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她像溪水一样清澈透明</p><p class="ql-block"> ——《边城》中的翠翠形象赏析</p><p class="ql-block"> 王治利(陕西府谷)</p><p class="ql-block">01.翠翠形象与性格</p><p class="ql-block"> 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p><p class="ql-block">02.生活环境</p><p class="ql-block"> ---湘西“边城”,上世纪三十年代</p><p class="ql-block"> 主人公翠翠就是在这自然美的孕育陶冶下成长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她像溪水一样清澈透明,像山间翠绿的山竹,又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她是那么单纯、美丽、善良、聪慧。</p><p class="ql-block"> 翠翠秉承了像自然一样清新纯洁的种种美好品质,又有未经世故的少女的天真聪慧所展示出的一种自然不可企及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这魅力在灵秀的湘西边陲吸引着各种人:她是老船夫心中的希望,是船总的两个儿子心中的光芒,还是溪边勤劳的摆渡人。</p><p class="ql-block"> 翠翠如自然的化身,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似乎很难分清楚这种清新纯洁的自然美是属于湘西的,还是属于翠翠的。</p> <p class="ql-block">03.人物生活与情感历程;</p><p class="ql-block">-----与外公相依为命,靠摆渡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 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p><p class="ql-block">-----情窦初开而无果而终的两次爱情</p><p class="ql-block"> 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p><p class="ql-block"> 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无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p><p class="ql-block">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p> <p class="ql-block">04.翠翠的有意义的性格</p><p class="ql-block">----纯真善良,坚强勇敢,无奈孤独</p><p class="ql-block"> 爷爷也死了。她突然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没有人能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所以她感到“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 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能哄劝她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样的话太不切实际了。</p><p class="ql-block"> 作者把自然景物与人物紧密相连,美景是他小说中不可缺少的描写成分,自然美中烘托与塑造了女主角----翠翠,还有爷爷等多个人物,今昔对比,用理想中的真善美反衬现实生活的尔虞我诈追逐名利的假丑恶。</p><p class="ql-block"> 05.作者塑造“翠翠”典型形象所要表达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边城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更美,是诗情画意美不胜收的古朴美。</p><p class="ql-block"> 翠翠是虚幻的,是作者心中的一面镜子。他以湘西特有的“世外桃源”的环境下,托出人性之美。</p><p class="ql-block"> 在灵秀的湘西边陲为背景的前提下,《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爱情、祖孙之间的真挚亲情、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p> <p class="ql-block">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p><p class="ql-block"> 建国前先后在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文学著作有《边城》、《湘西散记》、《长河》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