美。</p> <p class="ql-block">也许是因为我前一年的夏天(2024年7月)去了一趟西藏阿里,那里被称之为高原的高原,每天都的行走都是在海拔4600多米以上,而被熬炼出来的结果,是这次的高原行到目前为止,我没被高反困住过。</p><p class="ql-block">那根拉山口的海拔是5190米,阵风有七八级,飞起来的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我在趔趔趄趄中艰难地移到这块碑前,自拍一张再打个卡,心中很是满足。</p> <p class="ql-block">住在拉萨市当雄县的纳木措湖畔、海拔4832米的民宿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佩服同行的朋友,她是第一次上高海拔,一路都在努力地克服高反,而这壮美的高原风景也同样令她深深地着迷。</p> <p class="ql-block">今早离开纳木措湖畔的民宿,去往位于西藏那曲市班戈县纳木措北岸的恰多朗卡岛上的圣象天门。</p><p class="ql-block">三个多小时的路途绕着纳木错,傍着念青唐古拉山脉,道路如同搓衣板还伴着白毛风,我们行进在海拔4800多米的雪域高原,虽困难重重却依然坚持,只因对去圣象天门有着执念。同行中有曾去过四次均未能如愿,我也是第二次去了,上一次是被封了进不去。</p><p class="ql-block">而今天,白雪蓝天碧水,和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脉都是圣象天门的陪伴。在湖边零下3度的气温加4800多米的海拔,我高反了,脚步沉重的迈不开挪不动,大风中气也喘不匀了,但为这美景真的超级值得。</p> <p class="ql-block">念青唐古拉山脉队列整齐,与纳木措相伴彼此已有7000万年。沧海桑田,时至今日,念青唐古拉因纳木错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错因为念青唐古拉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900多米的地方还能遇见了牦牛群,敬畏之心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在三生石这,我们被告知,因去圣象天门的路有冰冻,景区通勤车被困在了半坡上无法接驳,要么步行两公里多走上去,要么放弃。而在4800多米的海拔高度负重爬坡,对我们来说很难。还在我们的领队,说服了工作人员,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贴着崖边绕过被困的车辆,带我们顺利抵达了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天湖”纳木措地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是一片遗落人间的仙境,每一滴水都闪烁着天堂的光芒。</p><p class="ql-block">你见与不见,它一直就在那儿,等着你。</p><p class="ql-block">这一生,你会去那一趟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西藏 羊卓雍措</b></p><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6日早上6:27分,是全年满月最大的时刻。</p><p class="ql-block">这天清晨,我们在去往羊卓雍错日托寺的路途中,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拔约4805米的地方,猛然撞见</span>一轮孤月,正静静地定格在雪巅,静谧地不似人间。而雪山之下,海拔4441米的羊卓雍措那蜿蜒的湖水,用冷寂如冰的幽兰环绕着一座座小岛,正演绎着世界之巅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回到拉萨</b></p><p class="ql-block">回到海拔3650米的拉萨,感觉呼吸畅快了些。“来西藏,若只到了拉萨,那不算到了真正的西藏”,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p><p class="ql-block">来拉萨,总会最先去布达拉宫广场,然后是八廓街,还要去药王山打卡50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路上·滇藏行返程</b></p><p class="ql-block">11月8号中午,我们跨过拉萨河前往拉萨站,走青藏铁路回家。但因我们出发的时间恰遇上海进博会窗口期,终点买到上海的车票,不允许将无人机带上列车。好在铁路公安态度很好,提出可以帮我们顺丰邮寄。</p><p class="ql-block">列车Z166从拉萨出发,沿着青藏铁路线告别了念青唐古拉山,傍着开始结冰的措那湖,行至羌塘草原,再翻过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进入可可西里。接着跨过长江源头沱沱河,于夜晚越过昆仑山口、路过德令哈,再绕行青海湖来到了西宁。在西宁站,全列同站台换乘无供氧列车后,窗外的景色已明显不同于高原的壮阔。接着列车穿过闪耀千年的古都群、走过黄土高坡,通过贯通南北的枢纽带,来到淮河两岸。当列车驶入南京长江大桥来到冬季还温暖如春的江南时,我的滇藏高原之行暂高结束。</p> <p class="ql-block">又一场高原行摄结束了。</p><p class="ql-block">我已近十次前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了,尤其对青藏高原的风景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有朋友说:走遍了世界各地,最美的风景还是在青藏高原。</p><p class="ql-block">在路上,风雨兼程,我在遇见最壮美的风景时,希望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