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听课,听到老师说“要把客户真正装在心里”,一瞬间,眼眶就热了。这句话像一把钥匙,一下子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华春王勇董事长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业内都知道,董事长有一只眼睛是为这个行业付出的代价。在国家刚推行清单计价,整个行业还在观望、算计的时候,他就敢以低价入市,甚至亲自跑到各区县去义务宣导。他带去的,不只是一套技术规范,更是一份破局的决心和一颗纯粹利他的心。那时候,“华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句话,是整个陕西造价圈的共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回头想,这不就是“心即理”最生动的写照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明先生说“心即理”,是说我们不必向外去苦苦追寻一个天理,真正的天理、大道,就在我们内心那最初一念的良知的反应里。 当同行都在尔虞我诈、争相高价时,王董内心认定了“5%的利润就干”这个理,因为他心里装的是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客户的真正利益,这个“理”从他心里生发,便成了华春不可动摇的行事准则。当大家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时,又是他心里那份“走向全国”的格局与担当,成了驱动公司战略的“理”,从公司名称到战略布局,无一不是这颗“心”的外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让我震撼的是,这颗心所生发的“理”,是有生命力的,它能点亮更多人。从华春走出去的亿诚、圣弘、中信蓝海集团……那些创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带着董事长的影子。特别是郭春河,他的许多思维方式,简直如出一辙。这不正是一颗真诚的“心”所蕴含的“理”,通过言传身教,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了他们行事准则的过程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到这些,再回想自己当年在华春耍过的一些小聪明、小伎俩,才真正体会到董事长当年不厌其烦地来指导、规劝我时,那份良苦用心。他不是在说教一个外部的规矩,他是想唤醒我内心那个本来的“理”。今天想来,唯有汗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这儿,我忽然就懂了前两天文勇总问我们那个问题。他笑呵呵地问:“你们觉得,雷锋和焦裕禄他们累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都愣住了。现在把这个场景和王董的事一对照,心里一下就透亮了:累吗?身体肯定是累的。但他们心里,恐怕真不觉得那是“累”。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外界强加的任务,而是发自内心、觉得“本该如此”的事。他们的“心”和要做的那件“事”背后的“理”完全合一了,行动就成了本能,付出就成了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觉得“累”的,是我们这些心里还在拨弄小算盘、良知被私欲遮蔽的旁观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么一想,“心即理”那个影影绰绰的感觉,好像清晰了一点。它不是什么玄奥的道理,就是当我们摒除私欲,把客户、把他人、把事业真正“装在心里”的时候,我们所自然生发出的那个念头、那个道理,便是天理。顺着这个天理去为人处世,人生舞台或高或低,那份从容与力量,便有了根源。</p>